APP下载

神经衰弱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2017-02-01陆华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研究组药物

●陆华

神经衰弱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陆华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衰弱实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笔者选取了2014.12.20-2017.03.20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神经衰弱失眠患者12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人,一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方式进行治疗,为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治疗,为研究组,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病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均有所改善,两组相较而言,采用药物治疗+综合性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精神意义和神经焦虑情况改善更为明显,睡眠治疗提升幅度更大。结论:对于神经衰弱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应采取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相比普通的治疗干预方式更为有效,可以在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神经衰弱失眠;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

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脑功能衰弱、躯体功能衰弱,该疾病并无器质性损伤,是一种心理疾病。神经衰弱主要出现在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的人群当中,包括焦虑和兴奋。神经衰弱者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以及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存在影响。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现代人所接受到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神经衰弱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于这种心理疾病的治疗,除了必要药物治疗之外,更为有效的是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手段,为了明确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实施了此次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了2014.12.20-2017.03.20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神经衰弱失眠患者12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人,一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方式进行治疗,为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治疗,为研究组。

观察组基本情况: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27-45岁之间,平均年龄33.4±4.2岁,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共有18例,高中、中专和专科文化程度者20例,其余17例为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患病历程在1.8—5.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2.1年。

研究组基本情况: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29-41岁之间,平均年龄36.5±3.8岁,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共有15例,高中、中专和专科文化程度者22例,其余18例为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患病历程在2.0—5.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3±1.8年。

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1]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基础护理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药物治疗+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心理干预

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因此心理干预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对神经衰弱失眠患者的心理干预主要是为了达到保持患者乐观心态、精神愉悦的目的,缓解患者的高压情绪,或是极度的精神亢奋。所采取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与患者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多倾听患者对心理压力和精神障碍的倾诉,让患者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内心的真实诉求,尊重并善待患者,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善意;告知患者其已患有心理疾病的真实情况,帮助患者建立对神经衰弱这类疾病的心理认知,并向患者普及这类疾病的有关知识,例如发病机制、自治疗方法等等;最后,帮助患者建立治疗和康复信心。[2]

1.2.2 药物方面的治疗干预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的一种有效药物,在充分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心理压力以及疾病症状之后,需要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一般是安定心神、有助睡眠一类的药物;其次,应当展开一些放松训练,让患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更为积极的事物上,通过语言技术、行为干预等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暗示,让其主动的去观察一些健康、正面的人和事;为患者制定一个生活作息表,规范患者的生活行为,保持规律的作息方法,让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还可传授患者快速入睡方法,帮助患者进入睡眠,改善其睡眠质量;注意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量服用安眠药,避免发生危险,防止患者依赖药物。

1.2.3 行为干预

多数患者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大都是因为经历了严重的工作压力、情感压力,亦或是精神长期处于高压亢奋状态,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神经衰弱而导致失眠,所以,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必须要实施一定的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首先要做的是让患者明确这种疾病不是身体病变导致的,让其了解自身患病的原因,自主改善自身的神经状态和行为习惯,防止病情恶化,并进行自我调节;其次,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跟工作情况,分析患者患病的原因,争取得到患者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事的支持跟帮助,辅助开展护理干预工作,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让其处于一个和谐、团结、轻松的氛围中。

1.2.4 饮食控制

暴饮暴食、抽烟酗酒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患者的失眠的重要原因,所以护理人员还要着力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帮助患者戒烟戒酒,控制患者的饮食量,嘱咐患者少饮或不饮浓茶、咖啡等含有刺激神经性物质食品,制定营养科学的食谱,让患者按照食谱进食。

1.3 评价标准

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病症改善情况。评价标准为: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和焦虑评分下降达到75%为显效;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和焦虑评分下降达到25-50%之间为有效;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和焦虑评分下降在25%以下为无效。[3]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均有所改善,两组相较而言,采用药物治疗+综合性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精神意义和神经焦虑情况改善更为明显,睡眠治疗提升幅度更大。

3 结论

对于神经衰弱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应采取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相比普通的治疗干预方式更为有效,可以在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三科)

[1]刘静,吕永刚.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5):162-163.

[2]李远.魏志华.护理干预对老年神经衰弱患者失眠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09):266-267.

[3]肖鹏.耳穴贴压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失眠症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190-191.

陆华(1991~),女,护士,研究方向为精神病护理。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研究组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