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7-02-01辜沅

保健文汇 2017年9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健脾

●辜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医药研究进展

●辜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 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出现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其发生率逐年增加,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该课题的研究。发生AAD 的高危因素有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治疗超过 3天、高龄、多项医疗干预措施或伴随疾病等特别是高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多样化,加之胃黏液缺乏、胃黏膜萎缩、胃肠供血不足等因素,具有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度危险性。本文对 AAD 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性腹泻;发病机中医药疗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 diarrhea, AAD)是指伴随抗菌药物的使用而出现的腹泻。据了解,部分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达90% 以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几乎达到100%。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能诱发AAD,以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及阿奇霉素等多见。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种类的增多,AAD的发生率呈现增多趋势。当抗菌药物治疗时间≥7d时,发生AAD的概率可达到28.9%[1]。中医学虽无“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性腹泻”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归属于“泄泻”范畴,与“寒泄”、“濡泄”、“飧泄”相似,亦有归于“热痢”者。现将AAD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AAD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以稀水样便为主,亦可有糊状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范畴。病位为脾、胃、大肠、小肠,涉及肝肾等脏。应用抗生素说明必有疾病需医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后体虚即为泄泻发生的病因之一,且抗生素在中医属“苦寒泻火”之品,易耗伤脾胃阳气而致脾虚损,不能运化水津,则水谷不分,津液糟粕并趋一窍而下。病理性质主要为虚实夹杂,其基本病机为脾病与湿盛。李氏认为主要病机或为脾胃亏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混而泄泻;或为脾肾阳虚,失于温化,阴寒弥漫,肾失固藏;或为湿热内蕴,腑气不通[2]。何氏认为中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根本,风湿相搏、正虚邪犯为致病之标。《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另一方面,水谷不化,水聚为湿,酿生湿浊,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困厄脾阳。脾喜燥恶湿,易受外湿所袭,内外相合,合而为病,易致泄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AAD主要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扰乱了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而引起的。

2 治疗措施

本病是以肠道微生物失衡为主要矛盾,抗生素所致肠道微生态失调的防治研究依然是当前医学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西医治疗本病过分强调致病菌的灭杀,而忽视了肠道菌群紊乱的治本之法。若再次使用抗生素治疗,很容易引起新一轮的肠道菌群的失调[3]。而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治疗理念更具有合理性,减轻了西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2.1 中药治疗

AAC时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失衡类似于中医的正气和邪气的转化。中医学治疗AAC多根据“扶正祛邪”的机制。有学者证明在小鼠菌群失调模型中,中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具有调整肠胃的作用,可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从而纠正和预防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菌群失失调[4]。参苓白术散可健运脾胃阳气,清除药毒湿热浊邪,恢复肠道生态平衡,标本兼顾,具有扶植厌氧菌和抑制需氧菌的调整功能,尤其是通过扶植健康因子双歧杆菌,明显抑制肠球菌等主要耐药性菌株,达成菌群平衡状态。参苓白术散具有温健脾阳,清药毒湿热之邪的功效。方宜参苓白术散加味。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药。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从而纠正肠道紊乱功能,恢复肠道生态平衡。

2.2 针灸推拿治疗

在中药及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及灌肠治疗 AAD是中医最具特色的疗法之一。有学者研究发现针刺患者的脾俞、肾俞、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等穴位,并施以温灸法, 可达温补脾肾、化湿止泻之效,疗效显著。通过传统的推拿手法治疗小儿AAD,从整体上改善和调整了脏腑的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有效地缓解了小儿因抗生素导致的腹泻症状,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无针药之苦,小儿也易于接受[5]。

3 结语

AAD的西医基础与临床研究,经过近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中医有关AAD的病因病机学说、诊断与治疗尚无较成熟与统一的认识。在AAD的治疗方面,健脾利湿、温阳固涩已为有关学者所应用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深入系统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有待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治疗能否挽救这些危重患者,是否能降低复发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相信,随着中医药干预的深入研究,我们将摆脱单纯依靠抗生素杀菌、抑菌的模式,从新的视角制定防治策略。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1]马淑,王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075-4076.

[2]李云虎,韩旭.辨证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验案3则[J].江苏中医药,2010,42(6):43-44.

[3]沈志华.舒青龙.中医药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脾虚型腹泻53例疗效分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2):34-36.

[4]丁维俊,周邦靖等.参苓白术散对小鼠脾虚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8):530-533.

[5]张晶.针灸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3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杂志,2000,16(6):34-35.

辜沅(1992~),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基础。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健脾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金匮要略》之白术散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血清孕酮、β-hCG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