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及评价
2017-02-01张艳
●张艳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及评价
●张艳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部分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前宣教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监测护理等方面开展优质护理,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缓解患者手术全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50例,女150例,年龄18~65岁。其中50例为乳腺外科手术,50例为骨科手术,50例为妇科手术,50例为神经外科手术,50例为耳鼻喉科手术,50例胃肠外科手术。手术时长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过程中,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消除患者焦虑和恐惧,减轻不必要的精神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面带微笑、迎接手术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护理人员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后,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可能的结果,以及该治疗方式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还可以让同类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解除顾虑,消除各种心理障碍,积极地投入到治疗中来。对于患者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在麻醉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加强。(2)术中护理:手术日当天,由术前访视的护士接待患者,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按手术通知单仔细核对患者的数字无误后,带患者进入手术室;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40%~60%,保持室内安静;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麻醉时安慰患者,使其放松,非全麻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降低其应激反应,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缩短护患距离。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充分暴露手术区域,同时减少不必要裸露;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随时观察患者肢体语言,发现病情及时处理;手术完毕,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稳定,访视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注意保暖,保护患者的隐私,安置好正确体位,与病房责任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告知患者回病房后好好休养。放松心情,以利于术后康复。(3)术后护理。手术后的第一天,由巡回护士进行护理术后随访,了解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以及是否存在碘酊消毒液消毒引起的烧伤、应用电刀引起的皮肤烫伤及肢体压迫引起的压疮和四肢神经损伤等。
1.3 观察指标
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2组的满意度评分情况,满分为100分。调查问卷经医院院事会专家审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 )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关系到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整体效应。医院所面对的是一些特殊群体,医务工作者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满足患者的隐性需要。为了全面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思想内涵,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比较研究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积极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患沟通满意度、手术环境满意度、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及护理操作技术满意度等4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护理骨干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均认为自己是参与者,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病区管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潜能和工作热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效能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满足护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空港医院手术室)
[1]石燕,程云芳.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02).
[2]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09).
[3]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
[4]谭变霞,刘小倩.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6).
[5]李文莲.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