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护理
2017-02-01彭红霞翟丽娟
●彭红霞 翟丽娟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护理
●彭红霞 翟丽娟
目的:探讨如何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使其误差率降至最低减,并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在正确采集和处置送检标本时,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结果:加强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护理,是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能为抢救、诊疗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舒适性。
血气分析;护理
血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是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液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测定血液酸碱度(pH)、碳酸氢盐(HCO3-)、阴离子间隙(AG)等参数。通过血气分析结果能监测病人有无酸碱失衡、有无电解质紊乱、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失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血气标本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血液标本,他的采集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如何正确的采集送检血标本,使标本误差降至最低,是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1 标本采集
1.1 采血前应评估患者的状态
1.1.1 患者的情绪
情绪直接影响血气结果,清醒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告知采血的重要性和配合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处于平静状态,如情绪紧张、烦躁、喊叫会诱发呼吸加快,可发生通气过度而至PaCO2降低,PH值及PaO2增高。因害怕疼痛而屏气时,则可发生通气不足而导致PaCO2增高,PH值及PaO2降低,产生低碳酸血症的假象[2]。
1.1.2 体温
患者体温高于37℃,每增高1℃,PaO2将增加7.2%,PH将降低0.015,PaCO2将增加4.4%,体温低于37℃时,对PH和PaCO2影响不明显,PaO2将下降7.2%[3]。因此在检验单上要注明采血时病人的实际体温,上机测定时即可输入患者的实际温度进行校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1.3 治疗因素
吸氧会使患者血液中氧浓度高于实际水平,如果要了解病人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则应停止吸氧30分钟后再采血进行分析,因为使血气平衡约需20~25分钟。如须吸氧,则应在采血单上注明吸氧浓度。采血时是否有使用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等影响酸碱平衡的药物,是否有输注含脂肪乳剂(会降低PaO2值)。采血应在患者用药前30min进行,或尽量在输注完脂肪乳剂12小时后再采血送检,并在血气检验单上标明使用脂肪乳剂及输注结束时间。
1.2 采血部位
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均可采集标本,但采血时应选择表浅易固定穿刺的血管,要认真鉴别动、静脉,摸清动脉搏动和深度,避开皮肤破溃,感染、硬结及患皮肤病的地方,找动脉搏动最强点,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血标本主要从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等穿刺。桡动脉位置表浅且较直,穿刺后按压方便易于观察。通常为采集血样首选部位,但对于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等低血压患者则不易抽取,且桡动脉穿刺前应做Allen试验。股动脉以它的粗大易找而成为首选部位,但股动脉位置深、滑度大,穿刺时易误入股静脉或损伤神经,且需暴露隐私部位,患者不易接受。肱动脉位置也比较表浅,操作方便,但其与静脉距离太近,有的患者静脉血管行走在其动脉血管之上,不容易下针。足背动脉在内外踝连线中点处,易于定位,位置表浅,且没有与之伴行的静脉,降低了误穿静脉血的风险,但其为末梢动脉,血管细,搏动不明显,特别是对于下肢水肿、末梢循环差的患者来说不宜选用。小儿可选用头皮颞浅动脉。
1.3 气泡的影响
血液中PaO2通常低于空气,PaCO2高于空气。如果采血过程中气泡混入,与血液接触,会使PaO2升高,PaCO2下降,严重影响血气分析测定值与计算值。采血前应检查注射器是否排净空气,禁止负压抽血,采血完毕,如有气泡应在血液和肝素混匀前排除,并将针管前端第一滴血去除,再将针尖刺入橡皮塞封闭针孔混匀标本后立即送检,以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送检和存放
血气标本需在采血后15min内检测,存放时间过长,因为血细胞还在进行新陈代谢,会造成PH值、PaO2下降、PaCO2上升,而PaO2很低的血标本放置过久,空气中的氧可进入导致假性增高。有相关文献报道称,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及时检测,标本应在0-4℃环境中存放,30min内PH、PaO2、PaCO2结果变化不大,存放时间超过30min则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3 并发症的防治
3.1 感染
是因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点结痂前有污染液体渗入。处理对策:严格无菌操作原则,认真选择穿刺部位,避免在有感染或破损的地方穿刺。
3.2 皮下血肿
是因短时间在同一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形成多个针眼造成皮下渗血,或因穿刺力度过大,扎穿血管造成渗血,拔针后按压时间及力度不够,部位不正确,未做到有效按压,股动脉穿刺后半小时内走路活动,另外还有可见于老年人,血管脆、弹性差,凝血功能异常等。处理对策:加强穿刺基本功的提高,做好病人整体情况的评估,采血完毕拔针后应按压穿刺部位15min。发生皮下血肿,轻微的可不处理,血肿不断增大者需加压止血,至不出血为止,另外用50%硫酸镁湿敷,出现血肿24小时内用冷敷。
通过血气分析结果能监测病人有无酸碱失衡、有无电解质紊乱、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失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确保病人安全、舒适的前提下,正确采集和处置送检标本,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使其误差率降至最低减,加强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护理,是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能为抢救、诊疗提供准确的数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神经康复科)
[1]钟南山.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4.
[2]刘海燕.国内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3):74.
[3]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75.
( 通讯作者:翟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