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的人才观对选人用人的现实启示

2017-02-01杨增晖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人才观选人用人

杨增晖

山东省聊城市委党校,山东 聊城 252000

曾国藩的人才观对选人用人的现实启示

杨增晖*

山东省聊城市委党校,山东 聊城 252000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人物,毛泽东同志和蒋介石都对其有着高度评价。曾国藩的成功,和他善用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人才观,对当前党组织选人用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曾国藩;人才观;选人用人

曾国藩一生致力于选贤任能,有着成熟的人才观。晚清的外交家薛福成说,曾国藩一生坚持两点,其一是“以克己为体”,其二是“以进贤为用”。《清史稿·曾国藩传》对曾国藩的选人用人这样评价:“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鸣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曾国藩一生广招天下英才,慈禧太后核算过,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天下的封疆大吏中竟有一半是出自于曾国藩的湘系集团。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党内政治生活中人的因素的至关重要,曾文公人才观中的一些见解,不仅适用于清代,而且对我们党组织目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具有启示作用。

启示一:广收天下英才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上奏用人三策,提出“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这三策被咸丰帝称赞,谓之“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这三策非常契合我们当今对人才的渴求,和习总书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观是一致的:“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毋庸置疑,萧和“月下追韩信”是领导干部爱才惜才用才的表现。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擦亮眼睛,对于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要倾尽全力下大力气提拔重用,努力营造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人才提供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曾国藩在《挺经》中说:“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也就是说,人才不是“现成”的,是要通过后天的“磨炼”才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广收可塑之才,是发现人才的第一步。只有不断搜罗人才,积极打磨,才能塑造更多可用的干部。曾国藩“广收”人才的做法就是:每到一个地方,便用张贴告示等方法,积极访求可用之人。在招贤纳才之时,曾国藩的态度也极为真诚,他听说在家守孝的彭玉麟非常贤能,就主动多次写信给他,请他出来共事。彭玉麟最终被曾国藩的这番情意感动,投奔于他。

同时,曾国藩喜欢别人给自己推荐的人才,并主动写信给朋友要求他们给自己推荐人才。曾国藩说,“求人之法须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日来以此广告各处求荐才以辅我,……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华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妓之有母,锥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他将网罗人才比喻成苍鹰追捕猎物,认为诚意广收人才,是为进一步用人奠定基础的。

启示二:以德为先选官

在中国传统人才思想中,离不开对“德”与“才”这对标准的争论。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观点也逐渐成为了主流观点。曾国藩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他的人才观吸收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德才关系应当是以德为重,德与才不可偏废,并对选拔官员提出了“忠与诚”、“勤与俭”、“公与廉”三对标准。

1.忠与诚

曾国藩十分看重人才的忠贞不二,对经常改换门庭的人敬而远之,而对那些身处逆境仍然保持一颗忠心的人加以重用。在训练湘军时,曾文公“第一教之忠君”,“望其忠信成立”。李鸿章曾因负气离开曾国藩麾下,在李鸿章离开的一年时间中,未曾接受任何人的招纳,又加入了曾国藩的队中,李鸿章最后得到了培养和提拔,和自身的“忠”有莫大的关系。曾国藩认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立,圣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也就是认为,诚是立国立业之根本,也是人才的德性标准。他将诚和忠结合,提出“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对共产党员来说,诚其心是道德品行的关键,道德修养的关键是有明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勤与俭

曾国藩认为勤是成大事的基础,俭是治国之道。他认为“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楼,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株一两之所累也”。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以勤精业,于勤兴家,勤政更是他居官之首务。曾国藩在家书中写到“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并在人才教育中要求人才养成身勤、手勤、口勤、心勤的习惯。同时他也认为做官应当俭朴,以不要钱为本,安身俭,治家俭,做官更要俭。作为两江总督,曾国藩始终保持勤俭的作风,并将勤与俭并提,教导长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在当前选人用人之时,要认真执行习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中国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守则》中第三条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发展的法宝,现在我们的发展还在上升期,必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厉行节约、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以“勤俭”为骄傲,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讲排场和比阔气。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者,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事业观、价值观和生活观,真正把勤俭落到实处。

3.公与廉

所谓“公生明,廉生威”,为官一方,只有公正廉洁才能服众。曾国藩生活在政治环境混乱、吏治腐败的时代,对为官者纵情私欲所带来的危害深有体会,主张无私利他的人才标准,这从他力荐和他政见相左的左宗棠就可见一斑。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这样痛悼:“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正是称许曾国藩秉公去私的精神。在曾国藩生活的时代,绿营将帅克扣兵饷的腐败行为非常严重,他为了从根源上杜绝这种腐败行为,采取了以薪养廉的举措。实行以薪养廉的措施。不仅给予将领较为优厚的傣禄,而且规定:“杀贼三名以上者,除赏功银三十两外,即奏请发营,以千把总补用。”这样的规定使将领的利益就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火箭提拔”干部事件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质疑,就是因为程序不合理,无法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去竞争。对我们组织工作而言,就要求在选拔干部时公正、公开、公平,不戴“有色眼镜”,选拔百姓需要的好干部。同时,百姓敬畏领导干部,不是因为干部是否严厉而在于其是否廉洁,百姓信服领导干部,不是因为干部是否有才能而在于其办事是否公正。尤其是选择执法司法官员时,公正廉洁就显得尤其重要,要在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制度约束、公开运行等环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

曾国藩写《冰鉴》一书,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这七个方面来判断官员的德行,他对干部的德性要求,和当前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是一致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干部队伍现状,党组织在选人用人时应提高对官德修养的考察,将“八小时内的官德”扩展到“八小时之外”,立体式考察和选拔干部。

启示三:因时因事用人

曾国藩广罗天下人才,强调以德为先,但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在人才的使用方面,他发现,人才的道德标准因为现实的冲击而不能完全实现,因此他也主张在“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基础上,根据当前时代要求,兼用“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的务实人才观,要求人才“经世致用”,而不执着于“以德选人”的单一标准,他主张“立德、立言、立功”三标准,用人才于实际需求,曾国藩旗下的人才基本都能各得其位、各有其用,比如他委任善于军战的彭玉麟做统帅;委任文采出众的许振伟负责文稿等,他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

在曾国藩看来,选人用人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只有对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才能使人才的作用最大化,这就要求领导者在管理和使用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的考察人才,真正了解每一个人的情况,做到知人善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经常反躬自省,“日三省吾身”;要以“四有”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结合当前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用党章党规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将选人用人中的“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常态化,把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人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才,通过合理的选拔制度选出来、用起来,切实增强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书社,2011.

[2]曾国藩.曾国藩治家全书.长沙:岳麓书社,1997.

[3]曾国藩.《冰鉴》.中央编译出版史,2007.

[4]陈鹏飞.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及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

杨增晖(1989-),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省聊城市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D035;C

A

1006-0049-(2017)23-0192-02

猜你喜欢

人才观选人用人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基本规范——解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浅谈《三国演义》
奏好选人用人“三不”曲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
成吉思汗的聚才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