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2017-02-01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政治

王 博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王 博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中日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虽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各自个性化的特点,在教育作用与效果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本文就中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比较,以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借鉴。

中国;日本;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迎来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应大胆吸收与借鉴世界各国的各种文明成果,从而以全球视野看待与思考问题,进而树立正确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我们应将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合理地加以借鉴,从而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注入新活力。

一、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一)教育理论比较

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与传统文化有较大差异,因此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方面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也存在很多本质性的区别。具体来讲,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源于本土,然而现代的教育理论则是来源于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升级转型类理论,这就使得我国古代与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之间缺乏清晰的继承脉络。日本的思想政治理论中不仅有本土思想,而且还有改造与吸收外来思想后构建的新理论,其属于内外融合型教育理论,具有混合发展的特点。

(二)教育途径比较

中日两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都形成了由大众传媒、宗教、社区、单位、学校、家庭共同构建的“立体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非常丰富。在各个家庭中,父亲与母亲是孩子的启蒙教师,重视言传身教,注重家庭和睦,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家庭活动,像踏青、旅游等。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学校德育的专门性与统一性,努力构建健全的德育教育机制,结合小学、中学与大学的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政治理论及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还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的相互渗透,并且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中国与日本都非常重视思政教育方式的新颖性,主动研究新的教育方法,以期可提高教育活动的感染力与渗透力。比如,网络咨询、心理辅导等措施的应用;把隐性渗透与正面灌输有机结合起来;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以提高教育实效。

(三)教育目标比较

从设定目标上来看,我国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四有”新人。教育目标是围绕与依据中国共产党落实共产主义奋斗目标而制定的,并且结合各种思想水平的群众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差异化的道德标准,彰显出层次性与阶段性的特点。二战之前,日本的思政教育把培养“皇国良民”当成最高目标,将“强兵富国”当成国家目标。到了20世纪末期,日本的思政教育把“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当成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日本的高中、初中与小学的德育教育目标之间相互连贯且各有侧重,彰显出明确的层次性。

(四)教育内容比较

中日两国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均具有结合现实及继承传统的规律。中国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道德教育、线性政策与路线方针教育、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制度教育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众所周知,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也具有完全对立的内容。具体来讲,中国思政教育的实际内容主要体现了无产阶级的要求与利益,而日本思政教育的实际内容却体现了资产解决的切身利益,彰显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所以两国思政教育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另一方面,虽然两国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培养,但是在具体教育中,中国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并借助马克思主义对各种事物进行辩证看待。而日本却大力宣传文化中心主义,这就使得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沙文主义特点,向国民灌输“忠诚国家”的观念与意识,典型表现即为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军国思想。

二、日本思政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我国的思政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化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开展为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我国的思政教育在借鉴马克思主义外来理论的前提下,还应把思政教育和我国传统文化恰当融合在一起,不仅继承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正确理论,而且可对马克思主义外来理论进行合理借鉴。针对传统文化内容,曾有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的文化建设不允许割断历史,应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思想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这就需要以全社会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批判、改造与借鉴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去伪存真,从而推动传统文化在我国思政教育过程中彰显出更高价值,进而丰富我国思政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最终借助科学的思政教育实践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

(二)加快思政教育的全面开展进程

创新传统理念,积极促使思政教育的社会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世界经济文化的深入融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中国是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富强局面,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组织,并且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先锋队,那么我国的思政教育自然也应该是全国人民及全民族的教育,因此思政教育应积极拓展到全社会范围内。这种在全民族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并非舍弃了教育工作的阶级性,而是加强思政教育观念与思维转换的一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才能使得教育活动能获得全民族及全社会人民的大力支持与强烈拥护。

(三)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及效果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整个社会及人类思想道德水平,而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把人们良好的外在表现内化为行为习惯,才能切实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及道德层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采用多种途径为他们提供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机会,使得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真理,主动用真理引导实践,最终将学习到的各种思政正确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站在全局与世界的视角看待各个国家思政教育中的优缺点,才能假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推动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有序及高效开展,最终推动全社会思想政治观念的正确性与先进性的显著提升。

[1]王潇娴.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2]王宝珍.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才馨竹.中学阶段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G

A

1006-0049-(2017)23-0096-01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