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痹心痛的针灸治疗思路

2017-02-01薛玺情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厥阴灵枢心痛

●薛玺情

胸痹心痛的针灸治疗思路

●薛玺情

近年来心脏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称之为胸痹心痛,包括西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各脏腑经络对其发病的影响以及针灸治疗的思路,旨在为临床治疗胸痹心痛起指导意义。

胸痹心痛;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一词是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正式提出,《素问·缪刺论》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中医内科学》[1]认为胸痹心痛由于年迈亏虚、寒凝、瘀血、气滞、痰浊而引起心脉痹阻,临床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到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撤背,背痛彻心。

wen

1.1 病位在心

心主血脉,中医认为心血在心阳推动的作用下循行于血脉,周流全身。因此,若心病不能推动血液,则血行瘀滞,不通则痛。《灵枢·经脉》曰: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 ,出属心系 下膈,络小肠。《灵枢·经脉》还说:“心主手厥阴心包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1.2 心病与脾胃相关

心胃位置相近,古代所说心之范围包括现在所说的心、胃。心居胸中,胃居膈下,以横膈相邻。《内经》有当心而痛之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论之“心”大多指“胃”,如“心下”、“心中”多指胃脘。《伤寒溯源集》云:“心下者,心之下,中脘之上,胃之上脘也,胃居心之下,故曰心下也。”《医宗金鉴》认为“心中即心下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通过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为机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若脾胃虚弱,化生无力则气血匮乏,不荣则痛。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成痰,痰饮停聚经脉,不通也痛。

从经脉循行和病候上,可以看出二者的密切关系。《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贲响腹胀,是为骭厥”。另外,足阳明胃经还通过经别和心相联系,《灵枢·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

1.3 心病与肝相关

肝主藏血、主疏泄,血能流畅的行于脉中赖于肝之疏泄,故《血证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王冰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血行通畅。

心肝的经络相互联系,足厥阴肝经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均交于胸中,《医贯》云:“凡脾、胃、肝、胆……各有一系,系于心包络之旁,以通于心。”《灵枢·经别》云:“足少阳之脉,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

1.4 心病与肾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为人体真阴真阳,是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与肝有精血同源之说,因此肾精不足,精血不能相互转化,肾气虚衰,人体一身之气不足,心气亦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液瘀阻于经脉,从而出现胸痹心痛。肾阴不足,人体一身之真阴不足,心阴随之亏虚,心脉失其濡养,不荣则痛,故见胸痹心痛。肾阳不足,人体一身之真阳不足,可导致心阳亏虚,从而出现胸阳不振,寒凝心脉。

经脉与心有密切联系,《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2 针灸可治疗胸痹心痛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部位,具有反映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和肢体的作用,正如《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还具有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的作用,《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由于经络能输布营养到周身,从而为全身各器官正常的功能活动提供了营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节经脉中的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针灸选穴

中医经辩证论治认为胸痹心痛分为7型: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闭阻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陈纪华[2]等对28篇文献进行总结,其中手厥阴经穴位使用的频率最高,为43.17%。具体穴位使用的总频次上,内关占14.5%,膈俞占10.8%,膻中、心俞各占9.0%,特定穴占92.0%。因此在治疗血瘀型胸痹心痛以手厥阴经为主,宜选用内关、膈俞、膻中、心俞等穴。王朝阳[3]等认为足阳明胃经在足背横纹以下某些特定区域,即冲阳下穴在心病发病期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对敏感点进行即刻按压具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4 小结

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在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以及经络学说的理论指导下,选取恰当的穴位,并对其施以一定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正是因为脏腑经络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所以才能通过针刺治疗胸痹心痛。胸痹心痛病位在心,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包代君受邪,因此可直接选用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进行针刺进行治疗。因此脏腑生理功能正常,气血阴阳调和,则不病,反之,若其中一脏阴阳失衡,则会影响其他脏腑之气,使之得病。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141.

[2]陈纪华,梁睿智等.近10年针灸治疗血瘀型胸痹心痛的选穴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1):155-158.

[3]王朝阳,睢明河等.心病治从阳明的针灸思路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05):40-42.

猜你喜欢

厥阴灵枢心痛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厥阴病篇再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采采卷耳
心痛的感觉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