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2017-02-01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万众机电大众

宫 萍

辽宁科技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宫 萍*

辽宁科技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两创”)号召的提出与执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行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研究对象,从“两创”形式下教育创新创业相关概述出发,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式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现状以及改革对策进行了探索与阐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电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经济体制与政策的新常态发展,中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理念并对此进行了全面解读。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众行业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发展。人才作为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提升,推动时代优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式下,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已成为教育机构教育建设的必然趋势。

一、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工业、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2014年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概念,促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状态。近年来,随着经济与政治新常态不断推进,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号召,并于同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国全面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形势[1]。

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在新形势下,其培育与发展迎来了全新的需求与更高的挑战。教育机构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转变教育理念,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用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就业率,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战略发展目标[2]。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现状

目前,各大院校已经组织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实际创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而言,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将“两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相混淆;其次,学校缺乏创新创业培训基地,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得不到实现,致使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经验与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知识教学体系中缺乏完善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学分配置与创新创业得不到协调、统一发展;此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师资源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完善[3]。

三、基于“两创”形式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对策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学校以及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时,应转变传统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学理念以及“板书—教师教授—学生记录—学生记忆”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利用多元化教学发展组织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例如,创设“玩—创—透”的教学模式,在依托于智能手机应用优势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的媒介平台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作为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进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时,可结合专业特点与优势进行方案设计。例如,依托实训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基地,用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与教师的有效融合,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创业基地的科学建设。

(三)构建联合办学教育教学模式

联合办学教育模式,主要是指将政府机构、企业机构以及学校资源有效融合而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例如,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机构,并依托于该机构,建立校园机电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为机电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与训练制定培养规划与方案,并联合当地龙头企业进行教学、实训、实习等教学活动,从而构建出属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四)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注重“两创”教师的培训

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向学生传递最新创新创业政策信息,并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与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开展学院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性;利用互联网资源,包括微信、微博、互联网站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考核、评级与交流体系,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经验与职能,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深化改革[4]。

四、结论

总而言之,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与发展,社会对教育教学创业创新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形势下,各学校为响应政策号召,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改革,但在实际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校各专业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应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对策,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创业,用以推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为国家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1]陈功江,乐国华,李平.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研究报告——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06:70-73.

[2]张永民,鲁伟,周斌.转型与对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与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6,17:32-35.

[3]许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机遇和挑战[J].科技视界,2016,23:103+192.

[4]胡翔云.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方案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28-31.

宫萍(1980-),女,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09-0282-01

猜你喜欢

万众机电大众
万众期待
中华圆梦 万众同心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万众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