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城市农业生产经营策略初探

2017-02-01项城市农业局农经总站王书会

河南农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民生产

项城市农业局农经总站 王书会

项城市农业生产经营策略初探

项城市农业局农经总站 王书会

项城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虽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先进的做法,但毕竟覆盖面不大,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有限,根本原因是大部分地方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高耗低效、粗放经营导致农产品缺乏竞争力,优质农产品少。农业生产经营如何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新型农业组织体系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家庭承包经营模式面临小生产同大市场的不适应、小生产同大机械的不适应、小生产同现代化农业的不适应,严重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农民外出经商务工的越来越多,如何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呢?一是要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合作、入股、托管等多样化的方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培育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服务的社会化的农业经营方式。三是制定现代农业园区新的发展规划,把现代农业园区列入永久性农田保护区,发挥各个园区的精品生产与加工、示范展示、龙头带动、休闲观光等方面的功能,园区一方面要体现农业设施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应用在生产上的高效性。

二、靠农业科技做支撑

项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受财政投入不足的影响,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弱化,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推广速度较慢,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不快。要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业产出率,就必须要走科教兴农的路线,要依靠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运用和推行来促进农业发展,要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各类农业教学、科研等单位的作用,加大经费投入,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还要从培养教育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力度,使他们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作业模式,逐步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

三、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多数合作社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要想改变现状,就应该引导一产、发展二产、壮大三产。一是集聚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壮大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的粮、油、果蔬等主导产业,重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及优质花生、芝麻、大豆,逐渐减少玉米种植面积,陆地蔬菜采用高效套种种植模式,果蔬业要在发展设施果蔬、放心果蔬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参股、联合等方式多引进中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当地莲花健康、荷花面粉、三利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建设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鼓励加工企业探索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利用率的途径和方法,出台优惠政策,培育20家以上辐射面广、带动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壮大农民合作社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家庭农场等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破解了“如何种地”的问题,弥补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不足,让农户轻轻松松种田。发展订单销售、农超对接、微信和淘宝网上营销等现代市场业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市场营销作用。发挥当地优势,将休闲农业、农产品采摘、景观农业等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乡野风情农业项目。

四、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现有的农民培训离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还有差距,导致农民接受培训指导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加大职业农民培育的力度,拓宽培养渠道,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完善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和绿色证书制度,完善扶持政策,广泛开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带头人等培训。建立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和支持高素质人才务农创业,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顺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五、提高农产品品牌质量意识,实施质量提升

近年来,项城市先后出台政策文件倡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但是生产者品牌意识不强甚至没有品牌意识,所以产品价格低、利润少甚至滞销。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先以实施无公害计划为抓手,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提高农产品经营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户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同时加强包装标识管理,建立产品标识使用制度。只有在国标监督下生产的农产品才能让销售商放心去卖,让老百姓放心去吃。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扶持力度,鼓励参加农产品展销、洽谈活动,增强项城市品牌农产品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民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用旧的生产新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