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团学组织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7-02-01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团学公众微信

张 静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990



高校团学组织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张 静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990

微信软件在开始应用到2013年这三年之间已经共有3亿多个用户,到2014年已经达到了4亿人。据《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6日)报道,据统计,在所有的微信用户之中,年轻人占据着大部分,30岁以下的用户为70%,这其中学生所占的比例为60%。从2012年微信开发使用以来,许多高校团学组织开始接触和使用微信公共平台,并且有各自的微信公众号,以不同优势展开了无形却激烈的角逐。因此对高校微信平台进行研究,探究团学组织公众号开展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共产主义青年团进入信息化时代,还有利于整个团队的管理和发展。

高校团学;公众号

一、目前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成立及作用

(一)现阶段,校园公众号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很多环节还需要具体的完善

随着微信的普及,很多的高校都创办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来宣传和发表一些文章,但从其发展的方向来看,高校微信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内容还需要进行后续的不断完善和整改,对于校园公众号的知名度和权威性还需要进行完善,同时,要丰富公众号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内容要多元化和具有时代感,以原创为主,鼓励学生进行文章的创作。

(二)内涵不断提升,凸显思想引领与服务

在如今高科技环境影响下,学生的很多思想和价值取向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转变,这时依靠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要借助这种新型的平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种新形式来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管理,微信公众号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覆盖面广、传播性强,学生只需要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可以随时进行资讯的获取,同时,要加强对公众号板式的设计,使其在版面上更能够吸引读者,将教育内容以一种新型语言进行编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能够轻松的进行高效学生思想教育。同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同学之间大多时间不能集中在一起,不利于信息的交流,也不方便传达一些通知,通过公众号这一平台能够实现不同地点的同时交流,更加方便进行信息的传递,同学之间也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更有利于进行统一的管理,节省了时间,因此公众号这一平台很快被高校所采用。

二、高等学校团组织微信平台存在的问题

微信自开发使用以来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由于高校团组织是服务、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团体,那么就会出现共性的平台制约问题,还有不同组织内部原因的问题。出现的这些问题又会受团组织自身内部因素问题所影响,若不能化解矛盾,将使微信平台无法满足需求,致使发展受到牵制。微信平台的功能设计是共性问题的体现,例如微信每天推送条数太少;后台功能设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素材管理的修改功能还存在缺点等。这些功能缺点影响用户的操作以及体验。另外,高校团组织微信平台还存在个性问题。

(一)专业人才匮乏

笔者作为团委宣传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在自身的工作中充分认识到有些无法避免的掣肘问题。首先,一支专业技术过硬、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高校宣传人员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保障。新媒体环境对宣传队伍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更明显。目前我校团委宣传工作队伍的主要成员是学生,且不说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下,就连学业的压力都成为他们主动做好这一工作的主要障碍,更何况,每年新老生换届换任中所可能发生的交接不畅、人才断层、业务不熟等客观因素,都构成了对这支宣传力量的威胁,而具有一些新闻专业知识背景、高学历、稳定而灵活的指导老师更是凤毛麟角,笔者深切感受到,一支能够拿捏好尺寸并兼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综合报道任务的从业人员队伍亟待建立。

(二)官方属性导致组织制度滞后导致

其次,一套上下一致、完整成熟、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是前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整合趋势要求校内从业人员之间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机制,目前,据笔者所知,学校整体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主要由党委宣传部来主抓,其他的学校新闻则分属于团委宣传部、二级学院新闻宣传个体等,各种宣传主体之间各自采写自己的稿件,占山为王,独成体系,少有沟通交流,管理上也缺乏统一的机制,不仅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一盘散沙”的宣传工作无法接受新媒体的冲击,当然也扛不起与校外联合、成立联盟的大旗。

(三)单向度的服务难以确保用户满意度

高校团学微信公众号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所作为,就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在兴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促进各种宣传力量的差异化、协同化整合,并在纵向上加强与高校间宣传机构的合作,实现以新媒体公众号宣传为核心的“大宣传”效应。并且,团学组织微信平台推送的消息,像天气、风景、餐饮、文章等,选取一些认为学生喜欢的消息,却不是出于学生自身喜欢的内容。这种传统的方式已适应不了现代的需求,微信平台优秀的服务应是让学生参与到平台服务设计中,只是单一的将发展需求放在用户的反馈上,是完全不够的,应让用户参与到设计中才能达到更好地服务效果,那么高校团学组织微信公众平台应以学生为主体经常询问、调查和了解学生的需求走向,让本校的微信平台更具有特色,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多角度设计高校团学组织微信公众号

高校团组织微信平台是学校组织、宣传的重要平台,若要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就应该从多学科、多角度的方向综合考虑,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发展具体特色和特点的平台;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有目的、有针对推送信息;站在心理学角度,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内容的重要性,提升关注度;加大对平台的管理,设定规章制度,促进团队的发展。

(一)重新明确属性定位,增强吸引力

从如今学校的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内容来看,完全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关系不符,且内容多为抄袭或转载,这不能够反映大学生创新的一面,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公众号平台,鼓励学生自己来创作公众号内容,要积极的营造一种原创氛围,增强学生对于公众号文章的创作热情,也要积极寻找专业的作家来定期推出吸引读者的公众号文章,并根据文章阅读量来给作者发放相应的稿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校园公众号做的更加有意义。

(二)细分用户群体,针对化推送信息

如今学生之间存在着思想和智力上的差距,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及兴趣的因素,这就造成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发生,而微信公众这一平台能够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的不同,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不再实行以往统一教学的形式,通过后台有效的控制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再针对具体的学生类别有专业性的发布平台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更感兴趣,比如,一些专业性知识较高,喜欢哲学类课程的学生,就可以向这类学生的公众号推送一些哲学类文章,使学生对公众号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后台通过对数据的统计,能够有效获知文章的阅读情况,根据统计能够清晰的看出平台的运行情况,了解学生对公众号内容的喜爱和反馈情况,并及时的调整管理方案。

(三)把握青年心理特点,提升平台使用效果

高校团学组织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群体是大学生,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做一个好的服务平台的重点在于是否让学生的满意和喜欢,平台的发展关键在于内容。目前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特别明显,通过近期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有实用性、理性与追求时尚、个性的心理特点。追求实用的心理就需要平台内容真实有效,不能夸大其词,盲目简单的吸引眼球;追求时尚、个性的心理就需要平台跟上时代的脚步,内容要创新和具有特点,提高平台关注度。简单的摘抄方式会使平台没有活力,应加大原创性的内容占比,吸引学生的眼球。团学组织微信平台可以开辟专栏,用于展示本校学生身边的文章和作品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平台内容设计中。另外,可以改善对话功能、创新对话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关注度。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如今成立的以学校为单位的微信平台不断增多,微信平台的发展速度飞快。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新一代的媒体的发展代表,都有着自身闪耀的地方,而高校团学组织就可以凭借新媒体,创新发展新的服务模式,更有效的、有特点的服务于广大青年大学生。

[1]胡启明.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探讨[J].东南传播,2014(7).

[2]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12).

[3]王林.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5).

[4]李莹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变化规律[D].南京理工大学,2014(3).

[5]徐静洁.新媒体环境下河北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5).

[6]薄舜予.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6).

[7]徐孝蕾.新媒体在高校党员培养和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

[8]鲁双.新媒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6).

[9]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6).

[10]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1]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G647;G206;D

A

1006-0049-(2017)09-0078-02

猜你喜欢

团学公众微信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