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02-01赵从蓉李明坤
●赵从蓉 李明坤
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赵从蓉1李明坤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 的危险因素及防御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 年12月ICU实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024 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相关性肺炎诱发危险因素及制定防御对策。结果:1024 例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气管切开与 VAP 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0 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意识昏迷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是 ICU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 VAP 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 VAP 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对策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行机械通气 48 h 后以及撤机、拔管 48 h 内发生的肺炎,是重症监护室 (ICU)常见且较严重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亦是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近年来,在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各行业发展速度也非常明显。就医疗卫生事业来说,医疗设备与技术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利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得以延长生命。机械通气治疗显示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该种治疗方法引发的并发症也受到人们的关注。ICU病房内的患者病情危重、发展变化快,呼吸机的应用比较普遍,能够支持、延续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带来了以 VAP 为主的并发症。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对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 年12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VAP 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御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ICU实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1 024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3例(55.86%),女451例(44.14%);年龄24~82岁,平均(57.6 ± 2.3)岁;病程 5-30d,平均(11.6±2.0)d。原发疾病:呼吸系统 482例、神经系统 297 例、消化系统 354 例、其他 109例。1 024 例患者发生 VAP 者为 125 例,VAP 发生率为 12.21%,其中男 74 例,女 51 例,年龄 16~92 岁,平均 (60.2± 2.6) 岁,机械通气时间 2~86 d,平均时间 (17.9±7.4) d。125 例患者全部经鼻气管插管,25 例患者意识深昏迷,48 例患者意识浅昏迷,42例患者意识昏睡或嗜睡,10例患者意识清醒,合并2种基础疾病者21例,合并1种基础疾病者69例,无其他疾病者35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
1.2 方法
经过人工气道吸取支气管分泌物进行培养,并统计分泌物培养的结果。在患者使用呼吸机 48 h 后,进行床边胸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机械通气前进行对比。在此期间进行血气分析和血常规检查,同时研究分析机械通气前后患者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详细记录 VAP 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意识状态、基础疾病、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情况、器械通气时间,分析 VAP 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于各项的数据资料展开分析﹑统计讨论,每一项的参数都使用(±s)表示,进行t检测,X2表示计数资料,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对比
经过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分析得出,对比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8.43±6.24)天,住院时间为(26.26±15.23)天,血清白蛋白(26.83±5.34)g/L,而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3.13±1.23)天,住院时间为(9.56±3.76)天,血清白蛋白(33.25±5.09)g/L,对比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研究组,但对比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研究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
经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得出,对比组穿刺置管率为37(74.52%),意识障碍率为36(76.87%),留置胃管率为32(68.59%),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为8(29.23%)。研究组穿刺置管率为28(48.93%),意识障碍率为26(42.36%),留置胃管率为21(37.12%),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为39(75.46%)。对比组的静脉穿刺置管率﹑意识障碍率和留置胃管率均多于研究组,但对比组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显著少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诊断水平与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机械通气设备与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促使其应用范围更广泛。ICU 患者治疗期间,机械通气设备和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患者接受该种治疗措施的同时,也非常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引发VAP 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该种病症的发病率已经超过 50%,病死率达到 45%。在本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VAP 发生率已经达到 47.2%。对于 VAP的发生是否与患者年龄具有直接性的关系,本研究活动尚未体现。但理论上患者年龄越高,机体免疫力就会越差,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同时还会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提高 VAP 发生率。本研究发现,患者长时间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需要通过胃管供给营养;且插管次数较多,致使气道防御功能下降,损伤气道黏膜。与此同时在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时,各项保护性反射能力降低,影响分泌物排出。而患者实行气管切开会影响呼吸道黏膜功能,破坏屏障功能,提高 VAP 的发生率。面对临床 VAP 的高发生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其发生率。首先,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为降低 VAP 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在与患者接触前后严格按照洗手方法洗手,定期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管理病房环境卫生,保持适宜湿度与温度,且执行探视制度并告知探访者进入病房穿隔离服。其次,预防反流与误吸。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候,应将其床头抬高,降低误吸的发生;同时间断吸引患者口咽内的分泌物,井在引流冲洗前对气囊充气。最后,做好口腔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每天为患者实行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口腔环境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另外,尽可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综上所述,在了解对 ICU 患者实行 VAP 的危险性,并通过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60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意识昏迷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是重症监护室 VAP 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严格规范机械通气中的有关操作,把握脱机时机,并及时规范吸痰操作等相关护理工作,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1唐山市开滦总医院呼吸内科;2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
[1]胡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重症监护室发生与对策[J].中外医疗.2013(09):12-15.
[2]刘长庭.呼吸重症监护的设置[J].医学新知杂志.2013(01):45-46.
[3]张丽艳.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及监测[J].实用医技杂志.2014(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