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CT影像诊断研究
2017-02-01李晓华
●李晓华
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CT影像诊断研究
●李晓华
目的:探讨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CT影像诊断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其术前及(或)术后的肺部CT表现,术后回访时间≥12个月,观察肺内结节影的CT图像特点及肺外转移灶。结果:原位癌3例发现肺内转移瘤1例;早期浸润癌4例未发现肺内转移瘤;浸润癌60例发现肺内转移瘤12例,结节影数目≥2个者多见;明确诊断乳腺癌后发现肺内转移的时间为0~72个月(平均48个月)。12例肺内转移瘤的浸润癌患者肺外转移与肺内结节影的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易发生肺内转移,且肺内转移瘤常为多发,有肺外转移者提示肺内结节为转移瘤的概率较高。
乳腺癌;肺内转移瘤;CT影像;诊断研究
在临床上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仅次于肺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5%~25%的脑转移瘤来源于乳腺,近几年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然而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依旧较高,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1]。乳腺癌脑转移的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临床上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手段以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SRS)、全脑放射治疗(WBRT)等手段为主,随着科技的进步,化疗与内分泌治疗手段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且均行手术,患者术前或(和)术后均行肺部CT检查,肺内可见结节影,并对结节影进行观察回访≥12个月,复查≥2次。
1.2 CT检查
使用GElightspeed4排螺旋CT扫描,平扫层厚5mm,HRCT时电压120kV,电流210mA,层厚2.5~5.0mm。
1.3 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判断标准
(1)化疗后肺内结节影明显缩小或停止化疗后结节影增大视为转移瘤;(2)肺内结节影非治疗期增大、数目增多视为转移瘤;(3)肺内结节影PET/CT结果阳性视为转移瘤;(4)由无明确肺内结节影到发现肺内结节影,非抗肿瘤治疗后结节影继续增大、数目增多视为转移瘤。非治疗状态/停止治疗后,回访≥12个月肺内结节影未见明确变化、或经PET/CT检查结果阴性视为非转移瘤。
1.4 观察指标
按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分类统计,回顾性分析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CT特点。(1)不同类型乳腺癌患者肺内结节影为转移瘤的阳性率;(2)肺内转移在确诊乳腺癌后发现的平均时间;(3)肺内转移单发、双发及多发数目及所占比。分析乳腺浸润癌肺内转移与肺外转移的关系。
1.5 可能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1)盲法:2名影像科主治或以上级别医师阅片,独立诊断,避免相互干扰;(2)检查扫描方式一致,诊断标准统一;(3)病史采集齐全;(4)消除各种混杂因素,即除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病史,除外尘肺、粟粒型肺结核等。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原位癌
共7例,肺内转移瘤1例(14.3%),术后12个月发现单发转移瘤,余6例均为单发结节影,未见转移瘤。
2.2 早期浸润癌
共5例,未见肺内转移瘤,4例单发结节影,1例结节影数目≥3个。2.3浸润癌
共60例,明确诊断乳腺癌后发现肺内转移瘤0~72个月,平均48个月。(1)肺内结节影最终明确为肺内转移且未发现肺外转移者18例(30.0%)。2例为单发结节影,2例为双发结节影,14例结节影数目≥3个。(2)肺内结节影最终明确为肺内转移并肺外转移患者16例(26.7%)。1例为单发结节影,0例为双发结节影,15例结节影数目≥3。(3)乳腺浸润癌患者肺内转移和(或)肺外转移共计26例(43.3%)。其中12例有肺内转移,2例为单发,2例为双发,10例转移瘤数目≥3个。
3 讨论
肺是人体小循环的主要场所,人体的全部血液在循环中都必须经过肺,如同全身的血液滤过器,远处肿瘤细胞在肺部毛细血管丛,可浸润血管壁在周围间质及肺胞内生长,形成肺内转移瘤。乳腺癌肺内转移一般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以血行转移多见。血行转移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多数病灶形态相似,以中下肺多见,可见“挂果征”;淋巴管转移灶表现常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造成肺门区浓密团块状或片状阴影,并可见从肺门向肺野外作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或索条状影,小叶间隔呈串珠状改变或增粗,小叶中心有结节灶,并有胸膜下结节。病变在两肺弥漫分布或局限于某一部位,以中下肺多见,常合并胸腔积液。病灶以外周、中下肺野分布为主,外周处肺动脉细,瘤栓不易通过,而成为转移好发部位,与大多数其他恶性肿瘤的转移相似。大小以0.5~3.0cm为主,形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边缘光滑,多发病灶大小不一。
肺内转移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如下:
(1)单发转移灶须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结核球及直径≤3.0cm的错构瘤等结节病灶鉴别。①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内见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像或细支气管像是结节内纤细的条状含气影像),很少病灶有钙化,钙化一般为细砂粒状,位于病灶中心或偏心性,肿瘤边缘不整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下病灶还会形成胸膜凹陷征等,肺癌多表现完全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逐渐上升的形态,故与乳腺癌肺内单发转移灶较易鉴别。②结核球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阴影,周边密度稍高,病灶中心有时可见低密度影,为小空洞表现,多数病灶密度不均,周边或中央常可见钙化,病灶边缘清楚,部分边缘可呈浅分叶状,少数可见毛刺征或胸膜凹陷征,周围常可见卫星病灶,增强检查病灶不强化或仅轻度强化,故也易鉴别。③错构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位于肺的周边,肿瘤可有浅分叶,境界清,无毛刺,肿瘤随着组织成分(爆米花状)钙化及脂肪表现出特征性,容易鉴别。(2)双发及多发结节转移灶须与粟粒型肺结核及结节病等鉴别。①粟粒型肺结核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常见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消瘦等,结核杆菌进入血液循环则可引起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早期肺内病灶大小、密度及分布都比较均匀,晚期粟粒状密度增高影常有融合的倾向,部分病灶可见钙化,易与乳腺癌肺转移灶鉴别。②结节病是多系统非干酪性肉芽肿疾病,肺内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常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程度更显著,肺内病变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边缘不规则或结节状,周围可有大小不等结节状影,病变主要分布于上中肺野、胸膜下区,20~40岁女性多见,病程进行缓慢,轻者可无症状,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常不相称,kveim试验阳性,诊断不难。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1]刘巧敏,黄智亮,李华平等.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CT特点及与肺外转移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9):67-69.
[2]邓伟.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CT影像诊断研究[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5(11):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