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蜡”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功能与作用

2017-02-01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3期
关键词:蜂蜡木质青铜器

张 晖

(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山东 潍坊 261061)

“蜡”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功能与作用

张 晖

(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山东 潍坊 261061)

历史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对我国几千年历史资源的继承发展与保护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从“蜡”在文物保护修复中具体使用情况出发,简要阐述了“蜡”对于文物保护修复的功能与作用。

蜡;文物;保护修复;功能作用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然而,即便是再精致绝伦的文物,一旦经历了千年的时光变迁,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破损、腐坏。因此,如何做好历史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蜡”的概述

生活中常见的“蜡”主要是指动物、植物或矿物通过人工提炼所产生出的油性物质。“蜡”在常温环境下主要呈现固态,质地一般较硬,高温环境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蜡”的熔点不高,易于熔化为液态或固态,容易燃烧,但一般不溶于水,是一羟基醇或固醇的脂肪酸酯。《康熙字典》中有记载:“……《陆佃云》蜂之化蜜,必取匽猪之水,注之蜡房,而後成蜜。故谓之蜡者,蜜之蹠也。《本草》虫白蜡。《李时珍曰》蜡树,四时不凋,五月开白花,成丛结实。其虫大如虮蝨,延缘树枝,食汁吐涎,剥取其渣,炼化成蜡。又蜜蜡,生於蜜中。又水蜡,树叶微似楡,及甜槠树,皆可放虫产蜡。《晋书·阮孚传》孚性好屐,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曰:一生当著几两屐……”可见对于“蜡”的应用,自古时便十分广泛[1]。

由于“蜡”普遍具有憎水、润滑等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当中,其中,最为常用的品种包括川蜡、蜂蜡、石蜡等。

二、“蜡”在文物保修复中的功能与作用

(一)“蜡”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功能与作用

不论是对古书画的保护修复,还是对新书画的装裱,在砑光(一种古老的造纸和染整传统技艺,又被称之为砑背、砑活)的工序当中,都会有“蜡”的身影出现。其中,在书画装裱、古书、经书的古法蜡护、档案修裱、古书画修复装裱、蜡笺纸(一种涂布蜡纸,宋代苏轼 《夜过舒尧文戏作》诗云:“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常用于皇室诏书、古代经书法术的誊写或包裹东西的用处)制作等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方面,所主要用到的“蜡”,属于川蜡(又称为虫蜡,属于生物蜡的一种),即是一种由白蜡虫在所寄生的女贞树或白蜡树等树木的枝丫上所分泌出的蜡质,将这种由白蜡虫分泌出的蜡质从树上刮取下来以后,隔水加热使其溶化,然后撇出蜡,再次隔水熔化后加以过滤并进行下一步的精制,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漂白。川蜡色白或微黄,表面润滑、有光泽,内里无明显杂质,质地硬而脆,断面性状主要呈马牙状,且饱有光泽。川蜡有蜡香气味,其主要化学成份包括烷基酸、三方字离酸、三方字离醇、烃类化合物、树脂等等[2]。

在对纸质书画文物的修复、装裱、砑光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裱件背面朝上平铺在装裱的裱案上,接着用大体做成半球状(或有一定弧度的碗状)川蜡面着于裱件背面,一手握住川蜡,一手按住裱件,将川蜡顺序均匀地涂抹于裱件背面,最后再用专用的砑石推砑裱件背面,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使裱件变得柔软、平整,增加裱件背面的光洁度,同时还可以减少砑光工序的阻力,避免裱件破损,有利于对裱件的保护,减少裱件在悬挂、收藏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并同时兼有防虫、防潮隔潮的功用。另外,在古书画保护修复的拼接、修补、接笔、润色方面,可以在新笔、新补处酌情上蜡,用以增添画面的光泽度,使修复后的古书古画与原作的气韵观感大体达成一致。另外,在古墨的保护修复中,有采用蜡纸封护的方式,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墨条受潮、脱胶、脱纹、霉变等,同时还可以隔绝尘土,有效防止墨条污损。

(二)“蜡”在木质文物、漆器、印章、古砚等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功能与作用

木质文物,包括木质建筑、木质家具、木质工具、木质文玩等,就使用材质来看,主要包括紫檀木、红木、楠木、黄杨木、乌木、枣木、酸枝木、黄花梨等多种质地坚实、色泽精美的名贵木种。木质文物的艺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精湛绝伦的制作工艺方面,同时还表现在其丰厚深远的历史内涵当中,可以说,木质文物是历史、文学、哲学、美学等诸多文化交织在一起所最终生成的艺术产物,它承载了千百年中华文明的发展,饱含着意义非凡的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在木质文物的制作、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就是烫蜡(对木材表面进行处理的一种装饰手段,烫蜡不仅能很好的展现出木材天然美观的纹理,而且还能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用以防止外界环境对木材的各种不利作用),烫蜡所主要使用到的“蜡”是蜂蜡(又称为黄蜡、蜜蜡,属于生物蜡的一种,主要是蜂群内适龄工蜂腹部蜡腺内所分泌出来的一种脂肪性物质),有时还会酌情混入一些川蜡,让两种“蜡”相容互补,更好地发挥作用。质地纯净的蜂蜡表面呈白色,但由于花粉、蜂胶中通常含有脂溶性类胡萝卜素或者其他色素存在,因此市面上常见的蜂蜡多呈淡黄色、中黄色或者暗棕色等。常温环境下,蜂蜡主要呈固体状态,同时具有类似蜂蜜或花粉、花蜜的香甜气味。蜂蜡表面光滑,不含杂质,质地偏粘软,断面性状主要呈现为米粒状。其主要化学分离成分包括酸类、脂肪酸、糖类、脂肪酸胆固醇酯、着色剂(主要为1~3双氢氧化物黄酮)等。

在文物保护修复中,蜂蜡主要用于木质品烫蜡、漆器蜡护、蜡制蜜印(蜜章、蜜玺等)、古砚修复作色、百宝嵌(在同一件器物上有选择性的镶嵌多种经过加工的珍贵材料)、“熔模法”铸模等。其中,木质品烫蜡不仅能够使其增加光泽度,同时还能起到防尘、防潮、防霉、防虫蛀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延长了木质品的寿命。烫蜡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外部加热的方式将蜂蜡熔化到木制品表面,接着继续不断加热,使蜂蜡渗入到木制品内部,随即再用干布反复擦拭即可。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木制品表面的蜡层由于不断地受到外界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以及抹布擦试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其表面、棱角和边线等处便会出现一种自然、透亮、温润如玉的表面质感,即所谓的“包浆”,并由此使其产生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美感。而对于古砚的修复作色,则可以使破损、断裂的砚台得以修复如新,并使其重新焕发出耀目的风采[3]。

除此之外,蜂蜡还可以用作青铜器文物、各类金石文物等物件的复原、修复工作中,作为铸模材料出现。具体做法是:首先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而后再用其它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待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这时候再向空壳内浇灌熔液,便可最终铸成相应的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整体玲珑剔透,主要呈现出镂空的效果。“失蜡法”在我国的历史主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制品是楚共王熊审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云纹铜禁和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青铜盘尊也是“失蜡法”制作的典型器物[4]。

(三)“蜡”在青铜器、钟表等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功能与作用

青铜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我国的各类青铜器成品极其精美繁复,因而在世界各地的青铜器文化当中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审美价值,充分表现出了几千年来我国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水平与文化修养。由于铸造青铜器的模具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青铜器制品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可以说,每一件青铜器制品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在青铜器文物的铸造、复制、复原过程当中,对于“蜡”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中,所使用到的“蜡”主要属于石蜡(属于矿物蜡的一种,同时也是石油蜡的一种,是一种固态高级烷烃的混合物),石蜡是从石油原油蒸馏所得的润滑油,再经溶剂精制、溶剂脱蜡或者经冷冻结晶、压榨脱蜡制得蜡膏,然后再经溶剂脱油,最终精制而成的片状或针状结晶体。石蜡是非晶体,但却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石蜡无嗅无味,主要呈白色或淡黄色的半透明状,质地硬而脆,其主要成分为固体烷烃。

对于青铜器文物,乃至于金石文物的复制、复原工作来说,烫蜡封护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手工工序,“烫蜡”实际上是一门传统的防腐工艺,早在战国时期就被应用于青铜器保存。“烫蜡”不仅仅是对物体形成一种保护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蜡脂在热力的作用下便可以渗入青铜器制品内部的特性,将青铜器制品能够与外界接触到的所有气孔全部堵塞住,具有防止青铜器制品在摆放、收藏的过程中的氧化、霉变、朽烂等功效,可以为青铜器制品带去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的绚丽质感。另外,对于古钟表、竹制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来说,“蜡”不仅可以提高其表面的光润程度,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潮、防蛀、提色的多种功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各种各样的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当中,“蜡”都凭借着其自身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充分发挥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今后的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黄凤梅.浅析纸质文物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

[2]李敬源.清代硬木亭式龛的修复与研究[J].文物天地,2015.

[3]段正丽.铜器保护和文物修复所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6.

[4]孔祥玲.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6.

G264

A

张晖(1972-),男,山东省潍坊市人,本科,馆员,潍坊市博物馆文保科,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修复。

猜你喜欢

蜂蜡木质青铜器
2021 年中国蜂蜡出口情况
熟香新酿
古城楼下的自行车 木质画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秋季自然教育活动:树叶上蜡
木质风景画
蜂蜡疗、蜂针疗、蜂胶酊治病好
英国退欧或将长期影响欧盟木质家具市场
二煎法快速提纯蜂蜡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