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

2017-02-01桑静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3期
关键词:黄自思乡艺术歌曲

桑静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

桑静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黄自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广泛,其中包括交响乐、器乐曲、声乐曲、清唱剧等。在声乐作品中,以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其中抒情性艺术歌曲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本人通过演唱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将分别从音乐作品分析、演唱处理以及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诠释这首歌曲的魅力。

黄自;《思乡》;音乐作品分析;演唱及情感表达方面的处理

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起源于德国。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的艺术情趣,在歌词、旋律或伴奏方面与民歌或群体大众的歌曲有差别。艺术歌曲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中,艺术歌曲经历了被认识、接受、消化的过程,加上中国近代作曲家对西方作曲技法的借鉴,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艺术歌曲的特点。黄自就成为了推动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作曲家。艺术歌曲是黄自所有音乐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种形式。抒情性艺术歌曲《思乡》是黄自的代表作之一。抒情性艺术歌曲,顾名思义是根据歌词的要求,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大胆的构思,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严谨的形式中,以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和声织体语言表现出情景交融和内在的戏剧性冲击。《玫瑰三愿》和《春思曲》也是黄自抒情性艺术歌曲的代表作。

一、音乐作品分析

《思乡》这首作品是韦瀚章写词,黄自谱曲。属于二段曲式、降E大调、4/4拍,速度为行板(Andante)。整首作品借景抒情,作曲家看到眼前情景,不由得思念家乡,感叹“不如归去”的万般惆怅的心情。这首作品节奏上是非常自由的。在开始四小节中,由钢琴伴奏作为引子开始,在第四小节,不完全小节的弱拍上进行旋律的吟唱部分。作品的第一段主要以描写景物为主。第一句的弱起“柳丝细绿,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这一句的开始就出现了升F到G一个小二度的变化,变化音的出现,不仅为前半段增加了不稳定的情绪,也为后面的离别做了铺垫,也寓意着春天来临了,万物复苏。第二段“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这里连续使用了半音上行模进,出现了还原A、#C那种仿佛游离的感觉,表现出了满怀惆怅的心情。也为后面即将出现的情感爆发“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我愿与他同去”做好了铺垫。最后一句的高潮,表现出海外游子的离愁别绪,想要同落花一起归去的心情。《思乡》这首作品从伴奏音型上来说,作品的前半段1—14小节中,采用了大量的分解式和弦结构。这种和弦节奏型比较自由。有助于作品能够充分地抒发情感、构造画面感。而后半段中的15—17小节,节奏突然变成了柱式和弦。这一类型的和弦结构,对整首作品的感情基调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前半段的分解和弦自由抒情之后,突然变换了节奏型,也暗示着后面高潮即将来临。第18—26小节,又回到了半柱式半分解和弦上。歌词和伴奏相互衬托辉映,将整首歌曲的主题基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思乡》这首歌曲,不管是作曲还是作词上都具有明显的中国艺术歌曲特点。作曲家将整首歌的韵律,在结合时代背景以及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上将整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整首歌曲的情绪及语气的处理达到了词曲的高度统一,而且带有明显的中国诗词的吟诵风格。此曲中的歌词“一声声道……”采用了三连音的方式,语气感更加强烈,有种半吟半唱的感觉,使伤感的旋律在吟唱中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更加能表现出悲伤、惆怅的心情。

二、演唱处理

从速度上来看,《思乡》这首作品是行板速度,行板是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前半段的速度是缓慢、柔和的,描绘出作者看到眼前情景思念家乡的场面。到了后半段,乐曲的速度要比前面稍快,并且是逐渐加快,情绪也跟着紧张起来。处理时要与前半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半段“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随着伴奏节奏型的层层上行递进的推动,速度上也逐渐加快,并为高潮“问落花”做起了铺垫。“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这句的速度处理是比较自由的。虽然在处理上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一定要在原有的速度节奏范围内进行自我情感抒发,切记不可太过自由,要把握好整首曲子的速度。

从力度上来说,《思乡》这首作品属于4/4 拍子。力度上应该是强、弱、次强、弱的处理。作品刚开始的“柳丝系绿”就是一个弱起小节。要用弱声叙述式的口吻来处理,表现一种忧郁的色彩基调。“更那堪墙外鹃啼”在力度从弱到强再到弱,在“墙”字上的力度处理比其余那几个字要重一些,仿佛整个身体都舒展开了。到后段由于速度、节奏型的变化,力度也与前半段不同。“惹起了万种闲情”上作曲家标注了渐强(cresc),也是为了配合速度的变化做的改变。“满怀别绪”力度要更强于前一句,而且力度要层层递进。这样一种力度上的递增也是为进入高潮句做铺垫。到进入全曲最强力度“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时,要有从强到弱的力度走向,表现出一种失落的情感。最后结束句“我愿与他同去”是一个渐强到渐弱的力度走向,表达着愿与其同去的满腔离别愁绪。整首曲子的强弱关系在演唱的时候要区分开,处理时要细致到每小节、每个音的强弱关系上。只有这样,才能唱出整首歌曲的感情基调以及情感表达。

从咬字的处理上来说,我一直认为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在演唱中国作品时,应该把美声技巧与中国民族唱法咬字等问题结合起来。演唱时尽可能地做到吐字清晰、音色圆润,尽量能从歌曲的意境出发,把情、声、字这三方面的要求充分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柳丝系绿”和“清明才过了”中“绿”字和“了”字不要过分咬字头音而失去了腔体共鸣。咬完字头音之后就往外“放”一下,把字说出来。并且收音都要早一点,这样更有语气感。“鹃啼”中“鹃”字也是如此,适当地竖起来咬字,以此来达到声音腔体上的共鸣。“问落花”中的“问”字,因为是到了全曲的高潮部分,力度上是强的,音调上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所以,这个字不能咬得太死、太紧。在咬完字头音时,就要往元音“e”上靠,而且软腭要抬得更高,上腔体更加积极地打开。

三、情感表达

《思乡》这首作品诠释的是作者独在异乡,看到眼前景象思绪万千,对自己家乡思念万分之情。《思乡》的情感是深情而忧郁的,在演唱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出那种平静、含蓄的意境,对气息的控制力要求比较严格。要充分通过气息的流动带动声音,根据歌曲速度力度之间的变化,从而表现出情绪的起伏,反映出作品情感上的变化。作品在开始时以小二度的变化音在弱拍上进入,表现出作曲家看见眼前景色心中的失落惆怅,演唱时声音要平缓、暗淡。到“更那堪墙外鹃啼”这句话要比上一句的情绪激动一点,随着力度上的渐弱到强再到渐弱,整个感觉是跌宕起伏的。随后的“一声声道,不如归去”中,“一声声道”采用了一个三连音,和一个简短的八分音符,仿佛欲言又止,想说的太多,“不如归去”这四个字足以表明自己的心声。表现出作者盼望着回到家乡。进入第二部分随着伴奏音型、节奏、力度上的变化,情绪上也比前半段更加激烈,表现一种心情的急迫和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到“问落花”那一句,情绪是最激动的,要将感情全部抒发出来。到结束句“我愿与他同去”,表现作者想随落花漂回故乡的渴望但又无法实现的无奈之情。

四、总结

黄自将其对中国的古典诗词和文学的热爱,运用到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他的艺术歌曲在他所处的文化时代背景下,将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的作曲技法巧妙地结合,谱写出一首又一首经典作品。《思乡》这首艺术歌曲,以抒情性为主。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是伤感的。不管是从速度上、力度上都应该近乎完美地还原作曲家本来想表现的原形。速度上,作曲家标记是什么速度就可以看出整首歌曲的大致感情色彩是什么。力度上该强则强该弱即弱。切记不可多音少字,任凭自己喜好随意处理歌曲。在咬字吐字上做到字正腔圆,字与腔是歌唱吐字发音的重要环节,在歌唱中相互协调、包容、渗透。另外,在演唱处理作品时,要将作品内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整首作品的感情基调,更加完美地演绎作品。

[1]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周源培.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3]刘佳.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风格[J].艺术研究,2011(2).

[4]韩华.黄自艺术歌曲《思乡》之探究[J].艺海,2013(8).

[5]张媛.浅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与演唱诠释[J].作家,2012(6).

[6]张重辉.声乐基础通用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7]井一然.中国艺术歌曲—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

J605

A

桑静静(1992-),女,河南省,研究生在读,艺术硕士,研究方向:音乐、美声方向。

猜你喜欢

黄自思乡艺术歌曲
昭君思乡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思乡与蛋白酶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黄自作品《玫瑰三愿》赏析
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