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弃耕抛荒现象及对策

2017-01-31蒋春玲胡宇航

西部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土地流转城市化

蒋春玲 胡宇航

摘 要: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问题,如何有效地协调“三农”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对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省隆昌县为例,通过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对弃耕抛荒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弃耕抛荒 三农问题 城市化 土地流转

土地抛荒现象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以来反复出现的问题。全国范围内,不论是否具备良好的生产条件与自然条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弃耕抛荒现象。但“民以食为天”,土地问题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关乎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因此如何有效遏制土地撂荒,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效益,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日益凸显的新课题。

一、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耕地面积673.54万公顷,全省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1.65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1.58万公顷。总体来看,耕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如果细分,不少地区的耕地情况却不容乐观。位于四川东南部的隆昌县近年来进城务工热趋势不断加深,有效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截至2014年3月31日,隆昌耕地面积39.5万亩,农田面积仅31.5万亩,比2005年下降了约67%。弃耕抛荒现象到底有多严重?据资料显示,隆昌县常年性抛荒耕地逾28 hm2,且耕地多为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洼田、缺水田和冷浸田,季节性抛荒问题突出,该县双季稻改种一季稻800 hm2,占水田面积的2.9%,且仍呈增长趋势;除此之外,青壮劳动力大多不愿在乡务农,农业劳动力的日益流失成为土地弃耕抛荒的罪魁祸首。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若耕地抛荒继续加剧,我国粮食供给将更加依赖外国进口,这会成为西方国家遏制我国发展的一把利刃,国家粮食安全必定受到严重威胁。

二、弃耕抛荒的原因分析

2.1 “三农问题”的“弱质性”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它不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问题,但却是我国土地撂荒的根源:

从农业上来说,第一产业—农业具有“弱质性”。很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失衡、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再加上农产品的购销体制不畅,市场风险大,农户收入不稳定、收入低等现象的加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

从农村上来说,农业组织具有“弱质性”。80年代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加上二轮承包30年不变,严重固化了小农经济,难以发展规模经济,难以容纳较多的金融资金,难以推行“产-供-销”一条龙政策。

从农民上来说,劳动力主体具有“弱质性”。一方面农村教育十分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农民负担较重,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依旧沉重。在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只能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2.2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它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村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导致了农业人口的急剧外流,使农村丧失大量劳动力。当下,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了农村精壮劳动力谋生的主要方式,他们远走异乡,留下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留下了老人、妇女与孩子。在农村,妇女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孩子,老年人劳动能力又十分有限,因此土地不得不撂荒。

2.3土地流转难

土地流转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地更为集中,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并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小撂荒面积。

但是,由于流转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十分困难。一是土地代表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即使失去非农就业机会,他们仍可以耕种土地谋生,所以农民宁愿空置也不愿流转;二是农村经济发展过于单一,土地依然是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三是土地流转权益的保障顾虑,土地经营权流转后,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担心自己不能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福利;此外,土地流转无序,政府监管混乱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

三、对当前弃耕抛荒现状的建議措施

3.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收入;此外,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粮食生产;完善扶贫投入机制,坚持开展定点和对口帮扶。

3.2加快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灌溉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农民住房改造,不断优化农村的总体风貌,建立农民收入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以此吸引劳动力回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3建立规范有序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坚持政策原则,确保土地规范流转。农民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如何确保农民在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同时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福利是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一切为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此,政府机构要明确自身职能,加强土地流转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法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做到有序流转。

结 语

弃耕抛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及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我们能否直面挑战、渡过难关,在于我们是否给予该问题充分的关注度,在于我们是否具有足够的执行力。农业改革刻不容缓,我们还需要更加地努力维护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皮秀平,娄炳林.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求索,2002,(01)

[2] 谢洋.关于当前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2004,(10)

[3] 朱艳,王玉霞:《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J],2008.08(上),载《中国集体经济经济观察》

[4] 王鑫林:《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土地撂荒现象及治理探讨-基于四川省仪陇县X村的调研分析》[D],2013

[5] 张柏齐.浅析农田弃耕抛荒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古今农业,2000(4)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土地流转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审计策略优化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陇原渔夫
戴上红领巾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