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胃管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2017-01-31马兰

保健文汇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神志胃管神经内科

●马兰

综合论述

留置胃管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马兰

留置胃管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和必要的治疗手段,能够起到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作用。尤其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昏迷或吞咽困难,常常无法由口摄取营养,而需要通过胃管鼻饲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因此,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在发病24~72h内通过留置胃管,将所需营养以流质食物的形式注入胃内。但是,留置胃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而且操作难度大,且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而且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本研究中,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胃管留置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留置胃管护理;神经内科患者;应用

留置胃管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操作之中,包括胃肠减压、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洗胃等过程中,是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昏迷患者、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患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胃管留置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9.1±12.6)岁。脑出血患者59例、脑梗死患者41例。神志清醒者61例,神志模糊或昏迷者39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用透明硅橡胶胃管,并根据患者的鼻腔选择合适管径的胃管。这种材质的胃管,质地柔软,对口、鼻、咽喉和食管黏膜的刺激性小,能够增加胃管插入过程中和留置期间患者的舒适感。置管前禁食12h,护理人员仔细检查鼻腔情况,保持鼻腔清洁、通畅。神志清醒的患者取半卧位,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的插入端,当胃管插入到达咽喉部时,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利于胃管被送入食管。如果不能,让患者先饮水,再进行吞咽,重复此吞咽动作,直至胃管送入胃内合适的深度。神志模糊或昏迷的患者无法配合完成吞咽动作,在插管时,需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后仰,在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靠近胸骨,以增加咽喉部的弧度,以利于胃管的插入[1]。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非计划拔管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肺部感染、堵管等。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表示满意,<8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管留置术,共出现并发症5例(5%),分别为恶心2例,呕吐3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无患者出现腹痛、腹泻、肺部感染、堵管等不良反应。3例(3%)患者发生无计划拔管,均顺利插回。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

2 护理

2.1 置管前健康教育

多数患者都抵触胃管置入,因此在插管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作用、必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及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叮嘱患者加强吞咽动作的练习,以便更好地配合胃管的置入。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以缓解患者对置管的恐惧感,树立患者积极配合置管的决心。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爱、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2.3 胃管护理

留置胃管时,患者取舒适体位,插管操作时,动作保持轻柔且缓慢、并适时安慰患者情绪,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将枕头垫在患者后侧,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留置胃管成功后,胃管固定非常重要,妥善固定能够避免或减少因胃管牵拉对咽喉部的刺激。护理人员可将3M宽透明胶带剪成T型,并将胃管固定于鼻翼上。置管成功后将T型胶布的“-”部分固定于鼻翼上,将胃管固定于鼻孔中央后,用T型胶布的“I”型部分包裹胃管,增加其和胃管的接触面,包裹时要顺应胃管置入方向,减少胃管引起的不适反应。记录每位患者胃管的留置位置,并用黑色记号笔做好标记,最后用7号缝合线在胃管标记处打个死结,并用胶布缠绕死结,7号缝合线打死结后留出两条线(约3~4cm),并用胶布将缝合线固定于鼻和前额处,以起到加固胃管的目的。将胃管的留置位置记录于护理记录上,认真做好交接班。另外,体位变换容易导致胃管脱出,护理人员必需教会家属帮助患者体位变换的方法:首先,将胃管外留端放松,再变换体位。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避免患者燥动或熟睡时误将胃管拔出。对于燥动不安,有抑郁、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或是有意识障碍、肌力3级及以上;或是其他有高危胃管拔出倾向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肢体束缚。如果胃管不慎脱出,立即报告护理人员,嘱患者及家属切不可擅自将其插入。置管后,应当充分重视口腔和鼻腔清洁,经常湿润口腔和鼻腔黏膜,避免细菌感染,每天保证至少两次口腔和鼻腔清洁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温度18~22℃,湿度50%~60%。注意观察患者口腔和鼻腔黏膜是否有损伤。胃管补充营养要做到少食多餐,避免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进行腹部按摩,防止便秘。

3 讨论

3.1 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的主要问题

插管困难是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的主要问题。神志清醒的患者能够配合完成吞咽动作,但神志模糊或昏迷的患者因不能配合完成吞咽动作,增加了插管的难度。此时,需要至少2名护理人员的帮助,先将患者头部尽量后仰后固定,再行插管。整个操作过程动作要缓慢、轻柔。本组患者置管成功,一方面是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操作和护理经验,对意识清楚者,护理人员于置胃管前进行充分沟通,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另一方面是医护人员对可能存在的困难具有预见性,平时加强专业技能的练习,增加了置管的成功率。食道返流也是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的主要问题。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神经肌肉的损伤,常常导致胃部的收缩功能减弱或丧失,贲门不能完全闭合。当胃管送入,胃部受刺激收缩时极易发生食道返流。为避免食道返流,在行胃管置入前,患者应禁食,充分排空胃内容物[2]。

3.2 留置胃管的护理的注意事项

由于食管存在3个生理狭窄区域,插管时医护人员的动作既要轻柔缓慢,又要做到干净利落,尤其是当胃管通过狭窄区域时,以避免食道黏膜的损伤。当患者在插管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插管,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常存在胃排空延迟的情况,尤其是神志模糊或昏迷的患者。另外,长期卧床也会导致胃排空延迟,因此,要掌握胃管补充营养时的量,每次以不超过200mL为宜,做到少量多餐,减少对患者肠胃的刺激。避免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保持大便通畅。

4 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部分为昏迷状态胃管留置具有一定特殊性更具棘手性,对胃管进行选择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胃管选择。本次研究中及时发现胃管留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方案解决,取得患者配合,熟练操作技巧,置管技术合理应用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保障置管效果[3-4]。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1]陈伟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5-46.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0.

[3]郭金兴.留置胃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4,(01):81-82.

[4]袁向芳.留置胃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08):90-91.

猜你喜欢

神志胃管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简单搓搓可养生
打碗碗花
养心重在养神志
胃管位置判断方法改良在临床胃管留置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