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乐府传声》中管窥合唱艺术之一二

2017-01-31易竹春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传声人声乐府

易竹春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

从《乐府传声》中管窥合唱艺术之一二

易竹春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

《乐府传声》是徐大椿的一部戏曲声乐著作,其美学思想强调以人声为本,强调“曲情”,声乐演唱要唱曲兼唱情。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乐府传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同样可以运用到合唱艺术当中。

乐府传声;合唱;合唱训练;人声

一、以人声为本

从古到今,人类日常生活或休闲娱乐都少不了歌唱,从起初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发展到今天的声乐艺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声乐需要有一副好嗓子,从出生时的哇哇大哭到咿呀学语,人声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乐器”。《乐府传声·序》中提到:“古人作乐,皆以人声为本。”“人声不可辩,虽律吕何以和之?故人声存而乐之本自不没于天下。”“传声者,所以传人声也。”作者强调歌唱要以人声为本,强调人声的重要性。合唱便是基于这点,由集体人声进行歌唱。

陶潜的音乐美学思想追求渐近自然,认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歌者在上,匏竹在下。”他认为自然的声音是最好的,人声是人类原本就拥有的,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而丝竹器乐则是经过人类制作的,不是自然规律下的产物,故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而今有许多专业的合唱团把器乐作品进行改编成为合唱作品,由人声演绎,效果也非常好。人声可模仿器乐所发出的声音,且人声也更渐近于自然。但器乐的音域更为宽广,据制作材质的不同其音色更加多样,这点也是器乐的优点。若讲求自然,自然所产生的乐器,且与人有关的,就是人声。

二、《乐府传声》之演唱法对合唱训练的理论支撑

《乐府传声·起调》中说:“唱法之最紧要不可忽者,在于起调之一字。”作者认为演唱一首作品,第一个字是很重要的,如果第一个字的咬字、发声方法正确,唱得好听的话,整首作品也就演绎的好。如合唱作品《山在虚无缥缈间》,第一个字是“香”字,发声一定要圆润,咬字不能咬得太死,要轻咬声母“x”并迅速归韵,重点放在韵母“ang”上,一声部和二声部同时唱第一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整齐,音色要统一,做到字正腔圆,起调的这个字唱好是相当重要的。

“高腔轻过,低腔重煞。”是演唱中所要求的,唱高音要求放松,吐字清圆飘逸,唱低音时,要求吐字平实沉着。《山在虚无缥缈间》这首作品一声部的音区很高,这时喉咙就要放松,气息支撑住,运用半声演唱,须唱得飘逸且具有张力。三声部处于中低声区,此刻气息要求平稳,声音也要平实,不能虚。

《乐府传声·声各有形》中说:“凡物有气必有形,惟声无形。”“古圣作字谐声,皆由天籁,绝无一毫勉强,其义精微奇妙,不可思议。”他认为字的大小狭窄不同,嘴巴的状态也不一样,张口、半张口、闭口和半闭口所发出的声音状态是有所差异的,各个演唱者发声器官的不同,其音色也不同。在合唱训练中,声音要求高度统一,我们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把合唱队员不同的音色相统一,根据其不同的发声器官构造以及合唱队员不同的发声方法,调整每个队员的开口声音状态以致和谐。而哼鸣一般要用闭口来唱,虽是闭口,但是口腔的状态一定不能塌陷,运用鼻腔发声,声音集中在眉心处。无论是什么样的口腔状态,都要求所有合唱队员做到整齐统一。

《乐府传声·徐疾》中说:“曲之徐疾,亦有一定之节。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章法之徐疾也。”在演唱合唱作品时,一开始不能太慢,须节奏稳定,在作品之末,不能唱得太急促,不能匆忙结尾。整首作品要把节奏把握准确,掌握节奏的规律。若速度过慢不仅不能表达作品的意境,还让气息也慢下来使演唱产生负担。

“闲事宜缓,急事宜促,此时势之徐疾也;摹情玩景宜缓,辩驳驱走宜促,此情理之徐疾也。”这点美学思想与人类的生活事宜相结合,认为表达闲事的时候节奏可缓慢轻松一些,在表现急事的时候节奏就要快,在表现游玩观景的场景的时候节奏宜放缓,而激烈辩驳、快速奔走时节奏宜急促。在许多合唱作品中,表现不同的内容时,节奏也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是根据具体作品所展现的场景与内容而有所不同的。

三、《乐府传声》之唱曲兼唱情

曲情是《乐府传声》中的一个重要美学思想,徐大椿在著作中强调,“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作者认为在歌唱时,情感的投入是相当重要的。一首歌曲让不同的人演唱,感受是不同的。若投入情感,便被演绎得更加丰富且具有灵魂。合唱中亦是如此,要想演绎好一首合唱作品,首先要了解作曲家创作作品时的背景,作曲家创作的意图,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与思想,其次要分析作品的旋律、结构、和声等,最后才是投入情感地演唱,与其他声部相配合,进行二度创作。合唱最重要的是各声部之间相互倾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内声部与外声部各司其职,众多合唱队员的声音要统一。通过训练让集体达成共识,共同声情并茂地演唱作品,这才能达到作品的真正要求,创造出更好的合唱艺术。

儒家的“中和”美学思想也对合唱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儒家追求和谐的音乐,寻求中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凡音乐必有节制,使其处于平衡状态。如合唱中追求声部平衡,声部与声部之间既要相互支撑,又要互相制约,以求作品能以最和谐的状态展示出来。

《乐府传声》这部著作对我国声乐发展起到相当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当中所提及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来的声乐教学影响深远,同时也对合唱艺术起着积极作用,它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文化遗产。

[1]徐大椿.清代著乐府传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J61

A

易竹春(1992—),女,汉族,四川省泸州市,华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合唱指挥 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传声人声乐府
松散煤体中低频声波传声频率优选实验研究
《乐府新声》2021年(第39卷)总目录
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研究
品读乐府
无题(6)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转静干涉降噪研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爱乐之城
《乐府三首》
风流者——他将杂沓人声留在身后,张先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