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塑造分析

2017-01-31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小芹刘三姐江姐

焦 莉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101)

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塑造分析

焦 莉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101)

自民族歌剧艺术进入到我国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对于一部民族歌剧作品的演唱效果评价,可以说是和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分不开的,只有了解人物形象内涵,并且在演唱表达中注入情感,才能让民族歌剧走进到观众的心灵深处。

民族歌剧;演唱;人物塑造

民族歌剧的艺术综合性比较强,不单融入了戏曲音乐中的时间观念,还融入了舞蹈、绘画中的具象空间观念,用语言和动作来传递信息,进而塑造出具体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主人公的人物情感,赋予人物新的定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希望通过对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和分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而丰富。

一、民族歌剧概述

民族歌剧最初起源于16世纪的弗洛伦萨,是以意大利语和意大利写作的形式开始风靡起来的,民族歌剧艺术传入到我国也有将近100年的时间,并且收获了不错的艺术成就,《白毛女》就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民族歌剧,将民族歌剧艺术同我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了一起,这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可谓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建国初期不久,就在人民国家大剧院举办了演出活动,说明国家对于民族歌剧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

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演唱内容主要是讲述了上个世纪40年代在我国陕甘地区“白毛仙姑”的故事,自歌剧《白毛女》创作完成以后,先是在延安进行了演出,而后在全国范围里内的地方歌剧院中都可以看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一部民族歌剧作品,《白毛女》甚至可以作为中国民歌、戏曲创作的模板,它的歌曲演唱及音乐设计、人物形象塑造,都是民族歌剧艺术的基石,书写了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发展的新篇章,带动了民族歌剧艺术的演唱表演改革[1]。

一般来说,中国的民族歌剧大多都是以女性题材为主的,愿意以女性文化视角来进行艺术创作,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后,我国的民族歌剧继续继承和发扬了在《白毛女》艺术创造方面的精髓,出现了一批像是《江姐》、《小二黑结婚》以及《红珊瑚》等艺术作品,在这些民族歌剧作品,都是以歌颂女性英雄形象为主,迎来了民族歌剧艺术发展的一次巅峰,其中《江姐》与《洪湖赤卫队》可以被看作是这一阶段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反响非常强烈。

二、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小芹

小芹是《小二黑结婚》中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位把爱情和革命事业看得至高无上的女性,人物形象从容而坚定,有着对爱情的忠贞,也有对革命坚定的信仰,在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中最能够体现出小芹人物形象的要属《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这一则咏叹调,这是小芹第一场出场时候,她在村外面的河边所唱的,可以说是小芹对民兵队队长小二黑的痴情内心演唱,该咏叹调分三段,其中第一段的旋律比较舒缓、明朗,展现出了小芹纯朴可爱的少女形象,第二段从“你去开会的那一天”起,开始回忆小二黑去公社,乡亲对他相送的场景,演唱出了小芹对小二黑炽热的爱意,第三段则是通过小芹来展现出小二黑的过人本领和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抗日英雄少年。三段咏叹调采用了戏曲演唱中的散板、慢板以及快板形式,从自由欢快的曲调展开,音乐旋律跳动,使得小芹那细腻的少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2]。

(二)韩英

韩英是《洪湖赤卫队》中的人物,在歌剧创作时,融入了天沔花鼓戏等民间音乐素材,充满着接地气的乡土气息,展现了韩英沉稳、勇敢的人物形象,在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最为出彩的要属《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一段咏叹调了,融合了宣叙调、曲牌和民族歌曲中拖腔的表现手法,在音乐演唱节奏的变换上,会跟着人物的情感需求发生变化,表达了韩英内心的崇高境界,让人感动,将人物情绪控制的十分到位,而且婉转凄楚、悠长连贯,表达了韩英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对白匪的仇恨之感以及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在和母亲诀别时,演唱语调舒缓,并用抒情的行腔唱出了“含着眼泪叫亲娘”,用坚定的声音唱“生我是娘,养我是党”,让韩英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最后进行到“红军凯旋归,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时,观众的情绪达到高潮[3]。

(三)刘三姐

《刘三姐》主要讲述的是农村姑娘和地主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形象,在歌剧《刘三姐》中,穿插了一些民歌和小调素材,还运用了广西山歌以及彩调戏中的音调,使得歌剧的曲式风格更加清新,民族色彩浓郁。歌舞剧《刘三姐》在自由演唱中,唱段的篇幅比较小,而且音调让人感觉亲切朴素,没有特别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主要以抒情风、民族风为主。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流传范围比较广,重点突出了刘三姐嫉恶如仇人物性格,在歌曲演唱中,主要是刘三姐和群众进行对唱,采用独唱和齐唱的表现方式,让观众体会到刘三姐的情感变化,表现出了刘三姐人物的善良、热情和乐观,在群众合唱时,也能让观众体会到乡亲们对刘三姐的喜爱之情[4]。

(四)江姐

《江姐》是自《白毛女》以后,我国民族歌剧创作史上又一部巅峰力作,在创作手法上也更加娴熟,一时之间,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处处都闻红梅赞”的景象,民族歌剧《江姐》的创作素材主要来自小说《红岩》,以江姐为主线,从而塑造了江姐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形象。 在《江姐》中,吸收了川剧、越剧、京剧等戏剧以及四川地区的民歌基调,将戏剧和歌剧艺术完美地融合了在一起,最经典的就是“红梅赞”唱段,同时“红梅赞”也是整个歌剧的主题曲,随着江姐人物形象和剧情变化而发生改变,使用了戏曲演唱中“拖腔”手法,进行八度大跳,加快了节奏变化,通过添加装饰音,让曲调变得更加刚健、明朗,同时也很优美,运用红梅报春来表现江姐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展现出江姐勇敢坚定,不畏强权的崇高人物形象[5]。

三、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一)英雄性

在我国民族歌剧演唱中,之所以会表现出人物形象的英雄性,可以说和当时的革命创作环境是分不开的,不论是江姐的崇高英雄形象,还是韩英的英勇形象,无一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为了在歌剧中演唱出人物的英雄形象,所以在咏叹调的处理上会非常大气,用更加宽广的旋律线条来进行表达,目的是为了树立女性人物形象的爱国崇高情怀,将祖国视作自己的爱人,所有的人物形象塑造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例如在《江姐》中,在“绣红旗”咏叹调内,主要由两段结构组成,歌曲旋律时而抒情,时而激昂,描述了江姐在绣红旗时的心理动态,用抒情来表达江姐对奔赴革命的热情,用激昂来表达江姐对五星红旗的炽爱之情,看到五星红旗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展现出江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以及对中华民族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6]。

(二)阳刚性

民族歌剧在表达人物的形象特点时,还会突出人物的阳刚性特点,这是因为歌剧作品的创作者大多数都为男性,因此在表现人物的英雄性形象特点时,会不由自主地注入些阳刚性的性格元素,在表达女性人物特征时,也是站在男性审美角度来描写的,所以感觉女性形象的演唱表达会比较刻意,女性人物内心婉转的心思很难表现出来,往往都会把这些女性形象“女神”化,使得我国的民族歌剧演唱和人物形象塑造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女性的真实性格,多了很多阳刚性的英雄主义气质,从这一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是比较遗憾的,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女性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才使得民族歌剧的艺术创作中能够听到更多女性痛苦心声、渴望解放的声音,让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变得更加真实、更加丰满。

(三)时代性

关于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还是会体现当时的时代性特点,留下浓厚的时代印记,例如在民族歌剧《红珊瑚》中,主要讲述的是解放时期渔家女珊妹的故事,将海边的渔歌号子元素融入到了歌剧当中,采用混唱、渔歌对唱、伴唱等方式,增添了更多戏剧性色彩,在《海风阵阵愁煞人》唱腔中,咏叹调的旋律起伏很大,其中“愁煞人”将歌曲的悲愤色彩表达得淋漓尽致,要使用喷口来将愁煞二字吐出去,再深吸气,把音乐的拖腔表达的婉转有力,展现出了珊妹极为痛苦和沉重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了渔家的苦难生活,珊妹必须要反抗,奠定了珊妹一定会配和解放军的情感基础,展现出了珊妹大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这种人物形象的形成,和渔家珊妹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渔家人民的生活环境又是当时那个时代造成的,因此民族歌剧演唱的人物形象塑造中会展现出时代性的艺术特点[7]。

四、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从剧情出发来烘托人物的内心语言

为了能够更好地塑造出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形象,在歌曲演唱表达中应当从剧情的角度出发,通过人物的内心语言和演唱表演来烘托出人物的形象特点,例如在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当唱到“莫非爹爹不疼儿”时,采用了哭腔的艺术演唱手法,并将这一唱段以说唱的方式表现出来,把“不疼儿”拉长,可以进一步烘托出喜儿当时的悲痛绝望之情,在口语化的演唱表达过程中,可以表现出给予喜儿的命运转折。喜儿被黄世仁糟践的演唱片段中,当唱到“天那,刀杀我,斧砍我,你不该这样糟蹋我”时,会大声高呼,语调惨烈,从而表达出喜儿绝望控诉之情,将《白毛女》中的喜儿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立体,并将整首歌剧推向高潮,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老师,在喜儿角色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非常成功,郭兰英老师在演唱中以其专业而精湛的表现力,将喜儿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自然[8]。

(二)融合美声唱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在我国民族歌剧的艺术创作上,将美声的唱法慢慢地融入到歌剧当中,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著名歌剧演唱艺术家彭丽媛老师,将传统戏曲演唱当中的行腔唱法,很好地融入到了民族歌剧的演唱当中,并且在美声唱法下,展现出了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艺术表演效果,彭丽媛老师的嗓音音色非常丰富,音域也比较宽,对她来说,很多演唱难度比较高的咏叹调,她也可以演唱得非常轻松,像是在《杜鹃花》片段演唱时,在抒情段中,彭丽媛老师可以完成对歌曲的委婉圆润处理,进而展现出女性人物的柔美,在《万里春色满园家》中,融合了美声唱法,可以增强声音的宽度、力度,调节音色,既展现出主人公刚强的人物形象,又能够体现出女性人物的圆润之美。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国以后我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发展中,对于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重点体现出了女性人物在民族歌剧演唱中所展现出了英雄性、阳刚性等时代个性特点,虽然在歌剧演唱过程中对于人物的形象塑造会有一些不足,但是这种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反而展现出了时代特点。

[1]李宇婷.民族歌剧《运河谣》经典唱段演唱探究——以《秦生啊,你还好吗?》为例[J].艺术教育,2017(Z5):84-85.

[2]贾亚锋.民族歌剧中演唱技巧与形象塑造的关系探析[J].艺术科技,2017(02):234-235.

[3]陈建.论戏曲表演艺术对民族歌剧人物的塑造[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03):97-101.

[4]王俊雅.论民族歌剧咏叹调人物塑造——高自萍个案浅析[J].戏剧之家,2015(12):34.

[5]董静林.浅析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人物塑造与内心感受[J/OL].音乐时空,2015(04):80.

[6]陈姗姗.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8):26-27.

[7]陈然.民族歌剧《原野》的主要人物塑造及演唱处理——以金子的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例[J/OL].四川戏剧,2012(05):113-114.

[8]张振江.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6):93-94.

J616.2

A

猜你喜欢

小芹刘三姐江姐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岩畔花
彩排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桃花丘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浅谈刘三姐文化档案
花是谁摘的?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