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回眸

2017-01-31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民族性黄河钢琴

梁 婷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回眸

梁 婷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不仅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伟大创举。钢琴作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重要乐器,在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传承与创新,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对于众多的中国钢琴艺术家来说,还需立足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在融合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鲜明地反映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个性。

中国钢琴;中国钢琴音乐;民族性;时代性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

音乐对于人的思想感情与日常生活,起到重要作用,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音乐作为人们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为人们的生活增色添彩。在所有音乐艺术形式中,钢琴音乐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在对外交流中,就曾获得一架外国使臣赠送的钢琴。而这架钢琴目前作为文物陈列在故宫博物院内。伴随着钢琴的传入,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也为中国带来了西方钢琴的弹奏技巧。钢琴作为中西方音乐交流的纽带,也在此时开始真正地将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联系在一起。

相较于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我国的钢琴音乐起步较晚,在钢琴音乐的演奏技巧、作曲手法等诸多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但钢琴音乐在我国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植根于中国灿烂文明的沃土,从而成为中西方音乐艺术一个有机结合的典范。

中国钢琴音乐的真正起步得益于中国第一个独立建制的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的钢琴教育基地相继建立,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人才。许多钢琴家积极实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指导方针,编写出了《中国钢琴曲选》《民歌钢琴小曲五十首》《五声调式钢琴练习曲》等不少民族化的钢琴教材。自那时开始,中国的钢琴音乐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随着人们对于钢琴音乐的理解不断加深,中国钢琴文化的传承开始有了新的突破。

二、钢琴音乐艺术的特性

钢琴不仅具有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非常丰富的功能特征,而且还是了解近代多声音乐的理想工具。笔者认为,走过百年的中国钢琴艺术已经具备了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鲜明的审美特征。

(一)民族性

所谓“民族性”,是指挥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本民族的独特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方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作为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民族性对于中国钢琴艺术,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意义。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作品创作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贯穿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一条主线。赵元任于1915年创作《和平进行曲》开启了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历程。该曲充分体现了人民反抗军阀混战,祈求和平的思想愿望。表达出了自作者强不息的民族传统美德。1934年,贺绿汀创作了钢琴曲《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音乐起步较晚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刻板地模仿西洋音乐,而是采用许多有价值的西洋音乐元素,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既充分发挥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又没有被狭义的民族意识所束缚。使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在世界钢琴乐坛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民族化道路上中国钢琴艺术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牧童短笛》的成功,不仅对中国钢琴作品,甚至对中国现代音乐的新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启示。钢琴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牧童短笛》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写作经验,使中国钢琴作品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更进入了民族性创作的辉煌期。其中有改编自中国古代名曲的《梅花三弄》《彩云追月》(王建中作);有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战台风钢琴协奏曲》(刘诗昆作);有以少数民族生活及地域特色见长的《巴蜀之画》(黄虎威作);有以民间民族音乐为基本素材的《陕西民歌主题变奏曲》(周广仁作);有直接改编自我国民族音乐经典作品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殷承宗、储望华、盛礼宏作)等,它们为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编织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演奏的民族性

民族性也是中国钢琴演奏重要审美特征之一。演奏者通过对竹笛、琵琶、古琴等民族乐器的模仿,在音色上进一步强化了它的民族性。同时,演奏者在装饰音方面也根据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及民间歌曲的演唱特点,做到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凸显出钢琴演奏的民族性特点。

如钢琴作品《兰花花叙事曲》:乐曲开始,平静地、完整地奏出了民歌《蓝花花》的曲调,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同时描绘出勤劳善良、美丽纯朴的蓝花花形象。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分别变奏两次,第三次变奏突破了原来曲调中上下两句的结构,使音乐情绪变得沉重起来。随着高音声部奏出快速的变奏曲调,音乐情绪激动起来,并逐渐高涨。此时,再次出现蓝花花完整的曲调,然后慢慢平静下来。乐曲的展开没有按讲故事的顺序,却把故事里的种种情绪融合在了一起,十分感人。

(二)时代性

一切艺术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得到发展和繁荣。因此,时代性成为所有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中国钢琴艺术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作品创作的时代性

上世纪的土地革命,人民翻身得解放,当时的革命文艺倡导“革命化、群众化、民族化”,于是便诞生了钢琴作品《翻身的日子》;改革开放后,刘敦南、朱工一创作了钢琴协奏曲《山林》,该作品以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音乐素材作为创作基础,根据苗族“飞歌”的特点,保留了我国民间音乐淳朴真挚的特色,描绘了山林春色美景。“飞歌”在苗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曲调婉转,节奏欢快,风格清新,情感热烈高亢,演唱时以苗族方言进行清唱,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同时作者还怀着极大的热情,充分抒发了他对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祖国人民获得新生而产生的愉悦和希望。

2.演奏的时代性

中国的钢琴演奏家,大致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主要有董光光、陈汝翼、朱工一等,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中国钢琴艺术初创时期探索性的时代特点;上世纪50至6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第二代钢琴演奏家,主要有傅聪,刘诗昆,周广仁等,他们已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中国钢琴艺术成熟期的时代特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又出现了第三代钢琴演奏家,主要有李云迪、朗朗等,他们虽然非常年轻,但演奏水准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充分体现出了艺术个性化的时代特点。

中国钢琴创作和演奏表现在形式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

(三)旋律

旋律在音乐语言中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是音乐创作中体现作品民族风格重要的表现手段。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大特征是线性旋律,它是由中国长期的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所决定的。中国音乐十分重视旋律线条的表现力,最早被钢琴音乐广泛采用的一种将中、西方两种文化因素密切结合的创作方法是直接引用中国民间音调,或以协奏曲的主题旋律展开。作曲家所引用的民间旋律往往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旋律,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听众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联想。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就是以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主要曲调为蓝本创作而成的。同时,比直接引用现成曲调更有创造性的是,作品中还吸取了某些地区的民间音乐曲调作为作品主题旋律的基础。如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三乐章《黄河愤》,该乐章把《黄水谣》和《黄河怨》的曲调作为骨干,《黄水谣》讲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而《黄河怨》则以哀婉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妇女的痛苦。通过协奏曲《黄河愤》这两段音乐素材得到了新的展现。钢琴欢畅的乐段由长笛所吹奏出的明快的引子带出,竹笛吹出的引子旋律表现出陕北高原的质朴与宽阔。钢琴模仿古筝的音色,弹奏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主题。深沉压抑的钢琴和弦与铜管乐的交相融合,使日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以及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的深重苦难的清晰画面得到展现。伴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钢琴弹奏出了象征着民族悲愤的雄伟音调。在乐曲的最后,乐队以辉煌的气势再现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主题旋律。整首作品结构宏伟大气,情绪变化丰富且有深度。

(四)曲式结构

中国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通过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实践,在运用欧洲传统的多乐章或单乐章协奏曲的基本结构原则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渗入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如钢琴协奏曲《黄河》就是根据冼星海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曲式结构由原来的七段乐曲综合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前奏曲》是由《黄河船夫曲》的主要内容构成,第二乐章《黄河颂》以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的主要内容稍加改动构成,第三乐章《黄河愤》则是有机地结合了《黄水谣》和《黄河怨》两曲作为主要内容,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则是在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原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作者基本沿用了原声音乐作品的体例,将华彩的因素散布在各个乐章之中。而没有按照奏鸣套曲的结构原则来组织音乐。

三、我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

钢琴音乐从传入中国至今已经历了百年的沉淀,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滋养之下,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文化特质。无论是钢琴作品的创作编排还是作品最终的演奏,都流露出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经历百年的沉淀,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至今,已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传承下来,并带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最突出的例证是音乐家傅聪演奏西方音乐而又能赋予它东方人的气质。一方面,他像一位具有“纯粹斯拉夫灵魂的作家”那样来严格地解读肖邦音乐;另一方面,它又是运用中国人的心灵来解读肖邦。“中国艺术的最大特色是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技巧。而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①

四、结语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不仅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伟大创举。钢琴作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重要乐器,在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传承与创新,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在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对于众多的中国钢琴艺术家来说,还需立足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在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融合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鲜明地反映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个性。

注释:

①傅敏.《傅雷文集•艺术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347-348.

[1]张敏.中国艺术简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195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J624

A

梁婷,女,汉族,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民族性黄河钢琴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纸钢琴
钢琴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