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梦
——对歌仔戏唱腔艺术的传承与守望
2017-01-30曾宝珠
曾宝珠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青衣梦
——对歌仔戏唱腔艺术的传承与守望
曾宝珠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歌连海峡共音曲,情牵两岸千缕丝。歌仔戏是以流传于闽台的说唱“歌仔”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至今不过百年历史,其音乐唱腔最具剧种特性和审美价值,在当代艺术的传承发展中发挥着强大作用。作为一名歌仔戏苦旦(青衣)演员,委婉质朴细腻的唱腔是我不懈的追求。
歌仔戏;青衣;哭调;人物形象;艺术创造
歌仔戏音乐唱腔起源于质朴、自然的闽南歌仔小调,并逐步发展形成以【七字调】【杂碎调】【哭调】及民间小调等一批曲牌体与板腔体连缀、混杂使用的剧种音乐体系,具有浓郁的闽南乡士气质。【哭调】 是歌仔戏音乐中最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曲调,在凄凉哀怨、草根质朴的旋律中宣泄着闽南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深厚情感。以前,闽南人过台湾下南洋,留守故土的妇女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折磨,拖儿带女,养家糊口,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无数白天与黑夜的等待、期盼、苦守、无助、误解,汇织成无尽的泪水、悲痛与哀怨。歌仔戏的悲情性把女人的苦与哭交融在一起,倾泻而出,好像在哭泣,又像在哀诉。在真实悲切氛围中表现出女性的凄楚与坚韧。正因为【哭调】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苦旦(青衣)成为歌仔戏最主要的行当。我在哀怨悲凉的旋律中吟唱着,走进窦娥、王宝钏、秦雪梅……
一、专心学艺
在二十多年学戏的过程中,我很幸运先后受到过纪招治、谢月池等多位歌仔戏老师的言传身授,继承了台湾、漳州、厦门不同歌仔戏演唱风格,正是吸取了众多老师兼容并蓄的艺术精神和多姿多彩的表演技巧,我才能在《雪梅教子》中,前面演官家小姐(刀马旦)、闺门旦,后面演落魄妇人、苦旦(青衣),雪梅这个人物由闺中待嫁女到中年妇女,是和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塑造人物、体验人物。在《菱花传》中将关菱花从年轻到老年的形象层次感塑造出来,少女时的可爱与轻盈、中年的率真与执着、晚年的沧桑与慈爱,无论是程式动作还是音乐唱腔都得兼顾。从道白上年龄段的刻画我深有体会,开场关菱花的出场,是十八岁的刀马旦的形象,身段武打场面做到俊、脆、媚,道白音色强调美、媚,符合十八岁的年龄段,与后面的中年旦的道白音色形成鲜明对比,力求做到有声有色,形象自然!
我对舞台人物形象艺术创造,不同人物根据剧情需要,运用作曲设计的【七字调】【杂碎调】【哭调】,慢板、快板、垛板,再加上有丰富的内心体会和饱满的感情支持,娴熟的程式表现力和声情并茂的演唱。演唱出高音嘹亮而清澈;低音婉转而深邃,深深吸引观众的关注度,进而产生共鸣……。这一切追求与探索是在对前辈老师艺术滋养充分学习、模仿、实践的基础上,是站在当下观众需求与当代戏曲审美的角度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这是一种本质的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
二、匠心追求
作为一名年青演员,对于每个表演细节,一句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在学习歌仔戏经典折子戏《六月雪》中,在老师指导下我先进行了人物细致的内心体验与戏曲程式动作设计。窦娥是个柔弱孝顺而惨遭压迫杀害,含冤而死的坚贞女性。要演绎出窦娥的坚强正义、顽强抗争的精神气质。窦娥是在激昂高亢额内唱、愤激的音乐中疾速出场的,圆场由慢到快稳,讲究细、碎、轻、疾,似影随风。接着背向观众,横抛水袖,慢慢转身,甩发亮相。这是给观众的第一个亮相,动作要干净利落,富有戏曲程式韵味。通过水袖的翻、转、抄、甩、兜、收、抛、撒、托、挑,使窦娥的动作更有戏剧张力,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怨恨之情,营造出临死前的悲剧气氛。这需要动作展现,就是要充分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动心化形,通过恰当合适的戏曲程式动作,精心塑造人物。
三、曲心磨腔
歌仔戏的演唱,要求演员必须字正腔圆,气息饱满,质朴自然,行腔委婉舒缓。我的恩师著名歌仔戏表演艺术家纪招治老师曾对我说,我有一副好嗓子,丹田气足,吐字清晰,音色清脆而圆润。但要注意字清、腔纯、板正,行腔婉转动听,以情带腔才能感动观众。距离老师的要求还差很远,我并不满足于祖师爷赏给我的好嗓子,而要不断学习其中戏曲剧种的营养,磨炼自己的唱腔。我从京剧中学到了从容优雅,从梆子声腔中学到了高亢激昂,从南音中学到了委婉缠绵,从黄梅戏中学到了舒缓抒情,从豫剧中学到了自然豪迈。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地学习,使我学会了真假嗓共鸣,突破了自己嗓音的局限,从而达到高音甜美清亮,中音委婉丰满,低音、大气厚实。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音域去表达特定情境的特定人物。
比如,在歌仔戏《渡台曲》中,我饰演阿秀。根据作曲老师的唱腔旋律设计,人物从少女到少妇,唱腔的处理要体现出歌仔戏曲调的淳朴、优雅、委婉、细腻。在板式设计上,根据剧情需要、人物要求变化很大,拉长、缩短、拖腔变调,大大增强了歌仔戏唱腔的抒情性。增强歌仔戏的声腔气势,唱出人物、唱出性格,在保持传统歌仔戏特色的基础上加强节奏的变化,增加板式的快慢处理。如在 “大海茫茫,草地莽莽,小妹寻哥入蛮荒,窄路难寻觅,荒坡野草丛。双脚血泡痛,草中野兽藏,眼看蛇过路,听声脚步慌”等唱段,运用歌仔戏的曲牌体与歌仔戏的板腔体相互补充,交替穿插。这段唱段必须唱得字字铿锵、一字一板、酣畅淋漓、血泪哭诉。此外,我还运用了【七字调】“清板”,如“哥哥你为救我脱险境,自己一人去引开官兵,黑黑暗暝海水冷,我躲海沟冷透心。轻声叫哥叫不停,心心念念求神明,地不灵来天不应,唯有海浪来回音”来表现阿秀的渺茫、恐惧、凄苦、无助的情绪,营造出当时一个少女流落荒凉之地哭天喊地的情境。 在二十多年的技艺学习和舞台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只有以情带声才能演好人物,才能唱出自己的心声,才能唱出自我!
我将继续在歌仔戏艺术道路上追寻,用心去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1]李晖.歌仔戏音乐传统价值及当代创作 [J].中国戏剧,2012(11).
[2]郑永为.创造,在传统戏曲的留白处 [N].中国文化报,2017.
J8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