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维钢琴独奏曲《花鼓》随想
2017-01-30宋玥潘锐
宋 玥 潘 锐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鹰潭 335000)
瞿维钢琴独奏曲《花鼓》随想
宋 玥 潘 锐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鹰潭 335000)
音乐无国界,但在世界音乐范畴中,我们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是否可以融入其中呢?在专业音乐学院学习,音乐欣赏、曲式等课程都是以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来教授,学习的是西方音乐理论和实践的一套完整体系。当然,西方音乐的发展确实比较先进科学,而且有正统的一套体系。我们应当努力亮相于世界舞台、同台竞技、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发展。怎样把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结合、融汇,将自己的特点和亮点融入到西方的“正规军”,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大舞台上站住脚的关键。
钢琴独奏曲《花鼓》;创作手法
近现代,我国的作曲家们一直不断努力探询中国民间音乐素材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瞿维先生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作曲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把中国民间音乐的曲调和素材不断的运用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有管弦乐作品、钢琴作品、歌剧作品等,其演奏方式都属于西方范畴,而音乐元素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味。建国初期,我国的部分作曲家已经开始西学中用,能够用比较先进的思维来进行音乐创作。如果我们的音乐局限在中国音乐只用中国特色乐器演奏、西方音乐只用属于西方的方式和乐器演奏,那么,我想中国的音乐在西方国家看来,新鲜感只是一时的。瞿维先生有一首钢琴独奏曲《花鼓》,如果按以上的方式来归类,应该归属于“钢琴民族学派”的作品了。这首曲子我觉得有意思,有意思在几个方面:首先,这是钢琴与中国民间音乐题材的结合;其次,这首钢琴作品运用的不止是一个地方的音乐素材,是南北结合;再者,这首作品的写作手法也是典型的西方音乐创作手法,包括织体的写作等,我们一一来看。
一、钢琴与民间音乐题材的结合
中西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音乐元素的结合、乐器的结合、音乐元素与乐器的结合等,这里就是典型的乐器与音乐元素的结合。钢琴在西方被誉为乐器之王,应该是指它在演奏上的难度以及广泛的演奏范围。花鼓戏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音乐之一,瞿维先生选择了这样一件纯西洋的乐器来演奏这首带有浓郁中国风味的作品,是一种创新,而他的选择也确实是正确而完美的。在没有人尝试以前总会有人担心这样结合作品会变成“四不像”,但听完以后会发现,原来钢琴和中国民间音乐的结合也可以这么自然。虽然现在中国的钢琴的作品已经很多,但我们看看这首作品的创作年代吧,这首1946年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就当时而言,已经很先进了。钢琴清脆的音色没有让“花鼓”这一民间戏曲失去自己的独特味道,想反,用钢琴演奏的中国作品的清新感,也让更多人接受。而钢琴广泛的音域和多声部的演奏则给中国民间音乐带来了无限拓展空间和无限可能性。如果有人问连接西洋乐器与中国民乐之间的桥梁在哪里?那么我想说,这里没有桥梁,这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有桥梁那么必定是有沟壑,我们没有必要在二者之间再找出一条沟壑然后告诉大家有这么一座桥梁连接中西,能自然地结合是最好的结果。
二、作品中音乐素材的南北结合
花鼓是我国汉族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由于流传区域不同,表演形式各异,故存在各种花鼓,瞿维先生在这首钢琴作品中选用的是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作为主题。这首钢琴独奏曲中运用的却不止这一个主题材料,其实好奇瞿维先生在创作这首钢琴作品时为什么会想到把《凤阳花鼓》的主题和《茉莉花》的主题结合穿插。一般人大概会选用临近地方或者感觉相似的材料来结合,这样南北结合的方式确实很有意思,很好地加强了作品中的对比性和动力性。用《凤阳花鼓》的锣鼓节奏作为引子和尾声,并贯穿全曲,同时以《凤阳花鼓》的曲调作为第一主题。作为对比,选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作为第二主题,通过加花及不断变化发展,形成独特的对比性旋律。
“南北结合”固然好,不过个人认为这首作品中连接《凤阳花鼓》和《茉莉花》的连接部过于短暂且过于唐突了。想起钱仁平先生的《谭盾有什么好?》,文章中提到了连接“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桥”,也就是连接部。钱先生的观点是:“听一首现代作品,如果能感受到它们各个段落之间变换得不那么不自然,这首作品就不至于太差。”显然,这两个主题材料的结合没什么不好,这样形成对比度也非常不错,不过要使这两个风格窘异个性鲜明的主题叠合成一首浑然一体的作品,没有好的连接部肯定不行。虽然没有让我突兀,但多少还是感觉到了一些不适。
三、创作手法
我国民族音乐所采用的都是五声音阶和民族调式,这首曲子在不破坏旋律基本风格的前提下,和声上追求五声与西方大调和声的融合,也可算是典型的中西结合了,而且还采用复调手法,在旋律句尾加入支声衬腔补充旋律空间。这些都打破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单声部写作手法的局面,拓宽了音乐创作的视野和道路,让这首作品在听觉上变得更加丰满,不断变化的写作手法也让旋律保持着流动性和动力性。
在这些层面上进行创新和变化发展,中国民间音乐在传统风格曲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已注入了新鲜血液,慢慢地已经融入到世界正统音乐体系的大军当中,但是想发展带有中国风格气息的音乐作品不能光靠改编曲,还要靠创作具有时代风格和气息的新作品,光用西方曲式或形式来改编古曲是不行的。我国的钢琴事业发展不过几十年,实践和技术上都不够成熟完善,需要前仆后继钻研探索和创新才能很好地发展下去,借鉴一下西方的音乐发历史,各风格各乐派的曲子浩瀚如海,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应该吸取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让中国的民间艺术如欣赏风光景色般很好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让世人接触中国、了解中国、体验中国。
J605
A
宋玥(1986—),女,汉族,江西省上饶市,本科,助教,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分析、钢琴、音乐史;潘锐(1986—),男,江西省鹰潭市人 ,汉族,本科,讲师,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分析、萨克斯、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