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沈从文《萧萧》中的人物形象

2017-01-30潘益龙

山西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童养媳萧萧湘西

潘益龙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浅析沈从文《萧萧》中的人物形象

潘益龙*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萧萧》是沈从文作品中的短篇小说,作品完成于1929年,作品描写的是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总是被赋予温柔,恬淡,自守的品格。而本文中的萧萧,却似乎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些出入,她天真烂漫,缺少其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那样的自主意识,更像是一个存在于自然中的生命个体而非人情社会中的人物形象。

沈从文;萧萧;人性

一、世俗与封建制度下的萧萧

小说故事的开头,便是萧萧以童养媳身份出嫁,却没有像其他出嫁的女人那样“照例觉得要哭哭”。因为没有母亲的缘故,萧萧出嫁并不觉得实质上这对她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新奇。并不是萧萧对于自己童养媳身份的肯定,而是少了些对于母亲和家的念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受到家庭教养之类的教育。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萧萧便也与这世俗和封建旧制显得格格不入,“又不害羞,又不怕”地做了别人家的媳妇。萧萧在刚嫁入夫家时,还只有十二岁,所以她根本没有什么不快乐的,带着刚断奶不久的小丈夫,就如同小弟弟一样。甚至就连在梦中也是些关于孩子气息的故事。可以说,萧萧作为童养媳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萧萧作为童养媳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但幸运的是萧萧的健康成长并未受到太多阻碍,就如同小说中说到“像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可见萧萧并未受到太多成长的阻碍,即使婆婆“把凡是给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剪去了”。

世俗和封建制度无疑是萧萧命运的掌控者,身处封建的旧社会,身为女孩的萧萧,在面对童养媳身份的麻木和无知,被无形的放大了,在失身于花狗之后,却也只是觉得这是个“糊涂的错误”,把这种不安寄托于毫无意义的赌咒,直到东窗事发,面临沉潭发卖,却也不敢寻了短见,“究竟是年纪太小,舍不得死”。不过,作者并未执着于萧萧命运的悲剧色彩,更像是把萧萧作为一个单纯的生命体,用着温润的笔触在描绘。即使与花狗的私通,也像是美好人性的绽放,并未对以严加批判,只道是“糊涂的错误”。萧萧作为一个最典型的封建旧社会的少女,承受着封建社会带给她的悲剧命运,但是自身却并没有完整的意识到这个悲剧命运,或者改变这个悲剧的命运。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所在。

二、萧萧命运中的“女学生”

《萧萧》中,沈从文并未对女学生作具体的直观描述,几乎都是别人嘴里的女学生。女学生在湘西边陲的人们眼中是一群怪物,萧萧最开始得知女学生还是因为祖父经常向萧萧发表他对女学生的评论。面对对女学生的众说纷纭的消息,最开始的萧萧并没有很在意,但由于内心那颗萌动的心,她很快就被各种消息吸引了过去,各种好奇、疑问最终演化成了憧憬、向往,向往着女学生的生活。

从此萧萧心里便住下了个“女学生”,就连做梦也常常梦到女学生或者自己成了女学生,有时候当祖父唤她作“女学生”的时候,“在不经意中萧萧答应得很好”。然而,新事物在人们心里总是只有被反复提及出现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克服旧事物给人留下不一样的深刻映像。但是,封闭落后的原生态的湘西边陲,就在出现了女学生之后,被悄悄的注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这些元素或许并未对身处那儿的人们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却给那儿的人们带去了一个原本想也想不到的“梦”。或许如祖父那样的老人们能不为新鲜的事物所动,仍然坚持着“女学生是怪物”的观念;但是,充满诱惑力和生命力的新事物在它被萧萧接触到的时候起,就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萧萧。萧萧在女学生“自由”的蛊惑下,逐渐开始萌发现代意识,她变得开放,与花狗的私通就是对“自由”的第一次尝试,然而深受旧世界的桎梏,使得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件荒唐的错事,她并未意识到这对她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和后果,只是朦胧的感觉到做了件“糊涂的错事”。这种新旧事物不合理的碰撞,更加剧了萧萧命运的悲惨程度。之后作者并未把新事物带给边陲人们的影响继续扩大化,萧萧这一代虽然为女学生之类的新鲜事物有所感染,但是依然保持了湘西人们的那种善良与朴实,萧萧在经历了命运的波折之后毕竟还是幸福地生活了下去。最终也回归到了作者心中的乡土小说的叙事笔调和情感。

关于“女学生”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不光是在于给小说界定个时代背景,也在于作者在描写萧萧这一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的时候,不仅仅从悲惨命运产生的旧世界着手,也给了主人公一个看似改变命运机会的新事物,然而却在新旧事物的碰撞中将命运的悲惨程度再次加剧。这也彰显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她们也在暗示着一种对于旧的思想制度的自觉的反省和反抗的力量,以及对新事物的冲击的缓慢接受。这种力量与小说之前的人性的力量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之中。这种力量产生于注定要与旧世界划清界限的新世界当中。新世界传递给萧萧的信息,是萧萧在旧世界中完全接触不到的新的事物。最终,小说中“女学生”的存在也只是萧萧在手足无措的境地中的惟一可想的一个有可能改变命运的办法。当然,对于小说中出现的女学生,沈从文一如既往地从乡下人的角度来看待她们。但是我们也不能说作者在规避些什么,这只是美学意识中的真实。

三、结语

《萧萧》是沈从文笔下特殊的一部小说,特殊在他不单单用一个拥有悲剧命运的主人公却谱写了质朴的生机,明朗优美的情调,以及充满人性的湘西边陲世界,还在于他能在主人公悲剧故事的最终命运中提供另外一种可能性。而作品中描绘出来的湘西世界,仍然保留了他笔下一贯的完美和朴实风格。作品中充斥着强烈的乐观主义色彩,即使在如此悲情的故事中。当我们细细品味,从小说的开头到结尾,好像都体会不到太多悲剧的味道,叙述风格如散文般抒情,温润的笔调,纯朴的民风,朴实善良的人们,以及美丽的景色等等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和一个有着美好人性的湘西世界。

而萧萧作为沈从文笔下众多女性角色之一,并没有体会到类似《边城》中翠翠所体会到的爱情的滋味,也没有体会到《长河》中夭夭所拥有的亲情之爱。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主人公自己,并不是一个悲剧,因为她自己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悲剧。

[1]孙叶林.乡村言语中的“湘西世界”[J].中国文学研究,2009.

[2]郑莉,陈理慧.无望的生命轮回[J].渭南师范学院报,2009.

潘益龙(1995-),男,汉族,重庆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G

A

1006-0049-(2017)10-0256-01

猜你喜欢

童养媳萧萧湘西
The Swimming Pig
废园
红色童养媳
康菊英:从童养媳到全国劳动模范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民国时期的客家童养媳
湘西 国画
红色童养媳
竹子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