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词今用”之艺术魅力

2017-01-30强紫薇

北方音乐 2017年21期
关键词:曲调古典旋律

强紫薇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陈从周曾讲到:“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界,各臻其妙。”。[1]将中国古典诗词直接引用为歌词的现代音乐作品中,词与曲的完美结合,使音乐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让人们能够在现代创作音乐的氛围里充分领略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美的意境。本文就结合古典诗词意境及音乐的三种创作手法来讲述古词今用、诗乐相融所呈现出的音乐艺术魅力。

一、古典诗词在民族化歌曲创作中的艺术魅力

(一)民族化歌曲

民族歌曲从词意上解,就是由各民族人民自己创作并广泛传唱的歌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特色的充分体现,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从广义上讲,民族歌曲就是从其自身的历史进程创造而来,凝聚了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激人向上、奋发图强,有的使人心旷神怡、愉悦美好,也有的催人泪下。而古诗词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顾名思义就是古典诗词被作曲家赋予了具有民族化风格的曲调,所形成的音乐作品。诗和乐的高度结合,既能从诗中体会乐的情绪,又能从乐中感受诗的内涵。体现出中国文化独有的神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激发了无数作曲家的创作灵感,继而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如赵季平作曲的《关雎》、杨荫浏据岳飞词作所编创的《满江红》等,这些作品中,歌词在演唱时不仅保持着诗词的平仄押韵,在曲调的编配上,也紧密贴合其韵律,将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与之巧妙融合。

(二)民族化歌曲《关雎》中古典诗词的具体运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为世人所熟知。它是一篇歌颂爱情的诗歌,关雎是一张水鸟,雌雄伉俪间感情深厚,坚定不移。作者借用雎鸠,以他们愉悦嬉闹的场景,以起兴的手法,把水域作为依托将感情直抒胸臆,然后又用辗转不眠的思念为烘托,急切的想念无尽的表达便跃然纸上,以此抒发男女间的真挚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景象,引得世人的无限遐想。写出了君子对于窈窕淑女的美好期待,即使是“求之不得”,但依旧是“琴瑟友之”。表达了即使是情到深处时的辗转反侧,但仍旧加以克制,遵守礼的制约而不违背纲常,以唯美的言辞,和引人入胜的情景,描绘出了视而喜之,见而思之,忆而慕之,求之不得而感之的一种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赞颂了男女间纯真朴实的爱情和世间的真善美。

由赵季平先生所编曲的《关雎》,是再现的三段式结构,其调式是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D羽调式,节奏为4/4拍,方整型结构,速度自由舒缓。伴随着清幽的旋律,如引子部分多种装饰音的使用,歌词以一字对一音的形式,向我们淡淡诉说,娓娓道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吟诵时的独特韵味。前倚音、波音和颤音等音乐技巧的添花运用,悠悠的展开歌曲的旋律部分,就不禁使人浮想联翩起来。音乐的第一部分旋律较为平稳,每个乐句之间都以重复音的连续逐渐展开,在第一部分的结尾,旋律出现了八度音的大跳,由此来体现情感的跌宕起伏。第二部分延用了第一部分的重复音连续,并且愈演愈烈,把音乐推向了一个高潮,最后旋律逐渐向下进行,结束在七拍的长音,这与之前平稳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更显深邃、悠扬。整首音乐回荡在尤显抒情的羽调式的风格中,曲调与诗词间韵的完美融合,使音乐更显得悠远绵长,犹如天籁。

二、古典诗词在艺术化歌曲创作中的艺术魅力

(一)艺术化歌曲

所谓艺术歌曲就是由诗歌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而共同完成艺术的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则是由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且独立的音乐种类。[3]在艺术化创作时把握古典诗词的内容及韵味的基础上,巧妙的结合了音乐旋律及人声这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加上独特的创作技巧,从而把中国古典诗词的唯美意境完美的表现出来。这种将古典诗词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唯美的意境与旋律的结合日渐成为了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上一股重要力量,既传承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创新了古典传统音乐的现代化,两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我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崭新的面貌。在音乐家为古典诗词谱曲创作的不断探索中也为我们留下了经久不衰的作品,例如黄自《花非花》(唐·白居易词)、青主《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等,这些具有浓郁古典韵味的歌曲时至今日仍然是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旋律与诗歌语言配合的十分紧密,较好地发挥了独唱艺术的技巧,钢琴伴奏也有较多的艺术处理,虽然音乐的篇幅相对较小,不及交响曲、协奏曲等中的器乐强烈的表现力,但音乐技法简练运用独到,结构严谨,能更好的贴合诗词所表现出的意境,就形象生动又具有诗意,能够较好地体现原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使艺术歌曲具有了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

(二)艺术化歌曲《我住长江头》中古典诗词的具体运用

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根据北宋词人李仪之的词作《卜算子》谱曲创作而来。这首歌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朴素又强烈的深情,旋律自由舒畅并富于鲜明的民族风味和浪漫气息。作曲者青主赋予曲调深刻的内涵和悠远的意蕴,流露出内心对于明天的美好向往。其音乐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及舒畅浪漫的旋律相融合共同抒发了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

《卜算子》中所描绘出的主人公形象纯粹、质朴,以长江水抒发对恋人的相思之情。整首词的曲调风格清新、哀叹、饱含深情。诗人情到深处之时,把浓浓相思情比作了江水长流不息,在语句的层层递进中更突显深沉而又真挚的情谊,仿佛能够读出主人公内心所流露出的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这一首词以长江起兴,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句式加以推进,其语言流畅优美,言简意赅,想象丰富,构思新巧。“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写出了两人虽远隔千万里,但彼此仍对爱情抱有坚定的信念,深信不疑,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悠悠长江水,阻挡着万里的相思之情,也是联系两人情感依托的体现。

《我住长江头》该曲采用6/8拍,速度为Allegro ma non troppo,曲式结构为二部曲式。最后四句的曲式结构重复,很好地贴合了词曲的意境。作曲家在音乐曲调的编创上采用了G大调来主导歌曲旋律,在和声技法上则运用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创作技法。作曲家在《我住长江头》的和声运用上大多采用了大小七和弦,少数使用到减减七和弦,和声的结束多为规整的正格进行,从而使音乐在听觉上增加了些许凄凉和哀叹之感,同时也具有自然调式的音乐色彩和民族音乐风格。

从歌唱旋律中便可以看出,歌曲的旋律的音程多采用级进和小跨度的音程跳进,旋律密切配合着诗词声调的流向,钢琴伴奏主要以分解和弦为主,旋律音符宛若流动的江水贯穿始终。作曲家青主在歌曲创作方面有着其独到的见解,重视词句间音韵的独特体现,他巧妙地把旋律与字韵之间的微妙关系完美融合,使得两者之间既达到不同的音乐表现力,又统一于作品的整个情境中。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上既大胆借鉴了西方音乐中大小调体系,又保留了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风格,体现了音乐家鲜明的艺术特点,全曲尽显悠远意境。音乐的最后一句歌词单独反复了三次,和声伴奏上柱式和弦的使用,力度以及音高上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最后全曲激昂的结束在高音区。衬托着饱含深情的歌唱,音乐旋律自由舒畅。旋律和诗词的完美结合宛若江水长流不息,相思之情通过这样的音乐处理更显现出撼动人心的情感力量,极具浪漫气息。

三、古典诗词在流行化歌曲创作中的艺术魅力

(一)流行化歌曲

流行化歌曲的创作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出现的一种多元化音乐形式,具有大众性,娱乐性、即兴性等特点。在当今这种音乐的发展趋势下,古诗词流行性创作歌曲往往不再拘泥于原诗原词的歌词创作,不论是歌词的韵律,还是情感的抒发,都作为一种再创作的素材,或整句沿袭,或取其情境。这些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和深远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歌曲让我们蓦然心动,此类作品不仅传承了古典诗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完美的转化现代流行的创作思维和技法,给人以别具一格的审美享受。像《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等原词创作歌曲,也有《恰似你的温柔》、《请跟我来》等词改编创作的歌曲,或怀旧或唯美的音乐氛围,洋溢着超凡脱俗的古典诗词韵味,可以说现代流行歌曲的发展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流行化歌曲《在水一方》中古典诗词的具体运用

《在水一方》是根据《诗经·秦风·蒹葭》一诗在原词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并编曲创作而来,歌曲悠扬而饱含深情,是琼瑶为其同名电影所改写,曲作者是台湾著名音乐人林家庆。人们所熟知的最为熟悉的版本应是邓丽君所演唱的,并流行至今。也正是这些歌曲最先冲破了中国旧式音乐的桎梏,开创了现代音乐的一个新的时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常被认为是诗经中最美的句子,纯朴切意境悠扬。在《诗经秦风》这首诗中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唯美的景象——爱情、伊人。在整首诗作中,既没有长发飘飘,也没有波澜壮阔,更没有体现出任何用于描绘女性角色的词语,却能让人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伊人那国色天香的容颜,流露出作者的爱的深切。

《在水一方》的歌词取自于我过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它的曲调运用了西方大小调音乐体系,以D大调为基础音阶主导旋律,4/4拍方整的音乐结构,东方的古典诗词搭配西方的音乐曲调,为作品增添了一份神秘而优雅的异域色彩。

《诗经秦风》这一古典诗词的巧妙改编,配上舒缓悠扬的音乐,便使这首《在水一方》成为了流行音乐的经典代表之作。在邓丽君所唱的《在水一方》中,绿草虽不及“蒹葭”有着较为苍茫深沉的底蕴,但它悠扬婉转的曲调,搭配她柔情似水的歌声,却营造出一种极美的意境,让人听来有余音绕梁之感。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柔美的主题特点。

四、结语

“古词今用”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不论是民族化、艺术化还是流行化创作,都是给人视觉听觉全新享受的同时也无形中宣扬了中国经典诗词的意味深远,博大精深,达到一举多得的积极效果。歌词与曲调的完美结合,使人们能够在现代创作音乐的氛围里领略古典诗词创造的意境,如梦如幻,犹如身临其境。歌词与歌曲艺术正渐渐地影响着人们的娱乐生活,这不仅提升了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也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获取的艺术精品。因此就需要大批的新锐作词家、作曲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期盼他们能为听众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经典的音乐审美体验,和更多震撼人心,感人肺腑,鼓舞人心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优秀歌曲!

[1]陈从周.陈从周天趣美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欧阳蓓蓓.古诗词艺术歌曲诗化的美学意蕴[J].四川戏剧,2009(4).

[3]王艳梅.浅论艺术歌曲[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猜你喜欢

曲调古典旋律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