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观念与结构主义之“结构”比较初探
2017-01-30黄帅
黄 帅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阴阳”观念与结构主义之“结构”比较初探
黄 帅**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一、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与结构主义中的“结构”
“阴阳”观念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中国人对所有对立现象的抽象表述。“阴阳”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有“一阴一阳之谓道”①“阴阳不测之谓神”②等说法。在《道德经》中,出现“阴阳”概念的语句,见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③。《道德经》中对“阴阳”观念的表述,并不都是直接以“阴阳”二字出现于文中,而更多是作为描述对立现象的抽象概念,如“长短”、“前后”、“雌雄”、“大小”、“善恶”、“有无”、“强弱”、“生灭”等词语来表述。从字面上看,《道德经》论述的核心似乎是“道”与“德”,而实际上,全书八十一章的文本描述,已经完成了对中国“阴阳”观念的系统阐释。
1922年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曾谈到,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维特根斯坦的表述被认为是西方结构主义思想的最初表述。此后,结构主义思想首先被索绪尔引入到语言学研究中。至19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思想被广泛运用到各类学科当中,形成了西方结构主义的大思潮。瑞士学者皮亚杰对“结构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力图整合出一个“所有‘结构主义者’所已经达到或正在追求的一个具有可理解性的共同理想”④。皮亚杰从“结构”中归纳出所有“结构”的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节性。
二、“阴阳”与“结构”的比较
本文将《道德经》所描述的“阴阳”观念与“结构主义”中“结构”试做比较探讨如下:
(一)“阴阳”观念中的整体性
结构主义的整体性观念认为在该研究方法下研究对象的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部分由“成为体系特点的一些规律”⑤连结,这样的规律不同于单独部分的特点,而是该整体的特点。
《道德经》中未单独对“整体性”进行具体约束,然而其对“阴阳”观念的描述并非宽泛无边。凡文中出现的对立的概念皆指定了不同的具体范畴。如“长短”,其范畴即为“长度”;“前后”,其范畴为“纵向方位”;“强弱”,其范畴为“力量”。在道德经阐述的概念中,单独部分的特点也无法成为该整体范畴的特点。如在长度范畴中,某长度在其他长度不存在的状况下则失去了“长短”的意义,“长”和“短”则展示了在长度范畴内各部分的关系。
(二)“阴阳”观念中的转换性
皮亚杰认为“结构是一个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由于有一整套转换规律的作用,转换体系才能保持自己的守恒或使自己本身得到充实。”⑥《道德经》中所讨论的“阴阳”观念,与西方结构主义“转换性”的要求也是一致。《道德经》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⑦等表述。“阴”、“阳”两者作为整体的部分,《道德经》对其互相转换的原理和必然性都给予了明确的表述。因此《道德经》中的“阴阳”观念描述,符合转换性特点。
(三)“阴阳”观念中的自身调节性
皮亚杰认为,“一个结构所固有的的各种转换不会越出结构的边界之外,只会产生总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分。”⑧《道德经》中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⑨一句,展现了人对于“色”、“音”、“味”感受的变化过程。在此以“色”、“音”、“味”是人不断想要得到的感受为前提,可以产生这样的调节性变化过程:想要“色”、“音”、“味”而求;得“色”、“音”、“味”而喜;得“五色”、“五音”、“五味”而“盲”、“聋”、“爽”;随之弃之所有……由此形成一个不断调节的循环过程,形成守恒和密闭的状态。另外,在贯通了“阴阳”观念的《周易》一书中有“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⑩,该句是为更加深刻的阐述,意即人的状态处于“吉”时,便产生了“吝”的不良行为,继而导致“凶”的后果,在“凶”的境地中再产生“悔”的心态,以再次达到“吉”的状态,由此往复循环,以致“生乎动者也”。在此结构中,各种转换只能产生“吉”、“凶”、“悔”、“吝”这四种成分,而这四种成分即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规律的成分。
本文以为“阴阳”观念符合结构主义理论中对于“结构”的定义,因而也可视作这种定义下的一种“结构”。然由于二者发源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亦必然有其相异之处,但从运用上来说,结构主义更加具体明晰,而具有高度概括性的“阴阳”观念在应用中要宽泛得多,这也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模式与文化心理的一种差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求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科学掌握西方学术方法的同时,时常阅览中国古代典籍,不可不谓一件大有裨益之事。
[ 注 释 ]
①《周易·系辞上》.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571.
②同上,第572页.
③老子.《道德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90.
④[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
⑤同上,第4页.
⑥[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
⑦老子.《道德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
⑧[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
⑨老子.《道德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4.
⑩《周易·系辞下》.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604.
[1]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老子.道德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奥]路得维希·维特根斯坦著,贺绍甲译.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D
A
1006-0049-(2017)03-0130-01
**作者简介:黄帅,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