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17-01-30任鹏
任 鹏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任 鹏**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卢卡奇作为公认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代表人物,物化理论贯穿其思想发展的始终。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商品关系的普遍化是两个理论的核心。物化理论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现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当下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物化理论的价值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学习与借鉴。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概述
(一)物化理论的含义及特点
物化就是指“物”的性质即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每一个角落。不仅作为主体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而且“在客观方面也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关系下被同化、被变的合理化。
在经济方面,整个社会处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关系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商品交换的关系。同时,人们通过商品市场来购买物品,人们的行为也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
在政治方面,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整个国家机器都是为这种所谓的合理化社会以及现像服务,法律、国家制度等都已经被纯粹的商品关系所支配、控制。
在文化方面,整个社会的文化都被同化、单一化,消费文化、拜金主义盛行,物化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在人的发展方面,人已经不被当做真正的人来看待,而是被当做一种物来看待,甚至在劳动中仅仅把人当做时间来看待,人已经完全被同化,人已经不具备个性发展的特征。
物化的理论不仅仅可以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而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阶级性,从根本上来说物化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来服务的。
(二)无产阶级意识
无产阶级意识就是无产阶级对社会和历史采取的一种特殊态度,即立场。从这一立场出发无产阶级作为社会和历史发展过程的同一的主体-客体的本质才能发挥出来,才能够从物化的社会之下解放出来。
马克思说:“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但有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觉自己是被满足的和被巩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作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则感到自己是被毁灭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无力和非人的生存的现实。”这段话清晰的表明了在物化的社会之下无产阶级试图冲破社会牢笼的必然性,两者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正是因为这种物化社会才使得无产阶级看清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这卢卡奇物化理一社会地位促使无产阶级萌发了反抗的意识、清楚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物化理论作为卢卡奇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不仅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仍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实践性、时代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物化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当时学界尤其是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对于异化的关注,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解释方向,确立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物化理论的提出运用了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的思想来看待社会的发展,对当时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的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想给予有力的打击。
再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单纯看做一种经济理论,许多所谓的理论家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功能,而物化理论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再次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全面的发展看待马克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物化理论深刻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被压抑同化的深层原因,阐明了一战结束后社会出现的人们普遍失落无助的根源。同时,物化现象也一直是历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主题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现实意义
从横向上来看,对西方发达欧美国家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普遍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无产阶级意识”的唤醒,对西方社会出现的人们普遍感觉迷茫无助的问题提供了现实的解决之道。对于亚非等传统的落后国家来说,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对于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以及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纵向上来看,这一理论不仅一直指导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公正、文明、进步社会的不断拓展;而且伴随着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西方普世价值的肆意扩散,西方模式生活下的人们越来越感到空虚、迷茫、无助,这一理论对于解决社会普遍的大众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用马克思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一方面,这一思想在理论上为人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方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并没有强调这种无产阶级意识“只有变成了实践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够具有变化事物的功能,”这是一点不足之处。
我们也可以看到物化理论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我们应该把这种理论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用理性的角度看待整个世界的变化发展。
三、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当今现实的启示
(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无产阶级意识的唤醒是对物化问题的解决之道。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有选举权以及被选举权、政治自由以及监督权等,然而当下社会人民并没有充分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如何发展民主政治、使人民群众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政治生活中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
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和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就曾说过: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组织群众的力度,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充分发挥无产阶级意识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国家主人翁的身份才能使得我国的民主政治得到切实的发展。同时卢卡奇也强调实践的无产阶级意识的重要性,不仅仅使人民群众意识到主人翁的地位,更需要落到行动上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二)加强思想顶层设计
无产阶级意识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加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这就需要党和国家加强我国当前的思想顶层设计,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党内的思想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起到先锋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身作则,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其次,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信息。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广大的优秀文艺工作者肩负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使命,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核心价值体系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十八大以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应该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三)关注“人”本身
马克思曾说过:“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使得无产阶级扬弃“资本驱使”的异化状态,使人回归到人的本真上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家庭收入都不断提高,但人民过的是否真的幸福呢?每个人是否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据联合国首次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中国大陆仅仅排名112位。政府对如何实现人民全面幸福的问题一直以来没有足够的重视。真正实现人民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每个人真正的关怀,而不仅仅是提高所谓的生活水平。
当下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西方的拜金主义等思想盛行,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出现了拜金主义的倾向,“资本驱使”人们思想的趋势已经出现,社会上感到迷茫的人群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政府真正关心“人”的发展,不仅仅从生活水平,更应该从思想文化、人的心理等方面来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使人民真正感到社会的关怀;不仅使人们的腰包鼓起来,更要使人们真正成为有思想的社会公民,有人生方向的社会公民,使每个人在心灵中有自己的人生寄托,不会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迷失自己人生的前进方向,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理性的人”。
(四)理性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
“物化”理论的视角同样适用于我们正确地看待当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符合马克思主义看待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在当下,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自二战以来出现了所谓的“高福利政策”,股份制公司成为一种普遍公司组织形式,人们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工人的生活状况看似提升,妇女、黑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看似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西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美国全国百分之二十一的财富集中到百分之一的人手中,社会失业率不断攀升,恐怖主义袭击频发,种族歧视问题依然严重,西方各国财政赤字不断加大,社会“懒人”增多,西方社会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下降、普遍感到迷茫,出现了所谓的“单向度的人”,“技术的进步扩展到整个统治和协调制度,创造出种种生活形式”。这两个看似矛盾方面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资产阶级运用多种手段对无产阶级施加物化影响的过程和无产阶级抵制物化影响的过程。这一切社会现象归根到底就是由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压迫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但是随着无产阶级意识的最终觉醒以及阶级意识的实践化,我们将不必被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繁华所欺骗,物化现象将逐渐消失,我们将更加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历史将会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正确的。
从根本上来说,物化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看法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的。尽管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看似繁荣,社会主义社会随着苏联的解体出现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仍然可以运用物化理论来看待当下社会的变化发展,尤其是对处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更具有指导意义,物化理论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时代特征。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5]高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读《历史与阶级意识》有感[J].理论月刊,2010(3).
[6]张闯.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基于物化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2009(6).
[7]苏平富.卢卡奇的“物化意识”批判理论[J].求索,2008(10).
[8]刘敬爱.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质发展[J].前沿,2008(4).
[9]正龙.马克思与批判理论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4).
[10]马新颖.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逻辑演进及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3(6).
D
A
1006-0049-(2017)03-0084-02
**作者简介:任鹏(1996-),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