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社会的影响

2017-01-30马名扬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本能

马名扬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浅析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社会的影响

马名扬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构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人格内部的能量宣泄有着极大的关联,但又取决于人们对外部环境的求同、移置和升华。可见,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提出对研究人类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尤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能量宣泄;社会道德

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初期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内心是由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所构成的。但是这种理论使得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弗洛伊德完善了他的观点,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构成的,由此诞生了弗氏人格结构理论。

(一)本我

本我,在拉丁文里被称为“Id”,又叫“伊德”。它处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最模糊而又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弗洛伊德说:“伊德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与快乐原则如此紧密相连的效益因素支配着伊德所有的行动,本能发泄总是在寻找出路,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伊德的全部内容。”

(二)自我

“自我”的原型是德语中的“Ich”,也就是“我”的意思。弗洛伊德认为人类以外的动物都是在本能的支配下生存,没有拥有自我的必要。但相对的,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要是人类像一种失去本能的动物一样,那人类就没办法在自然界生存下去了。于是为了填补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沟壑,为了继续生存,作为本能的替代,人类拥有了心,后来形成了自我。

(三)超我

所谓超我,就是对自我而言的即是“理想的”,同时也是“被禁止的”存在。弗洛伊德说:“超我就是人内心当中的良心之声。”一开始它诞生于人们在孩童时期所体验到的奖励与惩罚中,而这种奖励与惩罚的标准则是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的。孩童的某些行为会因为得到奖励而继续下去,若是得到惩罚则会停止进行。如此以来便会慢慢形成一种行为的标准,人们便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再加上后期经过教育的熏陶,道德的行为准则便会完全形成一种固定的内化模式。而超我便是社会道德与规范内化的结果,作用则是抑制本我并监控自我,追求完美的境界。

除此之外,弗洛伊德还强调说由本我、自我与超我组成的人格系统并不是一个相对封闭、完全静态的状态,相反它应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运动的状态。只有当这三者真正可以做到合理配合时,人们联系外界、与人交往以及追求需要与理想的愿望才得以真正实现。

二、辩证理解弗氏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内容体系复杂,观点奇特,许多年来在学术界对它的看法表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在人格理论领域中的开拓性工作打开了对人及其行为思考的一种新途径。”而心理学史研究的权威人物波林却说:“因为精神分析太过于富有主观色彩,一直在超我,自我和伊德的概念中保藏有‘幽灵’的嫌疑。布吕克如果泉下有知,他在1845年与赫尔姆霍茨几个人签订的使生理学保持物理主义的盟约,竟在100年以后导致了这样一种信念,认为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三个作战的幽灵,就不免大吃一惊。”

对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影响的评价,我认为应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因为对于任何一种理论的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都是不正确、不完善的。

弗洛姆说过:“弗洛伊德之全面地研究人是17世纪以来西方思想最重要趋向的一部分——也许是顶点;即把握和接触实在,使人摆脱遮蔽实在和歪曲实在的幻想。康德、尼采、马克思、达尔文、克尔凯郭尔、柏格森、乔伊斯、毕加索是同一道路上的另一些伟大名字,他们同样想去掉遮蔽,直接把握实在。”确实如此,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本我的存在,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人们内心的一种能量,都是令人难以启齿的存在。举个例子,就比如说嫉妒心。只要是人类,那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嫉妒心。不能只在因为嫉妒而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的情况下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嫉妒这种情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不能忽视甚至排斥它的存在。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就是告知我们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让我们自己认识到、了解到在人格当中有这些个能量的存在。继而教会我们学会将内心的情绪能量进行转化。然而在这个时候道德理性的约束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在情绪需要宣泄的时候因为理性的存在、道德的约束而将其封死在内心中,一味地压抑,那么它就会像一颗定时炸弹,深深地埋在你的内心中,可怕的是到达一定情况下之后它就会爆炸,而你却不知道这个情况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一旦爆发,他伤或自伤就都有可能发生,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从自然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类内心的潜意识以及人格结构的组成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达到探求人类本质与生命真理的目的,这对于之后的心理学以及哲学对人类的探究有重要的铺垫意义。

除此之外,弗洛伊德对西方传统道德观念极为不满,他认为传统道德观念极大地抑制了人的本性,是僵化的,虚伪的,过于严厉的,这种观念就不该被提倡。他声明:“我们不可能拥护传统的性道德,不赞成社会对于性生活的实际调整。我们可以证明社会道德所需要的牺牲时常超越它本身的价值,道德行为既不基于诚实,又不免于呆板。”

但是这样的观念在现实社会中确是有失偏颇的,就我了解的一个案例来说:在临汾的襄汾古城镇,一名27岁的男子的妻子与他的父亲竟有着长达10年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后妻子与父亲甚至双双抛下家人私奔。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妻子与父亲是两情相悦,两个人都无法克制自己追求爱情的内心欲望,可是不顾人伦纲常,有悖道德的做出这样的事情就是应该被承认的吗?而家人所受到的伤害就可以置之不理吗?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理性与道德约束其实是有其存在的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每个人内心都有欲望,都有需求,有的欲望本能可以被彰显,得到释放,但有的欲望不能肆意宣泄。对于这些不能宣泄的欲望进行十分清醒的认识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也必须忍耐。这就需要超我的道德观念与理性对我们进行约束控制。否则类似于上述案例的事件就会层出不穷,继而瓦解人们的价值观,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结语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揭开了人们探究自身真相的神秘面纱,在某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并且深化了对人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认识。在科学和理性原则的指导下,弗洛伊德主张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引导人们发泄出心中的那种无意识的压抑,以平衡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调节外在的社会人际关系,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颂的。正视自己的内心,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本能欲望,重视社会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社会生活。

[1]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霍欣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为现代心理学揭幕.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3]弗洛伊德.无意识的结构[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4]Houston P.J.Bee H,Rimn C.D.Invitation to psychology[M].Zrd Academic Press Icn.

[5]波林·E·G·.实验心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6]弗洛姆.弗洛伊德的使命[M].北京:三联书店.

[7]王志刚.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初探.渭南:渭南师专学报.

[8]赵全红.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道德视角.

[9]孙淑桥.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贵州:毕节学院时报.

[10]赵旭东.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评析[J].河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11]孙贵林.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

[12]万奎.浅析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13]许锦民.荣格人格结构理论对于道德教育的启示.

B

A

1006-0049-(2017)12-0230-02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本能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