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变化及应对
2017-01-30
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变化及应对
张宁
自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主要有三个特征:改变了政治传播的主体,拓宽了政治传播的渠道,扩充了政治传播的内容。应对这种变化的主要路径有:拓宽网络参政渠道,推进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依法治网,技术创新。
自媒体;政治传播;变化;应对
“媒体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古往今来,在任何政治体制下,媒体都无法超脱于政治。”[1]互联网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概莫能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政治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特征
(一)自媒体改变了政治传播的主体
自媒体对政治传播而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改变了政治传播的主体。有学者认为:“‘自媒体’中的‘自’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自己’,另外一个是‘自由’”。[2]“自己”不再是自我层面或意识层面的想象,而是具有了社会场域的意义。也就是说,自己是社会的,社会也是自己的,自己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主体中的社会。简言之,自媒体将公众的“客体”地位转换到了“主体”角色。
公众成为自媒体的主体,自媒体是政治传播的载体,显然,公众也就成了政治传播的主体。公众的主体概念是相对的。更确切的解释是,公众兼具政治传播的主体和客体的身份。因为政治传播的主要流向是社会,也就是主体本身。但是,在政治系统而非社会系统的内部,公众取代的只是传统政治传播队伍的位置,如传统官方媒体等。但公众并不能成为创造政治信息的主体,而只是传递政治信息的主体,在传递的过程中,公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学识结构、人生价值、社会文化来判断、选择、加工、反馈政治信息。
(二)自媒体拓宽了政治传播的渠道
在“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媒体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现象,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自媒体改变了政治信息传播的结构,尽管它不能改变政治信息的性质,但能改变政治信息的效果。因为“自媒体的勃兴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具有与传统媒介组织化、规范化、单向度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自主化、个性化与交互性特性”。[3]任何政治信息传播都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倘若政治信息因传播渠道增多而被原子化、碎片化,那么不仅公共利益难以实现,就连政府公信力都将遭到重创。所以,如何利用自媒体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现实课题。
(三)自媒体扩充了政治传播的内容
以往,政治传播的内容都是固定形式,内容也很讲究,公众只是政治信息的单向接收者。而今,有了自媒体,公众不仅可以对政治信息进行初加工,还能进行深加工。有对政治信息正向挖掘的,也有对政治信息反向批驳的。也就是说,原初的政治信息被分解成众多的政治信息,政治信息的内容由“一”到“多”、由“简”到“繁”。伴随着社会公众对政治信息的不同解读,政治信息原本的传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由此观之,在一定程度上,政治传播内容的扩充增加了政府协调和国家治理的难度,也在某些领域对公权力形成了挑战甚至威胁。政治传播内容的扩充,从社会文明程度上看,对社会进步是有助益的。“自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背后有着个体权利诉求的强烈色彩。”[4]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权利意识有利于社会走向扁平化,也更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公众对政治传播内容的扩充,并不是对政治信息进行原则上的扩充,而是在细节上进行扩充,让政治信息更接近百姓。
二、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应对路径
(一)拓宽网络参政渠道
自媒体乱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以及政府及官媒公信力的降低等,因此,对于自媒体的治理,堵不如疏。此外,新型网络政治文化的培育,还需符合网络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卡、堵、删的方式,而是要以疏导、引导、规范的方式,正确引领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推进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危机事件多发。当危机发生时,公众相对于掌握公共权力及社会资源的政府而言,处于弱势地位。政府的态度、反应、措施会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是体现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不可否认,在很多重大公共事件中,由于政府没有做到及时发布信息,造成了谣言泛滥,以至于最后陷入被动局面。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
要实现扩大而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政治文化对于网民的具体政治参与行为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基于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对网络政治文化进行治理与调适是相当必要的。自媒体时代,需要新型的网络政治文化,新型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需要传承与创新并举。一方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培育网络社会公共精神。
(四)依法治网
依法治理是网络治理的核心,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不断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应建立完善系统的法制框架。笔者认为,就自媒体领域而言,依法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针对现有法律规制,统筹梳理,加强顶层设计。其次,法律规制的制定强调公民导向,以完善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渠道、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利益为原则,以正向的对话协商机制提升社会包容度。再次,自媒体社交平台发展日新月异,管理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第四,强调网络安全的立法原则,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符合我国公民的根本利益。在涉及网络安全问题时,应从严从紧,强调有法可依,执法到位。
(五)技术创新
在网络舆情治理领域,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打破各地域、各部门的信息垄断,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分享机制,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其二,提升政府和公民的网络互动渠道和便捷性,畅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网络渠道,方便公共利益诉求的表达。其三,融合新型“云计算”分析模式及数据挖掘技术,建设信息收集回馈网络,增强公共大数据平台对电子政务的后台支持,从而打造有公信力、执行力的智慧政府。
注释:
[1] 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M].黄煜,裘伯康,译.华夏出版社,1989.
[2]赵勇.“自媒体”时代的共识引导[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3]罗佳.论自媒体时代政府话语权的危机与变革[J].求实,2012(7).
[4]朱全成.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5(3).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