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音乐教育人才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

2017-01-29常丽文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评价

常丽文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对高校音乐教育人才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

常丽文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人才评价模式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和深化,高校也逐渐重视评价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根本目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目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如何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人才评价模式改革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高校;音乐教育;人才;评价模式;改革

前言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还存在实践环节薄弱﹑考试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构建教学评价模式新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新体系,打破传统模式的弊端,转变教学观念,以此优化音乐课程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综合评价模式,促进音乐教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一)重技巧轻理论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从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来看,有部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照搬专业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音乐技巧教学,忽视音乐理论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除此之外,目前有很多高校音乐教育重视口传心授,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教学内容陈旧单调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为一些中小学输送音乐教师,因此教学内容要与当前的时代发展相适应。但是从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现状来看,教学内容依然存在陈旧单调的问题,与现下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学习的音乐作品范围比较窄,钢琴课也只是让学生弹奏一些练习曲,忽视对学生自弹自唱﹑编配伴奏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非常差,无法适应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走上岗位也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1]。

(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明确的掌握,高校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却没有做好这一点,大多数高校都采取“专才教育”评价方式,对于学生音乐水平检测的次数较少,只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让学生演奏或者演唱一到两首音乐作品,评价方式单一,导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过于追求弹唱的技术,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2]。

二、构建完善的高校音乐教育人才评价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管理

通过前文笔者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造成上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没有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评价方式,第二是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是推动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音乐教师,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事业提供综合性人才。因此,高校音乐老师要抓住时代的发展需求,结合中小学校对音乐教师的技能需求,对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将单一的专业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老师不仅要会演奏技巧和演唱技巧,还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因此,高校的音乐老师在音乐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和演唱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传统的“维持型学习”转变为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的“创造型学习”[3]。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完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是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与专业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目前有部分高校将一些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照搬过来,导致学生学习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无法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出现学无所用的现象。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借鉴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但是不可以照搬,要充分考虑到高校自身的特点以及专业特点,区别开来。专业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讲究“精”和“深”,而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讲究“全”和“正”。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需要要求学生演奏或者演唱一些高难度的音乐作品,应当指导学生浏览大量的音乐作品,做到广而全,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音乐信息[4]。在音乐技能课教学中,老师要保证学生的路子正﹑方法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而且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给中小学生传授的也是正确的指导方法。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大多数还在使用“一对一”的小课模式,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老师要结合当前的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发展需要采用多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大课﹑小课和小组课有效结合起来。大课主要讲解一些音乐作品﹑钢琴发展历程﹑音乐理论知识等,小组课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配合,老师从旁加以辅助和启发,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课则是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养。通过这种多模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课程结构,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极大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具有系统性,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技巧,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明确地认识,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音乐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对音乐技巧进行盲目地追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想在毕业后顺利走上音乐教师的岗位,除了要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音乐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音乐基础课教学,还要加强音乐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5]。一个优秀合格的中小学音乐老师,不仅要有课堂教学能力,还要有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音乐辅导能力。这就要求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必须要将音乐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以班级为单位,音乐老师指导学生不定期进行自演﹑自导﹑自编,每学期末,学校再举办一次汇演,每个班级以一个单位的形式参加。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的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

第二,将音乐技能教学和学生艺术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以高校的教研室为单位,每学期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演奏会和演唱会,由学生参加,老师从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在演奏会或者演唱会上自弹自唱﹑相互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改革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的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改革,高校音乐专业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

第一,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音乐考试内容,打破传统单一技能考试的弊端,建立综合考试模式。譬如声乐考试,传统考试方法就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让学生演唱一到两首曲目,不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学校可以改变这种考试方法,在临考之前从教学大纲中随机抽取两首作品让学生演唱,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应试的投机性,还能对老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6]。选择的考试不需要太难,重要的是做好对学生演唱技巧的考核。

第二,对于大课的考核,学校可以采取以答辩和论文写作为主的考核方式,并且将该项成绩作为总成绩的60%,另外40%则是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表现情况的反映。

第三,举办一些特色化的全能比赛。过去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单项比赛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可以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以及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举办一些全能比赛,使其成为音乐教育专业特色,并将其作为对学生水平和能力进行衡量的标准。除此之外,全能比赛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过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况。

三、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可以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高校还是音乐教育专业老师,都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以及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顺利改革。

[1]靳祯.高校教师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13-15.

[2]程超,包艳宇,韩佳.高校动态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9-20.

[3]于睿,周瑛.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问题透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8):22-23.

[4]田静,生云龙,杨长青,徐绍莉.国内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变迁历程与阶段特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2):17-18.

[5]万有林.多元评价观视野下的高校教师评价[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6):20-22.

[6]倪晗.构建多元化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论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5):42-43.

G642

A

常丽文(1971—),女,江苏苏州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钢琴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圣诞音乐路
音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