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的再理解

2017-01-29戴建波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维耶竞技状态马特

刘 洁 戴建波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83

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的再理解

刘 洁*戴建波*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83

通过阅读大量关于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的文章,对其形成的基础、理论的特点与核心有了很大的认识和了解。随着近年来竞赛赛制的改变,各方学者对原有的分期理论提出了质疑,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如板块理论、单元训练模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加以重新认识,辩证的认识训练分期理论,把握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内容,帮助我们正确把握现代运动训练与比赛的关系,科学运用周期训练理论,促进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训练分期理论;训练负荷;竞技状态

任何一项活动在有效的原则和理论的指导下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运动训练活动也是如此。一名运动员从选材、再经历长期的运动训练、再到创造优秀的运动成绩,如果没有良好的训练计划,那么他就很难达到运动竞技的高峰。近年来的竞技体育深受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强烈影响,很多项目已不受季节、气候、场地条件的限制,每年比赛次数较以往成倍地增加,导致传统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受到很大的冲击,并与运动训练实践产生冲突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断引起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质疑。为使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更好地为训练实践服务,有必要对传统周期训练理论进行深刻的剖析,并对其在现代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做一认真的重新审视,这有利于我们完整理解周期训练理论的核心内容,帮助我们正确把握现代运动训练与比赛的关系,科学运用周期训练理论、促进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的图书查阅、了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方面的知识,对分期理论有一个较深的理解。

2.归纳法

对所阅读的论文、著作,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运动分期理论价值所在,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质疑。

3.访谈法

访谈众多优秀教练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从他们那里得到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理解。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提出及特点

1.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提出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马特维耶夫对苏联国家队田径、游泳、举重等体能类项目备战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以及到1960年备战世界各个大赛的训练计划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备战及其参加的经验结合竞赛成绩,总结成理论,形成了运动训练分期理论。马克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揭示了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的阶段性是全年训练过

程周期划分的依据,并由此组织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负荷的安排做出了详细的阐述。这一理论在运动训练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苏联长期称雄世界体坛以及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

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是围绕奥林匹克竞赛和世锦赛等重要比赛来安排运动训练的,训练过程分为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年度训练的基本单元是大周期,它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发展与消退为主要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运动员在一个训练周期内,竞技状态必须经历形成与发展、保持和下降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方面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和智能能力形成了较好的组合,参加运动竞赛,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具有时相性的特点,竞技状态的提高、保持和下降的规律性是安排训练大周期的基础。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提高、保持和下降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二)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

1.竞技状态的形成

运动训练过程就是能量的储备,是运动能力、生理、生化能力储备的过程,在重大比赛时,表现出极高的竞技状态。这种竞技状态的形成要求运动员在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达到高度的统一,因此竞技状态的形成过程就决定了运动训练安排的区别对待。训练分期理论是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节律性为自然基础而提出的。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具有时相性的特点,竞技状态的提高、保持和下降的规律性是安排训练大周期的基础。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提高、保持和下降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期(形成和发展竞技状态)、比赛期(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并将其表现为运动成绩)和恢复期(促进机体的恢复)的训练。训练过程就是在客观上能够针对性地影响发展竞技状态的各个时相,使状态高峰适宜地向缩短方面或延长方面,以及将竞技出现的时刻和频率进行调节来改变它们。

2.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传统分期理论在强调整体能力并进的过程中,通过负荷性质与负荷量度的有机搭配不仅很好的协调了负荷-恢复-适应的关系,有效避免了各运动素质的消退、降低了某一机能过度消耗的可能性,并且由于训练内容的精心搭配,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素质间的冲突,从而使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变得经济高效。当然,对于单方向集中负荷的安排方式也符合传统分期理论,传统分期理论反对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采用单方向集中负荷安排,但在训练大周期的某些时期和阶段,把它作为一种强烈的作用手段加以使用还是值得肯定的,前提是必须与有效的整体训练保持有机的联系。

(三)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质疑

1.板块理论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要求在一个相对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同时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这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突出,并且很难在同一时间段中提高和保持想要发展的素质,且针对性不够强,运动员往往因为运动负荷安排不科学受伤。相对于传统训练周期理论在准备期中平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板块结构则集中在3-4周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需要达到的训练发展目标,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是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板块中通过各种生理、生化医学指标检验训练效果。

三、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的重新审视

众所周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是依据人体竞技状态形成、发展与暂时消失这一基本理论而提出的。但是,由于体育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形成,现代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提高,就要求运动员具备极高的专项化能力,认为分期理论中的较长时间的、低强度的、大运动量的准备期训练的实际意义不是那么重要了,而以赛代练或者集中进行专项训练参加竞技比赛就可以了。这种狭隘的专项化可以代替训练过程中的一切显然并不正确。事实上,实践也证明了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突出专项训练是正确的,但仅依靠狭隘专项化是不够的,各种训练内容在运动员

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内存在着辩证的关系,我们需要科学的认识其中蕴涵的规律,合理、有机地处理各种训练内容之间的关系。因此,竞技状态的发展变化是人体运动过程中的普遍规律,高水平运动员也不能因为竞技能力水平提高后就脱离这一规律。

另外,训练分期理论中强调在准备期以较低强度的一般训练内容为主,并不是说我们的高水平运动员以普通运动员训练同等的负荷和训练内容来进行。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负荷的强度和负荷量。在同样负荷时间和负荷内容下,高水平的中等强度就可能相当于普通运动员的大强度,甚至是极限强度。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出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和负荷安排,有区别的对待不同层次的运动员,这也恰恰与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理念相吻合。

综合所述,马特维耶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并没有过时,它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上的,是对部分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反映了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客观规律,对运动训练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在认识周期训练理论的过程中,要抓住其理论的精髓部分,灵活运用到运动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地的总结和升华这一理论。

[1]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392.

[2]王天翠,屈建华,戴建波.马特维也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哲学思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3):101-104.

[3]姚颂平.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2012,32(5):3-11.

[4]崔东霞,李钊.比较与批判:生理学和方法学视野下的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4):72-75.

[5]陈小平.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7-10,52.

[6]李宝泉,李少丹.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困惑与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139-144.

刘洁(1991-),女,汉族,河南济源人,中南大学,2014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戴建波(1962-),男,汉族,湖南湘潭人,中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G

A

1006-0049-(2017)05-0132-02

猜你喜欢

维耶竞技状态马特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的回归
竞技状态“峰谷”模型探索研究①
竞技状态理论的中国语义
勒维耶与海王星
英男子一个月内心跳停止817次
法撑杆跳名将被巴西观众嘘哭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
马特·波莫:不光有颜值
基于复杂理论的个人项目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