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黔贵边区“侗戏”的文化艺术特征*
2017-01-29向娟
向 娟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论湘黔贵边区“侗戏”的文化艺术特征*
向 娟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在我国民间,侗戏是特色的戏种,其在审美的方面有着比较鲜明的特色,侗戏的身上承载着整个侗族的文化和传统。基于此,本文由侗戏的基础表演形式以及习俗等方面对侗戏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体现了侗戏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上展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特征,让人们更加了解侗戏,对侗戏的魅力能更好的把握。并且可以本文的探讨和研究中看出侗戏在很大程度上充实和提高了所有侗族人民的精神文化,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增强了民族的关系。
湘黔贵边区;侗戏;文化艺术特征
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到现在,侗族因为侗族的大歌而驰名中外,因此关于侗族文化的研究就在各个方面不断展开,但是在这些研究当中,从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艺术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比较多。从研究的对象看,对于侗歌、侗寨、侗俗、鼓楼、风雨桥以及侗族的叙事文学等对象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侗戏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就侗戏的研究而言,目前国内对侗戏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介绍和梳理上。但是还没有真正的从美学和哲学的角度对侗戏的剧目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索。
一、侗戏的基本介绍
以贵州为首等地的侗族自治州,人界地灵风景秀丽,是民族舞蹈的源泉。那里生活的人们靠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侗戏。侗族在古代是辽人部落的一个小分支,很早以前在黔、湘、桂这三省的交界处住了下来。这些人以前没有戏曲,在1830年,那里出了一个侗戏师,也就是在黎平县的一位歌师——吴文彩,大家都叫他疯癫戏祖。从侗戏的诞生到现在,侗戏的表演和发展进程都很缓慢,主要经历了坐唱、两个人绕“8”、多人绕“8”走、男女同台以及多样化的表演这五个形式,在这五个阶段当中侗戏的发展越来越辉煌,越来越引人注意,将侗戏的艺术特征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1]。
二、侗戏具体的文化艺术表现
侗戏的五种表演形式将侗戏的文化特征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坐唱的表演
侗戏在刚出现的时候,侗戏的创始人吴文彩全力以赴的改编剧本,没能够及时的吸收、借鉴不同剧种的其他的表演方式,而仅仅是依照侗族人民唱歌的形式和习惯进行传统的坐唱表演。让演员坐成两排,并且按剧情分配角色,该到哪个角色上台演出就进行哪个角色的任务,在这个阶段,侗戏的演员全部都是男性,演女性角色的全是用的假嗓。
(二)两个人绕“8”
在坐唱的表演开始了一段时间过后,演员觉得不能很好的发挥,台下的观众也认为表演的内容“不够味”,所以都要求将侗戏改进。所以许多村民就模仿汉戏和桂戏一样搭造简单的舞台进行表演,但是内容还是比较简单。那时候的侗戏还没有演化出专门的文字,侗戏演员也不够专业,再加上戏的内容比较长,唱词也比较繁琐,演员没办法将唱词完全背诵下来。所以吴文彩根据这个现象就又想出一个点子,把桌子放置在台子中间偏后的位置,吴文彩自己则坐在桌子的后面,让侗戏的演员在桌前演出。然后吴文彩念一句唱词,演员就重复一句唱词[2]。为了可以让演员顺利的听到念出来的台词,所以就让演员在台上绕“8”字走路,每个人轮流走到桌子前,更加便于演员聆听唱词。
(三)多人绕“8”走
依照侗戏的剧情,有些时候会需要用到多人一起上台进行对话以及演唱,但是表演的形式还是一个演员在演唱的时候,别的演员也要跟着音乐绕“8”字走步。而丑角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还要不停的跳跃。这个时期的表演,演员在道白、演唱时都加上了动作,而且学会开始使用些比较简单的道具帮助演出的进行。
(四)男女进行同台表演
刚开始的时候,表演侗戏的演员全都是男性,虽然男性演员也可以穿上女装,用假声进行道白和演唱,但是这样的表演毕竟真实感不强,而且男性演员在演出的时候也会比较费力,而且也有女性青年想要尝试侗戏的表演,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就形成了男性和女性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但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不允许兄妹、姐弟演恋人或夫妻。男女同台演出这一形式慢慢有了新的发展。这个表演的形式对照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进行安排,但是女性演员只能出演旦角不能演丑角。在有要出演反面、滑稽的女性角色时,进行的依旧还是男扮女装表演。
(五)多样化表演
在此阶段的侗戏,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有着不小的进步以及发展,最主要的是有了导演。导演依照剧情的需要安排角色,进场以及出场,从临场发挥慢慢的走向系统化以及程式化,舞台调度也慢慢变得更成熟。还开始使用布景,不断的出现更多种形式的演出。其中一些向歌剧的方向发展,还有些向着戏曲的方向渐渐发展,一些向着山歌的方向发展[3]。不断的从民族的歌舞中汲取、吸收精华,从生活里面提炼各种词汇,并且从汉族的戏曲里面学习到手、眼、步、身等相关技巧。
在社会不断的变革,时代的迅速发展过程当中,文化价值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戏剧与社会心理紧密相关,人们必须要重新对戏剧和文化背景二者间的关系审视,清楚与观众审美心理间的差距。侗戏也一样。侗族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在此基础上各种情绪也不断高涨,与侗族人民的审美密切相关的侗戏更该迎接着观众的不同的审美心态,用创新获得发展,以期侗戏当中能够添加进入新鲜的血液,使其变成艺术当中的常青树。
三、结语
综上所述,侗戏是侗族文化中盛放的一朵艺术的花,侗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侗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勾勒出多元化审美意识的美好未来,这不仅是侗戏发展的前景,也是侗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的根本,不断把其他的艺术与侗戏结合形成侗戏的血肉。这样才可以让侗戏在发展的路上走的更远,让侗戏以自身的魅力在民族的艺术之林当中立足。侗戏是极具特色的戏种,其文化艺术特征也是极其独特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让侗戏的发展走向能够沿着侗戏自身的特色不断前进,更好的将侗族人民特有的审美意识、追求和情趣体现出来。并且能够受到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
[1] 倪序.广西侗戏音乐特色[J].中国戏剧,2017,01:68.
[2] 王艳.广西侗戏丑角表演艺术特征[J].中国戏剧,2016,11:65-66.
[3] 黄守斌.侗戏丑角及其文化内涵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96-100.
《湘黔贵边区“侗戏”的民族志记叙研究》研究成果(16C1290)
向娟(1983-),女,苗族,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