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及实现途径探究
2017-01-29杨玉杰
杨玉杰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中国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及实现途径探究
杨玉杰*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所占比例大大提升,全民素质显著提高。而急剧扩大的学生规模中,贫困学生数量激增。因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已然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课题规划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和教育方针的制定,是当前工作的关键,也是实现高校教育目的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从高校资助工作的内涵入手,探究资助工作的价值,并针对现有困境分析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全面保障高校学生教育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价值分析;实现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体系不断完善,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扩招计划同步施行,高校教育收费水平同比提高,中国教育逐步进入到了大众化的教学阶段。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自90年代中期至今,高校学生贫困占比逐年提升,已经突破30%。可见贫困学生已成普遍群体,解决贫困学生问题,做好资助工作,已成为社会热点。
一、高校资助体系及现状
近三十年来,中国对高校学生资助投入不断提升。从80年代时最简单的“助学金+奖金”的模式到现在奖金、勤工俭学、贫困补助、学生贷款、免除学费等多元化的完整体系。资金投入也逐年提升,至2010年已突破500亿。资助工作制度体系、内容形式均在不断变化。然而,资助工作的价值实现和社会回报并不能同国家整体教育资源投资达成正比,依旧存在诸多问题[1]。
(一)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来源,国家财政拨款占到八成以上,社会补助和其他资金补贴占比太少。虽然资金总数逐年提高,但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比例仅为19.8%,奖学金只有不到5%。高校贫困待助学生人数远超受助人数,高校扩招以及地区化差异的种种因素影响,使得救助缺口巨大。
(二)资助对象偏差、重复资助
作为高校资助和帮扶的对象,贫困生主要通过向学校及国家以书面申请的形式,申请各类的学生资助。但事实上,在多年的实践工作检验下,现有的资助方案和资助审核机制并不够完善,高校在学生资格审定和资金落实方面仍有许多不足,缺乏详细、明确、合理的评选标准。各种方案措施又交叉进行,导致秩序失衡,从而出现诸如重复资助、资助对象有失偏颇等严重失误,造成极大的资金流失。
(三)教育效果严重缺失
参考相关受资助学生调查研究数据,如今贫困生责任感整体下滑,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感恩。甚至产生校方、国家为其提供补贴和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思想。具体体现在过于自我、缺乏道德素养,对同学冷淡、不尊重老师,出现“今朝寒门出娇子”的现象。教育资助应有的帮扶、改造提升效果在这种风气下十不存一。
因此,在此严峻的形势下,研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策略改革方案,寻求新的实现途径,是走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困境,突破发展瓶颈的契机。
二、高校学生资助价值分析
薛静曾经在《高校助学济困二元模式构建》中提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在于通过物质资助,使物质帮助和精神济困同步实行,以此解决精进困难家庭的物质、精神双重困境,体现出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笔者也认为,资助工作的核心体现在“以人为本、成才为主、德育先行”、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要真正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终极价值,除去单纯的物质和教育资源帮助之外,还应当包含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使得他不仅仅“脱困”,还要树立远大志向,并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帮扶,成为有着健全人格,道德素养,思想崇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创和谐社会的合格公民。这才是高校自主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需要不懈奋斗和追求的目标。[2]
三、借鉴学习,改换工作理念
伴随着全世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国均依据社会形态和时代背景,从多方理论中确立了适合自己的高校学生资助理念。无论是欧洲18世纪兴起的“慈善与宗教”理念,还是美国杰佛逊所大力提倡和推崇的“生而平等与国家利益”的资助理念。抑或是在二战之后,迅速形成的“教育机会平等”和“人力资本投资”理念,均在那个时代推动了教育巨轮的不断前行。
虽然教育模式不尽相同,社会背景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大相径庭,但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育资助所要实现的目标总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国外现存的优秀资助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取长补短,从而构建出一套适合我国的高校资助工作发展新模式。
(一)健全资助体系
基于当前现状,要做好资助工作,必须有法可依,并建立起完整的“奖、贷、免、助、补、勤”一体化的资助保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明细操作流程,根据情况差异区别对待。同时调整资助措施,强化审核力度,完善流程,并同比弱化无偿资助。建立专有的监督调查机制,设立专员以保证公平、公正。
(二)加大投入力度,寻求多方资助
目前,高校逐年扩招,并且还将继续,贫困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因而,光靠国家加大资助力度,实在是杯水车薪。经济调整下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差异,消费水平也存在差异,需要从资金来源上拓宽资助的渠道,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日益扩大的问题。并且在引入资助之后,规范收费制度,制定共通的标准,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杜绝滥用、挪用的现象。与此同时,提高社会各界对于贫困学生资助的关注力度,从而真正获得资金基础保障。
(三)改善资助手段,注重人文关怀
为了不丢失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本来目的和价值观,高校应当在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精神鼓励和学业关怀。可以采取开展心理教育、进行访谈讲座或者是活动组织的方式,来疏解贫困生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另外,着力培养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勇气和挫折抵抗能力,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贫困生资助全面、长效培养机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关乎到社会体系和社会健全形态的核心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国民知识水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对国家意义深远。不过,重建高效贫困生资助体系也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改革,才能在摸索中逐渐走向健全。
[1]谭望.中国高校生资助工作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片[D].中南大学,2012(05).
[2]曾练武,贺春生.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其解困途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
杨玉杰(1980-),男,山东临沂人,滨州学院,讲师,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
G
A
1006-0049-(2017)11-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