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演讲稿写作中动情点的设计

2017-01-29杨馨媛

山西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动情演讲者演讲稿

杨馨媛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浅析演讲稿写作中动情点的设计

杨馨媛*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演说和演讲稿写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无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情感打动人心。然而在当下的演讲稿写作中却问题频现,内容空洞,形式僵硬,感情造作,无法适应当代社会演讲场景多层次的需求。本文将以“动情点”为突破,在论述其概念和历史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感的积蓄与熔断,行文方式的张立建构和内容的多架构支撑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当下演讲的前景和出路。

演讲稿;写作;现状;动情点设计

演讲与演讲稿的写作,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文章中,没有死板的割裂演讲稿与演讲者的关系,两者的互动才能使动情点爆发。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也提出“出辞气,思远鄙信矣[1]”,说话、做人、写作,都要考虑言辞和语气,尽量让听众乐于接受,这就是“动情点”的所在。

一、当前演讲稿写作现状

(一)应用语境宽泛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演讲者需要看稿演说。演讲者根据不同的语境而有不同的文稿类型,语境应用的宽泛化决定了演讲稿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分门别类的原则,选择在当前语境下最适合的措辞。然而现今对于演讲稿写作的不严谨,常常是在网络上东拼西凑,对于语境的考虑十分缺乏。

(二)形式僵硬模式化

演讲稿的写作是人和文字的一种交互过程,在不断的调整中才能有出色的稿件。写作不应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僵硬的写作是可怕的。陈旧的演讲模式总分总,开篇就是“啊,祖国”结尾则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陈思和先生指出,思维习惯造成了文学创作上的各种雷同化模式。而惯性思维让我们难以在文本的结构创造上推陈出新[2]。

(三)内容空洞虚无化

内容是作为演讲稿的血肉而存在的,它应该具有自己的风格和不可复制性。然而假大空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假情假意假文章,大主题大思路大政治,空谈空想空做。中国演讲网在2010年出具了一份国民演讲素质调查表,其中一项是“您的演讲稿内容来源于?”,68%的人选择了“互联网”,16%的人选择了“自我创作”,5%的人选择了“请人代写”。陈词滥调,该如何打动人心?

(四)情感缺乏造作化

西方修辞学家曾经提出“零度风格”的概念。朱光潜先生对此的解释:“所谓‘零度风格’,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一种风格。”[3]演讲稿写作的目的就是期待演讲者与听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传递自身的观点、见解。然而,许多人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忽略了潜在听众的情感感受,只顾抒发某种特定的情感,反复呻吟,无趣至极!

二、演讲稿写作中动情点的设计

(一)动情点在行文方式上的张力建构[4]

演讲稿的谋篇布局涉及到三个元素:开头、主体、结尾,这是演讲结构的基本形式。

1.开头引人入胜

卡耐基指出,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在演讲开始后的几分钟或几秒钟内,听众往往根据演讲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来决定是否接受演讲,是否听下去。这足以说明开头对于整个演讲稿的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开头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是演讲在听众中引起共鸣的第一座桥梁。

2.主体鲜明阐释

清朝沈德潜说:“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承接了一个精妙的开场,主体部分的写作就要紧紧扣住演讲主旨,反复点题,用鲜明的主题和听众互动。就动情点的设计来说,分列式的逻辑性强,递进式更易步步深入,事理式则将叙事和说理相互交织,最易调动情绪。

3.结尾深思震荡

古语有云:“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风,难在点睛。”演讲稿的结尾是否能打动人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整场演讲的成败,一个精彩的开头再加上一个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的好结尾,那必定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二)动情点在内容上的多架构支撑

演讲稿的写作离不开生活中形象的事例,只有论证的足够服人,足够感人,才能激发听众兴趣,获得听众的认可,最终达到动情点的共鸣。内容上的多架构支撑来源于语言文字的多角度利用和典型事例的分类使用。

1.以理为本选取事例

写作过程中首先遵照的原则就是以理为本。选择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关键在于对事例的理解和挖掘,只有经得起严密思考的事例才具有打动人心的潜力,耐得住历史的打磨,这正是演讲辞美感效应的外在表现之一。

2.形象化语言的使用

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浅显化,从而让更多的听众有兴趣去接受一场演讲。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说过:“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这说明,只有生动的、栩栩如生的文字表达,才能使整篇演讲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听众施加影响,调动情绪,达到共鸣。

(三)动情点的积蓄与熔断

演讲,不仅是传播思想的一种途径,更是与听众的情感互动。演讲稿的写作中更要注意与潜在听众的感情沟通,成功的演讲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演讲者以热烈真挚的语言感染听众,而听众也用激动兴奋的感情回应讲者,而这些都有赖于前期演讲稿的充分写作、斟酌、酝酿。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就提出了“为情造文”的学说,古语亦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写作时文字的情感来源于笔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有了情感的积蓄,那么就一定存在爆发点,而这一点的存在就是共鸣之所在。情感的积蓄和迸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必须要质变,而在演讲辞中可以进行量变。但必须注意要情感的适度,熔断机制的建立将很好解决情绪的内部矛盾。过度的情感抒发将会导致听众的厌烦,过多的高潮易使听觉疲倦,出现心理上的不安与反抗。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的现代型演讲,已经有了逐渐衰微的态势。当前动情点在演讲稿中的设计还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实践,其中还不乏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相信随着人们对演讲的认识愈加深刻,一定会迎来学界对演讲的一次思想风暴和改革阔步!

[1]陆建华.演讲与口才[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傅明善.口才学通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朱光潜.漫谈说理文[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4]李安叙.语言学视角下对演讲稿写作的重新思索[J].参花(上),2016(11):131.

杨馨媛,四川宜宾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商务交际与应用。

E

A

1006-0049-(2017)11-0254-01

猜你喜欢

动情演讲者演讲稿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单人间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怎样写好演讲稿
消失的演讲稿
倾听夏日里最动情的声音
会计时的话筒
阅读自然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