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概况
2017-01-29李梓瑄
李梓瑄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概况
李梓瑄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作为其中最优秀的文化沉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久远、类别丰富,而且演奏形式和风格繁多,具有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目前它已然演化成了中华文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发展;文化积淀
一、建国初期至今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状态
我国的民族器乐从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算起已有9000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过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的雄伟壮观,也有过盛唐乐舞的艳丽辉煌,可谓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比西方音乐早了近四千年的历史。而相比之下的西方音乐却渐渐地占据了中国民族乐器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这要从我们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民国时期说起,由于那时期的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对于民族器乐既不提倡又不列为学校的正式科目,加上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中国民族器乐几乎到了自生自灭的地步。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进,在西风强过东风的形式下西方音乐的影响力逐渐的扩大,在我国广大人民中形成了崇洋媚外的心理,又在五四运动前后受到了一些留学回国的音乐家的影响,将西方音乐带进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我国民众的民族文化意识比较薄弱,民族器乐逐渐遭到冷落,在音乐教育领域,民族器乐在普通院校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专业院校的教育基本采用欧洲音乐体质,内容均以西洋音乐为主进行课程设置和授课,使得整个社会学系民族器乐的人数远远少于学习西洋乐器的人数。
中国民族器乐是以线为主的思维方式,以五声为主干的调式音列,由于中国民族器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久经人们的提炼,是人民生活的生动反映,它犹如一面明镜一直照耀着历史的年轮。因此,无论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上还是在音乐的音调和风格上,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而重意的音乐审美价值的中国民族器乐,其音调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有一种令人荡气回肠、消魂摄魄的音乐美。但是中国民族器乐的个性大多太强,适合独奏,而且其韵味独特,在合奏中很难显现出来。虽然具有很浓厚的色彩与特有的表达能力,但是音色不够融合,声部的比例很难平衡,每个曲目都是自成一体。因此,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二、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道路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针对新型乐器的改革不断深化,人们逐渐看到大量传统乐器所表现出的全新姿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演奏形式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使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了独特且新颖的享受,除此之外,新作品层出不穷,中国传统乐器的表达方式不断趋于“国际化”,向世界人民展示出其别样的魅力。
(一)中国民族器乐的民族性音乐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作曲家们创作了大量的民族器乐作品,如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刘明源的《喜洋洋》《幸福年》等,同时这一时期作曲家和演奏家们也改编了一些西洋乐器的独奏、重奏以及合奏的作品,如由小提琴独奏改编而成的二胡独奏曲《查尔达什》《流浪者之歌》,阿尔及利亚民间音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达姆·达姆》等等,这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器乐的演奏及其音乐表现力,与此同时,也充分表明我国民族乐器在音色、性能以及演奏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演奏改编乐曲并不是中国民族器乐的主要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本源无疑应定位于民族理性。
(二)中国民族器乐的合奏形式
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很多传统器乐的演奏形式,举例来说,涉及独具地方特色的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以及两件乐器共同演奏的琴箫合奏和气势磅礴的钟鼓之乐等。各种乐器都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
(三)中国少数民族器乐
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因为它不但历史积淀深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且丰富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各族人民用自身的生活和艺术智慧创造出了少数民族器乐,毋庸置疑,它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少数民族的器乐数量是汉族的几十倍,前者共有五十种之多,这些独特的乐器普遍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形式丰富且具有别样的特色。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及器乐群如此丰富和庞大,然而当代社会却没有刻意地去使用、发扬和传承。一旦我们能够实现高效利用少数民族器乐的优秀文化精华来推动我国民族器乐的创新发展,那么必然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体悟和收获。
三、结语
除此之外,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将发展的眼光定位于整个世界,凭借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器乐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明确我国民族器乐所具有的突出特色。与此同时,为了有效丰富我国的民族器乐,我们应该大胆结合“世界音乐语言”,在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中注入新鲜的血液。我国民族音乐类别丰富,世界各国音乐美妙绝伦,大量优秀的音乐等着我们去发现,进而能够利用各类民族器乐来完美地表达出来。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杨忠衡.现代国乐传统(民族)音乐接轨的可能性探索[J].人民音乐,2001(12).
李梓瑄(1988—),女,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琵琶演奏,硕士研究生,助教。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针对新型乐器的改革不断深化,人们逐渐看到大量传统乐器所表现出的全新姿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演奏形式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使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了独特且新颖的享受,除此之外,新作品层出不穷,中国传统乐器的表达方式不断趋于“国际化”,向世界人民展示出其别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