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2017-01-28王琪思
王琪思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王琪思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奠定了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坛上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蕴含丰富的艺术世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书信体题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分析《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艺术世界;书信体;社会现实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与情感,作者本人说他是“怀着激情,几乎含着眼泪”写作的。①涅克拉索夫读完《穷人》后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新的果戈理”,别林斯基读完小说后,称这部小说是“俄国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认为这部作品是俄国进步文学的重大成就。同时他还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对果戈理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对作品中显现出来的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对穷人的同情和对社会上不公平现象的抗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我国,鲁迅先生也高度评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这部处女作《穷人》。鲁迅说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显示灵魂的深者”并称赞他为“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下面将分析这部作品中的艺术世界。
一、独特的艺术构思——书信体题材
《穷人》是书信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就是由一个或几个人物写的书信来推进叙述的小说,在出现多个写信者的书信体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各个人的书信记录和描述来表达多种观点,而无需介入文本叙事。②书信体其实是第一人称叙述的变体。书信体小说在推动小说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著名的书信体小说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外,还有理查森的《帕梅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卢梭的《新爱洛绮丝》、拉克洛的《危险的关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等。
《穷人》是由男主人公马卡尔·杰符什金和女主人公瓦尔瓦拉·多布罗谢洛娃前后五个月的54封来往书信组成的。在54封信中,杰符什金写了28封,瓦连卡(瓦尔瓦拉的小名,在下文中均用此称呼)写了26封。从表面上看,小说时间只是由4月8日到9月30日的五个月,即从春天的开始到秋天的结束。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和希望,此时正是杰符什金刚刚把瓦连卡解救出来的时候;而秋天带有萧条冷清的气氛,此时也是瓦连卡和杰符什金告别的时候。但是由于书信体的自由叙述特点,使得该小说包含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在瓦连卡写给杰符什金的第4封信也就是整部小说的第8封信中,瓦连卡把自己的笔记本交给了杰符什金,里面叙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和不幸的家庭生活。这些笔记拓宽了小说的时空,向更深层次推进了穷人悲苦的主题。因此,两位主人公所接触到的人物及其环境足以深刻展现一个悲惨的穷人的世界。
由于书信体是第一人称叙述的变体,所以读者感觉自己就是收信人,主人公在向读者讲述着自己的一切,读者会对信中的每一句话做出回应。作者通过让主人公自己叙述的形式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写信人的不断变换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和心路历程,这是书信体最大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作者在给主人公取名字的时候也很有意思。杰符什金的俄语表述是Девушкин,该词会让我们联想到词语девушка(姑娘),所以杰符什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性格有些像姑娘那样带有软弱、温顺、甚至需要别人来保护的成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像一个姑娘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没有一个男子汉应该有的刚毅和果断,性格太过温顺和懦弱,因此经常受到同事们的欺负。在杰符什金给瓦连卡的6月12日的信中,他提到过他的那些同僚们是怎样残酷地对待他的。他们挑剔他的靴子、制服、头发,什么坏事都要算到杰符什金的头上。而杰符什金那软弱的性格使得他甚至不敢对那些“恶人”反击,他只有在信中对瓦连卡写道:“我伤害过谁吗?我夺过谁的官位还是怎么的?我在上司面前毁谤过任何人吗?……”③杰符什金通过独白把内心的不快发泄出来,为我们展现了小人物的悲哀。
在《穷人》中,杰符什金还评价了普希金的《驿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众所周知,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萨姆松·维林和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巴什马奇金都与杰符什金一样,是“小人物”,对自己相似类型人物的评价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杰符什金对自己的处境和命运的认识。杰符什金在这两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杰符什金称赞《驿站长》,哭叹维林的命运。但他对《外套》不满意,因为主人公阿卡基缺吃少穿的生活被完完全全暴露了出来,生活中完全没有了隐私,还遭到人们的嘲笑。按照杰符什金的构想,结局应该是“最好还是不让他这个可怜的人死掉,而要写成让他找到他的外套。”④这与其说是杰符什金对《外套》主人公阿卡基命运走向的希望,不如说是对他自己未来的希望,他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自己的“外套”,不再受到人们的嘲笑。而瓦连卡却十分喜爱这本书的结局,因为她觉得阿卡基最终报复成功的结局让人欢喜,她渴望恢复人世间的公正和公平。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让杰符什金自己发表对“小人物”的看法直接展现了杰符什金有自尊、有同情心、对生活抱有幻想的内心世界。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与果戈理和其他俄国作家笔下的小人物最大的不同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说,《穷人》这部作品深化了“小人物”的主题。
瓦连卡知道自己一定会拖垮杰符什金,于是最终决定嫁给地主贝科夫。在瓦连卡给杰符什金的9月27日的信中,瓦连卡写道:“我差点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请您告诉希丰太太,让她一定要更换丝织花边,跟昨天的花样匹配”⑤读者这时会觉得好笑,此刻对于瓦连卡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竟然是更换丝织花边!瓦连卡还神经质地反复说要用锁针绣法而不要用平绣。通过瓦连卡这一系列话语读者已经感受到此时的瓦连卡精神状态已经接近崩溃,而这种几近崩溃的状态只有在极度压抑极度痛苦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读者能预感到瓦连卡嫁给贝科夫以后的命运,那必定是不幸的。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命运悲惨的女人的内心世界。
二、《穷人》中的人物形象
在分析《穷人》中的穷人形象之前,有必要对这部小说的标题进行一下分析。在俄语中,“穷人”可以有很多表达,如бедняки,голодранцы,человек в нищете等等。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穷人》则是«Бедные люди»。«Бедный»在俄语中的含义除了有“贫穷的”这一基本意思外,还有“不幸的、可怜的”的意思。由此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穷人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贫穷,他们更为可怜和不幸。另一方面,从«Бедные люди»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所要刻画的穷人形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人。作者是要通过塑造几个典型的穷人形象来反映整个社会底层人们群众的生活。小说中主要塑造了两个受尽了侮辱与摧残的“穷人”形象,一个是贫穷并且像“破布”一样受人歧视的杰符什金,另一个被坏人诱骗被人称作“卖笑妇”的瓦连卡。除此之外,作者还描写了小官吏高尔什科夫、大学生波克罗夫斯基和他的父亲。下面主要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一)杰符什金的形象
小说男主人公杰符什金是彼得堡一个年老贫穷的九等文官,默默无闻地干了30多年的抄写工作。衣衫褴褛性格又太过温顺,所以经常遭到嘲笑和戏弄。他把一位孤女瓦连卡从坏人手里救了出来,与她相依为命。杰符什金可以说是19世纪40年代整个彼得堡甚至是整个俄国社会中小人物的缩影。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贫穷但心地善良。杰符什金虽然贫穷,但是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不顾自己生活贫困坚持要接济孤女瓦连卡,像父亲对待女儿一般对待她。他宁可光穿着衬衫上街,也决不让瓦连卡缺少什么,宁可不吃不喝也要给瓦连卡治病。此外杰符什金十分同情和可怜他的一个穷邻居——被人诬告为贪污犯的高尔什科夫和他的家人,把自己仅剩的二十戈比拿出来给了高尔什科夫。物质的贫穷并没有让杰符什金的精神变得贫穷,反倒使其在杰符什金身上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有强烈的自尊心。在马卡尔·杰符什金的心中,自尊心高于一切,比任何东西都珍贵。每当马卡尔·杰符什金因贫穷微贱而受到别人的取笑和侮辱时,他的自尊心便立即感到灼痛难忍。对杰符什金来说,无论怎样的贫穷他都可以忍受,但是周围人对他的歧视才是真正折磨他的地方。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想要展示给读者的。⑥对世界的认识在杰符什金这个“小人物”的身上有了觉醒,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刻鲜明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二)瓦连卡的形象
瓦连卡是《穷人》的女主人公,是这部小说中又一个穷人。从瓦连卡开始,处境艰难的女子便成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女主人公。在瓦连卡身上,可以看到这几个特点:
坚强,不屈不挠。瓦连卡是一个坚强的姑娘,面对生活的不幸她不屈不挠,尤其是当她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被父亲的远房亲戚安娜收养之后。瓦连卡讲述了她这个狠心的亲戚如何折磨她们母女和她那幼小的心灵。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瓦连卡她没有怨恨任何人,她依旧顽强的生活着。
善良、有同情心。瓦连卡是个善良、有怜悯之心的人,就像杰符什金一样。瓦连卡在她的笔记本中讲述了一个童年时期的家庭教师、一个贫寒的青年——大学生波克罗夫斯基。瓦连卡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帮助波克罗夫斯基的父亲为儿子买礼物。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塑造同样善良和有同情心的两个人物告诉读者,贫穷除了改变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外,并没有改变人的精神生活,他们内心依旧高尚,依旧善良,即使是穷人也有怜悯之心,有着高尚的灵魂。
三、两个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在杰符什金和瓦连卡的身上有很多共同点,贫穷令二人相依为命,他们都善良,有同情和怜悯之心,都有文化,有自己的思想世界,且二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两个人没有做错任何事,而命运却迫使他们无可奈何地分手,正是整部小说最沉重的悲哀之处。对于瓦连卡来说,嫁给地主贝科夫是没有别的选择,是永远地埋藏自己的内心。其实像杰符什金、瓦连卡这样的穷人并不是个别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整个社会底层的人都是如此。在上一章我们已经说过作品中的穷人其实也是“不幸的人、可怜的人”。那么穷人不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是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的时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贸易迅速增长,沙皇国家机关急剧膨胀,使得城市里的阶级矛盾变得十分尖锐,城市生活中形成了富与贫、贵族与平民、上层与下层相差悬殊的社会两极。⑦像杰符什金和瓦连卡这种生活贫困的人被上层社会欺压与侮辱,像安娜和贝科夫那样的上层人士毫无一点人格与道德,这就是当时俄国黑暗的现实社会。悲惨的穷人总是无声无息地生活又无声无息的死去,无人关注无人问津,这使得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变得愤懑。贫困生活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年轻时候在彼得堡曾亲身经历了的,他深深地感受过穷人的痛苦和苦难。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里他的一系列的生活经历逐渐让他明白这个社会是多么黑暗。于是年轻的作家选择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有想法与感受,他把他的笔触伸向社会的底层。于是这部小说出现了,马卡尔·杰符什金和瓦连卡也出现了。可以说,《穷人》是当时俄罗斯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陀思妥耶夫斯基细致完整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穷人的代表形象,描绘了那些穷人是如何生活的,是怎么被周围的不怀好意的人所欺辱,怎么与命运抗争却又敌不过现实世界的。而他们又能向谁诉说这一切呢?又能向谁抱怨这悲惨的遭遇,向谁倾诉自己的心声呢?⑧他们无处发泄内心的苦闷,无处抗议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中抗议也只是做无用功,因此只能两个处境相同的人互相写信互相安慰罢了。作者将主人公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都进行了详尽细腻的描写,将这些穷人的心理感受用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并发掘出穷人内心深处所蕴藏着的美好的精神与道德追求和正在觉醒的自我意识。人,在充满动荡的社会中受到社会现实黑暗的影响,性格与心理也必定会随之改变。⑨作者正是通过塑造这些穷人的形象来反映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社会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些,这部作品便奠定了初涉俄罗斯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位,同时也推动俄罗斯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
注释:
① 彭克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44页.
② 张鹤.虚构的真迹:书信体小说叙事特征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第1页.
③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M].文颖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第51页.
④ 同上书,第77页.
⑤ 同上书,第138页.
⑥ 克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J].外国文学研究,1994(4).第58页.
⑦ 刁绍华.陀思妥耶夫斯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第12页.
⑧ 李召璎.《穷人》中瓦连卡形象的分析[J].北方文学(下),2012(1).第69页.
⑨ 同上书.第69页.
[1] 刁绍华.陀思妥耶夫斯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2] 克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J].外国文学研究,1994, 04.
[3] 李召璎.《穷人》中瓦连卡形象的分析[J].北方文学(下),2012,01.
[4] 彭克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 文颖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6] 张鹤.虚构的真迹:书信体小说叙事特征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