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夏县抬阁的艺术特征
2017-06-12曹壹萱
曹壹萱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浅析夏县抬阁的艺术特征
曹壹萱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夏县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汉族传统民俗舞蹈,本文将从夏县抬阁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对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包涵的舞蹈特征进行浅析,并探析夏县抬阁的传承价值。
夏县抬阁;艺术特征;传承价值
夏县抬阁是夏县瑶峰镇南关村的一项古老的表演形式,其最大艺术特点是娱神性、模仿性与时代性,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瑰宝,于2007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夏县抬阁的概述
(一)历史渊源
夏县抬阁据传,形成于宋朝时期,宋仁宗时期瑶峰镇南关村一位姓张的外姓村民融合其他地域抬阁风格增添了多样的古老舞蹈元素,使夏县抬阁独具一格。自此以后随着历史的繁衍夏县抬阁的舞蹈元素种类越来越多。
夏县抬阁自开始就是以劳动的舞蹈为主题,融合了杂技、戏曲等艺术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二)表演形式
阁有平阁、高阁之分,平阁设一层架子,表演者可以在上面做各种动作。在平阁上,表演的舞蹈动作多是庆功舞,有的手持盾牌、高举短刀;有的弯弓搭箭做冲杀姿势、有的把人举过头顶、有的徒手而舞。高阁即在主干架上再分出多个架子,根据表演内容而定,每架安排不同的表演者,一般的表演多是有关狩猎的舞蹈,人扮成飞鸟、山羊、狐狸等动物。有的头饰鹿角、羽毛,带有尾饰。(例如:图1)
绑阁属抬阁的范畴,由老艺人绑阁,是隐秘进行的,首先在方桌上固定立铁杆子,桌上固定二人,瘦小的一般在上面,分别表演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角色,借用表演者的服饰或道具等遮掩架子,一人用手托着另一人在上面表演,上面的人站在花扇上,或站在宝剑上翩翩起舞,由几个人抬着,缓缓而行;让观众产生一种悬念、惊奇、让人发自内心的震撼。在抬阁的前面有乐队。在抬阁的四周都有六个或八个人专执彩色旗帜或各种图案的旗帜。每架抬阁需10-20人轮换抬。有时需要更多的抬阁表演时,人数会随着抬阁的多少而增加。(例如:图1图2)
(夏县抬阁资料保存有限此图仅为参考图片)
(三)表演内容
夏县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舞蹈、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大型民间舞蹈;常表演的内容有自编或传承的各种舞蹈与故事演绎,如《许仙与白娘子》、《哪咤闹海》、《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它的表演造型优美,独特的民间造型艺术以扮演地方造型为主,同时许多舞蹈元素经过改编后带有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抬阁的场面壮观,装扮神秘,其中以锣鼓相伴,让人产生一种悬念,这是人们喜爱抬阁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台抬阁反映一个内容,都是精选的民间故事或戏剧情节,通过彩制景物的巧妙衬托,布景道具的布局,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别有风趣的图画。这样,集中、概括、典型形象地反映主题,达到与在舞台唱、做、念、打同样传神的效果。
二、艺术特征
(一)娱神性
夏县古称“安邑”,是中国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中国历史上第一各奴隶制王朝“夏”建都于此而得名。
据记载,抬阁表演是在每年的年初,意图开年好运、丰收、健康。抬阁者皆穿红色装束,表演多为娱神性质的题材,例如《蟠桃盛会》上诸多打扮各异的“神仙”手持“蟠桃”伴随着锣鼓咚咚的声响来接受世人的参拜,在抬阁前有踩着高跷走秧歌步的八仙,伴随着唢呐的滴滴嗒嗒旱船表演者轻盈的小碎步在为人们步入新的一年而纳采。(图3)
夏县抬阁除每年的春节之外,在特定的年份会在“二月二”进行大型的演出活动,“二月二”是中国传统风俗龙抬头节,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或者是“春龙节”。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抬阁的表演内容会按照龙抬头的民俗进行编排,在队伍的最前面是舞龙,龙跟着绣球做着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而后是鼓、锣、唢呐等乐器,伴随着各色声响,抬阁会被大车拉着前行,取代了以往的人力,在抬阁上不再是以往的儿童表演,而是由当地的老艺人们上台,或坐、或卧、或立、或仰天做拜、或伏地祈祷。
(二)模仿性
夏县抬阁其震撼的所在之处就是通过模仿来演绎出广大人民对自然的认知与人性的纯粹。故抬阁的舞蹈种类繁多,尤其是先祖们的狩猎舞、庆功舞、踏舞等舞蹈,虽然没有全面的接然,但在抬阁这一艺术表演上还是能感受到中国舞蹈起源舞的韵律。如在表演狩猎舞的时候,表演者会穿着各种动物图案的服装,带着动物的面具,来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在表演庆功舞的时候,伴奏乐器以鼓为主,表演者会用轻慢的舞姿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铁弓缘》一戏中,刚开始俏丽的陈秀英坐在自家的茶馆里安逸的品着杯中的茶水,而后身为总兵之子的石伦嚣张跋扈的率家丁来喝茶,看见秀英仗势逼婚,被满身武艺且嫉恶如仇的陈母打的跪地求饶,恰遇石的部将匡忠来和颜劝解。石母见其门清目秀,刚正不嚣,便让其拉家传铁弓,匡忠果然拉开铁弓……这一戏中演员的动作、表情、神态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往的夏县抬阁的表演题材大多是《许仙与白娘子》、《哪咤闹海》等具有时代意义的戏,建国以来,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民间艺人创造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典型,例如《五业兴旺》、《工农联盟》;《保卫祖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及一些现代戏,使这一艺术获得新的发展。
《五业兴旺》一戏中,少了以往的花花绿绿的服饰衬托,演员们都是白短袖、灰衬衣配上蓝色的劳动裤,有的身形健硕挽起衣袖做挥锄状,有的低头铲土,而更有妇女打扮的在针织防线。
夏县抬阁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变迁而创新,迎合着新世界、新事物的点点滴滴。
三、传承价值
(一)夏县抬阁承载诸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具有鲜明的地域艺术特色,抬阁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是夏县群众集体创作的结晶,同时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愿望,融汇了夏县人民的艺术才能,在表演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因此,抬阁在当地人们的精神领域里占有很大的空间,是夏县人民历代相传,积久而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与夏县的历史、地域、民俗、思想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夏县抬阁本身就是传统的民族文化,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完善,这种古老的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文化艺术光芒。
(二)夏县抬阁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与衍变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与精神财富。夏县抬阁融汇十多种艺术于一身,加上夸张的造型、惊险的动作、古朴的舞姿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它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纯朴自然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朴实勇敢的民族性格。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增强了体质,体现出夏县人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美好心境。
(三)就艺术而言,抬阁几乎包含了大多数的艺术文化,不单单是某一种艺术就可以成为抬阁的,且这种融带万象的艺术形式就目前而言是绝无仅有的,夏县瑶峰镇南关村抬阁2007年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发展就先近而言是岌岌可危的。
夏县抬阁丰富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实属罕见,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因此我们有义务去保护祖先的文化瑰宝。
四、结语
夏县瑶峰镇抬阁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融汇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无论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自身风格都是相对独特的,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见证,更是中华子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时间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夏县抬阁已经以一种记录的形式存在着,但它对世人的影响,对古今艺术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指导教师:李英武)
[1] 梁艳,陈功立,何标.对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的现代生成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46-148.
[2] 姬彬霞.河南安阳曲沟抬阁考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8-11.
[3] 刘妮,杜坤.浅谈传统文化遗产抬阁艺术——以河南安阳曲沟抬阁为例[J].武术研究,2016,06:92-95.
[4] 车文明.台阁:一种古老而广泛的广场表演艺术[J].文化遗产,2008, 02:16-2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