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平台大众舆论的新变化及监管对策
2017-01-28刘少阳
刘少阳
自媒体平台大众舆论的新变化及监管对策
刘少阳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并产生重要影响。自媒体平台舆论监督出现新的特点:大众舆论监督的范围扩大、方式便捷多样、作用增强。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的发展,加大了国家对社会舆论监管的难度。建议对策:加强对网民的网络责任意识教育,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对自媒体平台舆论的监测预警机制,培育引导自媒体平台舆论的专业意见领袖,提高对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监管的能力。
自媒体;舆论监督;新变化
一、自媒体平台大众舆论监督新趋势
舆论是社会公众对社会事件所产生看法的表达,是民众共同的意见,舆情是舆论表达所反映出来的群情和民意。舆论监督是通过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促进问题的解决,舆论监督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新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得到广泛运用,大众舆论监督发生新的变化。
(一)大众舆论监督的范围扩大
大众舆论监督的主体和舆论监督的客体扩大。公众是舆论监督的主体,对社会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众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主要通过党刊、党报、党台等进行。个人的意见表达轻而易举,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舆论监督的主体不断扩大,舆论监督的客体即舆论监督对象——公共问题不断增多,公共问题被全面发掘呈现出来了。大众媒体时代,公众获得的有关公共问题的信息大都是政府官方主流媒体所报道的,信息相对较少且都是被动接受。自媒体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微博、微信功能的开发,每个人都成为编辑,成为社会舆论的影响者,对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媒体用户活跃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遍布在社会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能更直接、全面、及时地利用自媒体把自己身边的公共问题报道出来。自媒体的信息能迅速传播并吸引大量网民的关注,引发网民激烈的讨论,使社会舆论聚集发酵。自媒体平台信息相对较弱的把关与筛查、自媒体主体的多元带来了信息的多元多样,自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2016上半年热点事件率先由新媒体披露的约占58%,其次为传统媒体,占26%。自媒体时代,大众舆论监督主体与客体的扩大最终导致大众舆论监督范围的扩大。
(二)大众舆论监督方式便捷多样
传统的舆论监督主要通过官方的报刊、电台、电视等进行,新闻必须经过多步骤多程序的制作与审查,程序比较繁琐。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自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新载体。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是社会舆论的聚集地与发散地,网民通过评论、回复进行讨论交流,对同一事件发表不同见解,所形成的社会舆论产生监督的作用。大众舆论监督的方式越来越方便,渠道越来越多样。
(三)大众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
舆论监督的作用包括正向积极的和反向消极的作用。自媒体时代,大众舆论监督正向积极的作用增强。自媒体监督的范围扩大,监督的方式更多样,有利于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产生一定的舆论压力。自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监督也有反向的消极影响。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传播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把关,真实的、虚假的,积极的、消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其中。网民盲目的热情与无知使虚假信息广泛传播并形成影响较大的社会舆论。网络舆论暴力对事件当事人的伤害极大,还会影响司法公正、政府决策。一些网络事件的反转就是网络虚假信息、错误社会舆论产生的消极后果。
二、对自媒体平台大众舆论监管的难度增大
自媒体时代的民间舆论,借助网络新媒体、网络自媒体进行传播,民间舆论声势浩大。借助自媒体传播的社会舆论一方面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拓宽了民众对政府监督的渠道和范围,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舆论改变了传统的社会舆论生态,冲击了传统社会舆论的生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引发社会舆论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网络舆论的迅猛发展加大了对社会舆论监管的难度。
(一)部分网民的网络责任意识淡漠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自媒体媒介的草根性,每个网民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网民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形成个人素质的差异。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自媒体的草根性与网民素质的差异相互作用,导致网络空间各种信息大量传播,如一些带有强烈个人喜好色彩的、不具有客观公正性的信息。一些网民为了自身或某部分人的利益,在网上发表歪曲事实真相误导大众的虚假信息。除了信息源头的乱发表之外,还有信息传播的乱转载。网民把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不加核实就转载,缺乏质疑信息真实性的意识和行动,造成虚假信息传播扩大化。发布虚假信息是传播的开始,转载虚假信息是传播的扩大,乱发表、乱转载是虚假信息泛滥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是一些网民的网络责任意识淡漠。
(二)自媒体平台舆论监管需要技术支撑
自媒体平台的网络社会舆论同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社会舆论不同,监管难度加大。网络社会舆论生成快、传播广、影响大,监管技术相对落后。首先,缺乏自媒体平台信息源头监管技术,难以从源头上及时监管有害信息的发布。其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有害信息的监管不全面,难以及时发现追踪有害信息的来源及传播路径,及时撤销与删除有害信息,使有害信息不断传播。网络自媒体的虚拟性快捷性,也使消除有害信息影响的难度加大。自媒体时代网络即时、迅速等特点所带来的信息传播的消极影响,应通过发展网络技术、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
(三)自媒体平台舆论缺少及时正确引导
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网络社会舆论生成快、影响大。同政府主导的报纸广播电视等自上而下的传播不同,自媒体无法从源头上对信息进行控制,不能事先预测社会舆论的走向,难以预先制定引导社会舆论的对策。自媒体成为社会舆论尤其是突发社会事件舆论的聚集地扩散场。一些网民缺乏专业的新闻知识,并受自身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信息传播受较少限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交流与讨论缺乏引导,导致最终形成的社会信息、社会舆论同事件本来的面目相去甚远。有些想法较偏激的网民发表一些激进言论,引发其他网民的共鸣,这些言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断扩散,最终可能会绑架民意,影响社会稳定,增加了政府治理社会舆论的难度。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必须对社会舆论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主流媒体应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避免出现信息传播的真空期。对已报道的社会事件,应持续关注,做好后续报道,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减少民众猜疑,避免有害社会舆论的生成与传播。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在事件发生最初的几个小时内是分散的弱小的,并未产生较强的社会影响。如果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社会舆论,就能有效降低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网民处在社会的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依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自发形成各自的群体,对感兴趣的话题相互交流与讨论。自媒体出现一些积极活跃分子,经常为其他网民提供感兴趣的话题,对社会事件发表观点并影响其他网民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这一部分人被称为“意见领袖”。政府对自媒体信息及舆论的引导,缺乏影响力大的专业意见领袖。
三、提高对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监管的能力
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自主生成、自由传播,舆论监督的主体不断扩大,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加显著。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对促进信息沟通、政府决策和社会力量整合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舆论生成、舆论监测与舆论引导三方面,可提高对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的监管能力。
(一)加强对网民的网络责任意识教育
虚拟的网络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是真实的。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民的草根性及部分网民、网络主体受利益驱使等,使自媒体平台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大量存在与传播,各种乱发表、乱转载现象严重扰乱社会舆论,危害社会安全。网络大V、网络运营商受利益驱使,发表虚假有害信息,误导广大网民。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网民的网络责任意识教育。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民的自由言论、网络行为不能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不能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不能危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不能危害社会、国家利益。网民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网络不正当行为危害他人、国家利益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向网民宣传网络违法行为的种类,让网民认清言论自由同影响他人生活、侵害他人利益的界限,分清网络守法行为同网络违法行为的界限,对网络违规违法行为有清晰的认识。
(二)建立对自媒体平台舆论的监测预警机制
自媒体平台作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聚集了社情民意,对社会舆论监测是进行舆论引导的前提和基础,是消除社会舆论负面影响的重要环节。自媒体是借助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并运营的,对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的监管也必须借助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获取信息,使用网络技术对自媒体平台的信息进行采集。“利用网络分流器截获信息,对于局域网的监控,可以在局域网的网关处加设一个网络分流器,截获并分析所有经过网关的数据流,得到相关的网页信息。”[1]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抽取与分类。利用文本处理技术,对网页信息进行抽取,获得信息标题、来源、发帖者、时间、回帖、浏览量等主要信息。再采用分类技术对信息进行分类,包括术语抽取、主题分析等,追踪社会事件、社会热点,及时了解全面把握事件发展的进程。信息的抽取与分类便于对社会事件查找与追踪。利用舆论倾向性分析技术对舆论的性质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个人、群体等对网络舆论、社会事件的态度,包括情感词识别等。利用信息采集技术获取信息,利用文本技术和分类技术对信息进行抽取和分类,最后对舆论性质进行分析,继续追踪,及时制定并采取应对措施。网络的传播特点同传统媒体不同,有些信息仅通过撤销删除的方式并不能消除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反而容易引起民众的误解,使有害舆论的社会影响继续增加。此时,应把事件的真相报道出来,把民众误解的地方解释清楚,把事件过程全部呈现,消除民众的疑惑,最终谣言会不攻自破。自媒体平台社会舆论监测预警的及时、全面、准确,决定着政府引导社会舆论的及时性、正确性,影响着政府网络社会舆论工作的成效。
(三)培育引导自媒体平台舆论的专业意见领袖
自媒体平台,意见领袖在论坛、博客、微博上发表个人观点、看法,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较大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媒体舆论。意见领袖在引导自媒体舆论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意见领袖的培育和管理。通过建立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利用自媒体进行宣传并对自媒体的社会舆论进行引导,扩大传统意见领袖的宣传、引导范围。加强对自媒体平台意见领袖的管理。一些突发社会事件,意见领袖对社会舆论的生成、发展、趋势走向的影响很大。加强对意见领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意见领袖的理论素养;加强对意见领袖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高意见领袖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意见领袖的法律意识培养,提高意见领袖的守法意识。协调好不同意见领袖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共同促使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育自媒体平台的专业意见领袖,使他们具备对社会事件、网络舆论快速灵敏的反应力,掌握网络社会舆论的生成传播规律,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避免出现信息真空期,掌握“黄金四小时媒体原则”,对社会事件及时报道,对社会舆论及时引导,把有害社会舆论消灭在萌芽阶段。
注释:
[1]黄永林.网络舆论监测与安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