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2017-01-28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理想信念道德

王 萌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大量的内容,传统精神方面更是重视思想道德的修养,其传承的精神力量与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及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最终归宿。古有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了近现代国家面临灾难时,孙中山的“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抗战时期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无数英雄烈士的牺牲等等,无不把“救亡图存”作为爱国主义的核心。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重视整体精神,强调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其精神核心自始至终贯穿在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中,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

2.倡导和谐思想

中国儒家、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都体现了和谐思想的内涵。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身休养与人自身的和谐。老子倡导“知足”、“少私寡欲”,才能得到快乐与满足,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儒家重视“慎独”、“知耻”,才能谨慎行事,节制欲望,做出合乎规矩的行动。第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老子》中提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清静无为”等,这就是说在与人相处或治国理政时不要过于激化矛盾,要顺势而为;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民同乐”等,强调要与人为善,实现社会和谐。第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指要遵循客观规律,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3.伦理道德思想

儒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主流地位,其伦理道德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儒家重视家庭人伦观念,强调“孝”,即父母要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要孝顺父母,也讲求兄弟姊妹间要相亲相爱,但又有长幼有序的差别。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提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范畴。孔子认为“信”是立人之本,处于“五常”之中的最低层次,在与人相处时要做到重视承诺、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在商业往来中,也要诚信经营、“诚笃不欺”。

4.自强修身思想

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之一,主要表现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这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力量和中国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自身的修炼,提倡“修身”与“养性”的结合。就如儒家的修身思想,就是通过个体不断反省、追求高尚德行的方式进行自我完善,以求达到君子、圣人对“德”的要求,才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作用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其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等的学习与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公德意识与个人品德修养,培养“四有”新人。最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它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探析

(一)现状表现

1.理想信念淡薄,享乐主义滋长

理想信念就像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若理想信念匮乏,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于大学生而言,理想信念同样重要。其缺失主要表现为:不少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太空太远,不如现实的生活实在,因而过分注重实用性或安于现状。理想信念的淡薄会使大学生缺乏热情与动力,导致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如:学生逃课,考试挂科;沉迷网络游戏、社交;生活上追求奢侈、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等。

2.集体观念缺乏,利己思想严重

虽然现在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有些学生过分夸大个人价值,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甚至不惜损害集体利益以获取个人私利。比如:遇到问题,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得失,而不是集体的荣誉与个人的贡献,尤其是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还期望得到更多的回报;在与他人交往时,也带着利益的需求,而不是真诚地对待朋友、同学;在处理矛盾或分歧时,只注重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会考虑利益是否正当或进行换位思考,或必要时候适当做出让步。

3.意志力量薄弱,道德修养欠缺

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少大学生都没有体会过劳动赚取生存物质资料的艰辛,没有承担过生活的压力,这使得他们意志力量薄弱、不能吃苦,缺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在逆境时,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都较差,容易自暴自弃,甚至选择自杀的方式来释放痛苦。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来自现实的冲击,使得大学生虽然认可和崇尚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日常行为却脱离道德的要求。比如:校园里时常能看到乱丢的垃圾、公共设施的破坏、不文明的用语、偷盗行为、课堂秩序的混乱等等。其实这就是大学生个体并未真正地将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行为。

(二)原因探析

1.社会环境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种多元化思想,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淡化主流意识形态中保留的优秀传统道德。首先,西方的价值观念如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同时也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混乱,使其思想道德素质偏离社会道德规范和优秀传统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更是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对优秀文化的继承,使其不能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次,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见利忘义、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都腐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比如“扶与不扶”的问题,道德教育告诉学生应该扶,可某些事实却告诉学生扶的代价,因而很多大学生会选择漠视,或提前做好准备再行动。这就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判断与选择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高校不够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科技的发展使得高校对大学生的技术教育尤为重视,以及高校注重实用性与追求就业率的教育体制,使得在培养学生时的侧重点发生倾斜,对科技的过分强调,一味地追求高知识与高能力,忽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此外,高校注重教师教学成绩与科研成果的教师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功利心较为严重,只注重成绩而忽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学生时片面注重专业与成绩,尤其是本应该发挥教育与引导作用的传统文化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由于高校的忽视与教学方式的弊端,很难引发学生的重视与兴趣,课程应有的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3.大学生自身认知不足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再适应如今多元化的思想状态和现实状况,没有必要再去学习和遵循它。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全面认知的表现,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以及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引领和道德规范功能,易使中国人民丧失精神根基;另一方面,竞争与就业的压力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务实,只关注专业知识与能力,自觉忽视自身修养。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对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是不可缺乏的精神支撑。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高校加强重视,丰富形式

1.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度

要想更好地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高校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在制度体系上做出合理改变。第一,课程上的安排。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不应该只局限于文科生,甚至只作为文学院内部的必修课程,它应该被广泛地学习与普及,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与传统精神的熏陶,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第二,教学方式的改善。传统的以灌输为主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不能真正地喜欢这门课程并自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部分大学生会片面认为其没有现实价值,从而忽视自身道德修养中的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丰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如:社团、学生会等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增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此来发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力量。高校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报纸宣传、关于传统文化问题的辩论会,以及定期播放相关传统道德的电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如:举办有关儒家文化的讲座,可以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汲取儒家文化的“仁”、“和”等思想道德观念;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通过播放屈原、岳飞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此外,高校、教师等可适当组织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使大学生能够深切体味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来陶冶情操,完善思想道德素质。

3.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宣传教育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网络发达、信息繁杂的社会,大学生的生活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撑,因此,高校更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微博、贴吧、公众号等平台建筑自己的传统文化阵地,通过网络投票、网络故事宣传等途径来影响学生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念,以此来对大学生间接、隐蔽地进行传统文化精神引导,使其逐渐接受和认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深化认识,加强修养

1.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曾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大学生在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能因部分传统文化不符合时代潮流而全部否定,也不能全盘地吸收与学习,而要批判性地继承,更要不断地丰富其内涵与形式,与时代、社会相接轨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大学生也应该多读些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拓宽知识范围,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把握与深层次的理解,为培养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情感奠定基础。

2.崇德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崇德重德、尚德倡德,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应该将传统道德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与要求,只有真正地认可,才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大学生应该在优秀传统道德的规范下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强化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个人品德和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与纪律、制度的社会道德,这种道德行为的实践本身就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认可、信赖与弘扬,从而逐渐地影响周边的个人与群体,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道德影响力与感召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9-167.

[2]李程.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16-172.

[3]巴晓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72-75.

[4]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08):64-66.

[5]张燕.论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教育[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24).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理想信念道德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