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艺术设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效性研究
2017-01-28郭云飞赵国翔王利君
郭云飞,张 楠,赵国翔,王利君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给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特别是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注重就业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
一、存在的问题
综观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艺术设计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专业学科分类和课程教学体系,如服装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平面设计、装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染织设计、多媒体网页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书法篆刻等专业,这些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是,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还不够合理,这势必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相脱节,没有真正体现出“人才要以市场为需求、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步伐。综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授课内容更新速度慢,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设备和生产工艺也在迅速升级,市场上的各类建筑装饰材料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更新换代,从镀锌管到铜铝复合管再到PPR管,从普通抛光砖到玻化砖再到如今的“皮纹砖”、“微晶石”等,不同种类的材料,每年都在以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的速度更新换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的文化视野和审美需求,也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和交替。然而,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很多老师多年来仍在一直使用早期的教材,展示同样的课件,讲授同样的内容,课程信息老化、僵硬、死板,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是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生应用能力不突出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主要涵盖了要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广泛的知识面和宽广的设计视野,具备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具备熟悉市场运营管理以及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相对普通艺术类高校学生而言,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能力有偏差,在调查分析其原因时,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业基础比较薄弱,他们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系统的绘画训练,这些“零基础”的学生对绘画的形体塑造、明暗关系、色彩构成和空间透视等知识一无所知,他们对艺术设计的概念仅仅停留在画画和做手工上,在实际的学习能力培养上,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生先天不足的基础又得不到及时的营养补充和供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所学专业认识上的不足,学习能力差,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致使应用能力欠佳。因此,在针对艺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每一名教师需要面对的现实性问题。
(三)对学生应用能力缺乏有效的指导
一些专业教师在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他们大部分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实践项目,缺乏项目实践经验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认知,致使教学过程仍处于“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窘境,这种教学过程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形成桎梏。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需要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更应该为其提供宽松的实践学习机会,让教师能够有机会走进公司,走进企业,亲自参与一些项目的设计规划和施工建设,这样才能使教师更好地将知识技能反哺给学生。
二、构建和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也逐步受到企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为此,高校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设计制作能力、独到的首创精神和品牌意识、能够解决产品运作过程中具体问题等,已显得刻不容缓,这就促使高职教育要切实转变办学理念,积极调整、优化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和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有效提高就业质量。
(一)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搭建平台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在学生中组建若干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利用教学或课余时间,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教研,或为地方经济服务等项目的创新、创业活动。运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组建起各种形式项目的策划、设计、开发、制作小组,协同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一定的经费资助为保障,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提高专业技能为依托的教学实践方式,强调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团队协作机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和学习目的,切实改变教师的“添鸭式”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避免年级缺乏交流、师生缺乏交流的简单教学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果更加生动实效。
(二)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构建和创新以实践教学为目的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学徒制”模式与现今艺术设计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相结合,把传授给学生新的设计理念,与新的设计技巧、知识与学生实操进行有益的结合,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尽量贴近仿真工作环境的“工作室”,可以使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状况,实现了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融会贯通,同时还可以形成专业领域对外服务和经营的窗口,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真正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本职特点。
(三)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
工作室寓教学团队和育人团队于一体,为师生提供一个教学研究和实践锻炼的平台,在工作室中可以完全模仿实际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掌握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师生能够共同探究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前沿知识,延展自己的学识水平,拓宽自己的设计视野。
(四)使学生熟悉社会职场的运行规则
通过运行“工作室制”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知识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学生在设计管理、成本核算、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培养学生全面从事真实职业活动的能力。
三、加强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效性途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消费需求和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作为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创新的新要求,在专业建设方面要注重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把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主攻方向。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
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化的新技术和新手段进行知识更新,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创新和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进一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重组知识结构,切实改变目前高职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充分拓展学生思想上和理念上的设计内涵、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要以教研室为单位,下设教学“工作室”,以“工作室”为中心,把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做”环节统一安排到工作室进行,由课题组的专业教师专门负责指导学生实践,充当“导师”角色。在指导学生实践中,教师要针对项目情况,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分阶段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教学反馈、及时修定下一阶段的项目实施方案、实现互动式教学的良性循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状况,能够及时将教师所授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学有所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实践,拓展学生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视野,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认识设计与生产流程、学习管理与营销知识、掌握制作与实操技术,有效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驾驭市场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1.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制度。经过细致的考察比较,笔者参与了“工作室制”教学实验,将艺术设计专业30名学生按照其绘画基础、造型能力、色彩感觉、认知程度、学习状态等条件,分为3个团队,进行分类管理。不同团队都设置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并为其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最终培养目标。对于那些绘画基础和美学感觉较好的学生,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加入手绘类课程的训练,将其培养目标设定为动漫原画设计、快速手绘图表现、角色设计等方向;而对那些基础相对较弱、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则更多地加入了电脑制图类课程的训练,将其培养目标设定为PS图形制作、3D场景角色建模或CAD制图等方向;对于那些无绘画基础且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加入了建筑装饰材料施工、木工制作、PS图形修改等动手能力较多的课程训练,以增强其初级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工作室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对学生的各项资料进行系统管理,保证将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据可查,清晰明了。
2.多种授课模式并行。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具有诸多弊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明显,将他们放在同一个课堂里,用同一种内容进行教授,势必会使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影响他们的专业成绩和学习积极性。而“工作室制”的授课模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种“同一化教育”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增加远程网络直播课,视频录播课,团队案例解说分析课,小班实战教学等多种授课形式,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找到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想法,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促进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3.摒弃传统的固定教材。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中,教材的地位被弱化甚至摒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经典的项目案例,或刚刚完成的项目作为教授内容,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传统的由学习到练习的过程,而是学习和练习同时并行的过程,这样做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同时,“工作室制”的教学体系不再是分散的、平行的,而是整体的,主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所有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与最新的行业水平相吻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第一手资料,在工作后会更加游刃有余。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要多利用一些时间走出校园,参加与自己教授专业相关的社会培训,进入到各类公司中挂职学习,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同类工作室保持高度的互通和交流,确保第一时间知晓市场运动轨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学校则应该在资金和时间上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让他们有更加宽松的条件实践自己的教学设想,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学识又有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在“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中,学校只针对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制定方向,而具体培养方案,则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要突显教师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
结语
加强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效性,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创新,将传统的艺术设计类学科进行知识结构重组,创造一个开放式的、与行业岗位无缝接轨的实践教学环境,鼓励实现“教与学”两个因素的主动精神,进一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充分拓展学生思想上和理念上的设计内涵,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