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新策略

2017-01-28孙阳

职教通讯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五年制职校诚信

孙阳

五年制高职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新策略

孙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了转型期,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带给人们多元的感官体验,也带给五年制高职校德育工作培育和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课题。运用传统的德育方法和手段显然很难实现德育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凝练符合五年制高职校学生实际的核心价值观,开发多种体现教育民主化特征的德育活动载体,同时完善德育各种配套保障机制的德育新策略,可以让五年制高职校的德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达成更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

五年制高职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机制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的身心发展呈现矛盾状态,一方面,自主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挫折的承受力却不强。一方面,基本认可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个别热点问题及网络极端事件的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提出质疑。五年制高职校大多脱胎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还未真正逾越中职模式,没有较好的区分中职和高职学生成长的区别,或者仅仅考虑差别,而忽视了学生身心成长的连贯性,因此,导致德育低效,特别是在价值观上的知行脱节,迫切需要开发德育的新策略,形成德育的新生长点。

一、凝练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认同。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起点为初中毕业生,学生经历成长、成人和成才的过程。既不同于高中生,也不同于中职生;既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共性,也有五年制高职学生独有的个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中国的“普世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培育却不能忽略受教群体的特殊性。只有结合受教群体的年龄心理特征、成长规律、认知结构,将普世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凝练成适合其消化和接受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才能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一)理想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古人强调“立志高远”,现代社会的青年学生虽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但也要有“家国之志”。就目前而言,五年制高职学生需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成人、成长、成才的时期,恰恰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旨在号召大家树立共同理想。人只有确立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所以,“理想”应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德育工作也要鼓励他们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融合在一起,并在实践中将理想变为现实,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二)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要求,也是基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基础上的一种道德要求;既可以有效的培育现代公民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学生爱岗敬业、友善待人的个人情怀。五年制高职校以就业为出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诚信”,只有做到诚实公正、襟怀坦荡,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警戒线,才能更有效的将崇高的理想转变为现实。因此,“诚信”理应成为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三)敬业

职业院校的共性在于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尤其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思想道德方面要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一般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其中,“爱岗敬业”是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尽管“爱岗”是“敬业”的前提,但实际上,五年制高职校的学生在选择职业院校的时候还未成年,多数学生是由家长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的单方面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有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也渐渐发现自己对所学习的专业并无太大兴趣,这时,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职业当一项事业来对待,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因此,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核心价值观需要“敬业”作为条件。

(四)创新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人在人生事业发展上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从古至今,一个在专业行业领域有重大建树的人除了有卓越的非智力因素之外,卓越的“创新能力”也是其成功的必备因素。五年制高职校最终是要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人才,创新活动应是培养这种人才的动力。然而,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逐渐培养能够对信息社会庞杂繁复的信息进行储存、鉴别、提取、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信息社会,创新能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素质,也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追求。所以,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把“创新”作为必要准备。

二、开发多种德育活动载体

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如何使五年制高职下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深度和融入贯穿上下功夫,仅靠封闭灌输式的道德教育理论说较难以达成教育目标,形成价值认同。因此,要想达到知信相符,知行合一的认同效果,必须重视发挥德育活动载体的教育承载功能。

(一)多元创建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通常是学生自发组建的群众组织,让兴趣爱好相似的同学自主自愿的打破了年级、专业甚至学校的界限,在校内外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且能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社团中的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是规划者又是实践者;既能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其主体地位得到课堂所远不能及的肯定和发挥,又能通过感性直观经验,将学校德育课和专业课上习得的空泛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1]五年制高职校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很大的塑造性,他们对社会现实一知半解,但是又跃跃欲试的想涉足,看问题缺少足够的理性认识,但又总想要质疑课堂传授的德育理论知识。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强调,道德教育的方式应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倡导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在行动和反思的循环往复中达成经验的生长。要打破学生的疑虑,满足他们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强烈愿望,学生社团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诉求。且相比于学生会、共青团等学校的正式组织而言,社团相对较为松散,成员间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定位,更能体现民主的特征。另外,作为一个群众自发组织,其中也包含了大量人际互动,其间形成的同辈之间交往、互助、共同面对各种压力、解决困难的同伴经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也能形成以点带面的巨大效果。因此,五年制高职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德育教育功能,允许学生多元化的创建,诸如学习类、艺术特长类、技术特长类和公益类等各类别社团,对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很大实效。

(二)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倡导志愿者服务精神,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虽然,学生社团中有公益类的社团,但学校的公益活动并不完全由公益类的学生社团承担,上级教育部门、团中央也经常动员和布置各类学校完成志愿服务任务。所以,这里把其单独列为一项德育活动载体。“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理应成为五年制高职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一面旗帜和精神向导。在美国,志愿者的宗旨是“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做任何需要我们做的事。”中国的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但一经发起便形成燎原之势。五年制高职校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直接和社会接触,充分体察国情和社情民意,特别是在帮扶求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会使他们感悟身上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激发起爱国情感。与此同时,也会激起学生的奉献意识,唤醒其对志愿者工作的敬业精神,让其感受到这一工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当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对其意志力的磨练。毋庸置疑,志愿者服务很苦、很累,有时甚至遭到人的误解,但却能让未成年或刚刚成年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明白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在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并处处与人为善的品格。这个层面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品格的具体要求。

(三)开发利用网络文化产品

准确地说,网络培育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一种新的途径,但在践行和考量这种途径的时候,往往会外化成一些既成的网络文化产品,如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短信、网络动漫、网络广告、网络文学作品和网站服务等。[2]所以,逆向思维思考,恰恰可以把网络文化产品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作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有效载体。对五年制高职校的学生而言,他们身处网络信息时代,既没有高中生繁重的学业,也没有中职生转瞬面临就业的紧迫感;既没有大学生成熟稳重的年龄心理特质,一时之间也难以建立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执着追求。外事不决百度一下,内事不解谷歌一番。手机和网络已然逐渐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陪伴。但挑战和机遇向来都是并存的。五年制高职校的德育工作恰恰可以把其作为一个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平台,组织一些能迎合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兴趣爱好的活动,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开发出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网络文化产品。比如,确定一个主题“法治”,动漫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专业设计法治教育网络,美术设计专业可以制作网络广告,计算机专业可以设计网络游戏,文秘专业可以举办提高普法意识的网络短信大赛或创作响应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将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一种德育工作常态,设立专门的网站,上传优秀网络文化产品,让学生自由下载和学习。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更主动的获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信息,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三、完善各种德育配套保障机制

机制是制度的具体化。人们制定和构建制度后,要靠机制的形成来保证制度的执行效果。[3]因此,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虽然可以根据探讨出的新策略、新方法、新途径,制定出各种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但真正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的认同,做到知行合一,还是要靠形成和完善各种配套机制来保障最终德育的实效性。

(一)形成诚信奖惩机制

五年制高职校德育立足于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才能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培养一代新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仅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制度。但制度的功效却要靠机制去实现,即只有当制度形成了机制,人们可以主动的趋向制度目标时,诚信制度才算真正建立。对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解决能使学生具备逐步趋向诚信制度目标的动力问题。这种动力往往主要来源于一个人的观念、利益、习惯、情感和理性。只有形成诚信奖惩机制,才能有效驱使动力的产生。具体而言,可以给每位学生建议自己的诚信档案,并把档案里的内容直接和学生日常常规行为考察、德育综合考评、学风考纪要求、学生入团入党条件、毕业论文撰写等要求挂钩。让学生意识到失信行为一定会被记录、揭露和惩戒,人格破产对自己未来的前途和事业影响巨大。同时,让诚信惩戒和诚信褒奖形成联动效应,对五年中从未有过包括迟到、早退、旷课和作弊等不良诚信记录的学生,除具备各种评优评先的资格外,毕业前可以颁发相应的“诚信标兵”荣誉,让其成为学生自身的信用标签,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参考。

(二)形成专业激励机制

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时代性、实用性等特征,跟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更重视实践教学。职业院校一般校内都设有相应的实训室、实践基地,或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完成既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五年制高职校对学生成才的要求比中职学校要高,由于接受的是初中毕业生,因而,也必须完成对学生基本文化理论知识教育,但最终还是秉持技能本位的教育。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德育应该起到辅助功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敬业”的具体要求。五年制高职校应主张德育管理部门联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建立和形成专业激励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教务系统应调查各专业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2)由德育管理部门号召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发展活动,这样做可以激发其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激发其好奇、探究和实践觉悟;(3)对学生选择的专业发展活动进行整合,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专业发展常规比赛活动和每学年的时代特色比赛活动,设定不同奖项。其间,要注意坚持活动全员参与与精英培养相结合、基本技能教育和时代特色教育相结合、自主研发方式和合作探究方式相结合、自我内在激励和学校外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4],由教务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估。整个过程,需要德育管理部门在学校营造良好的专业激励氛围来保证最后比赛活动的实效性。

(三)形成职业培训机制

一般的职业院校都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但大多是针对教师继续教育而言,缺少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安排。然而,转型期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不断灌输给人们的竞争观念,现代社会高强度的生活节奏,对每一位职业人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有夯实的人文素养基础;既需要有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危机的公关能力,也需要有健康的身心体魄来应对未来职业和家庭带给自己的双重考验。所以,五年制高职校并不仅仅是培养一个个技能匠人,而是能面对未来任何挑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育工作最终的育人目标。但教务部门的教学计划都是针对大众化的教育,即要完成最基本的技能和人才培养教育。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完成现代社会提出的人才培养的高难度的课题要求。因此,五年制高职校德育工作要达到既定的德育目标,还需要联同培训部门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共同建立和形成针对学生成人、成长和成才的职业培训机制。要体现培训的实效性,需做到以下三点:(1)注重培训施教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仅有本地、本校的专业教师,还可以邀请国外、国内各地职校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开拓大家眼界,提高专业兴趣,培养敬业意识;(2)注重培训内容的综合化发展。除了专业技能培训,还要涉及职业法律、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外语及计算机甚至调节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理论,这就需要德育部门发挥巨大的联动作用,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3)注意培训方式应具有自主选择性。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不足或特长,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适当的培训内容的选择,既可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也避免资源的浪费。

[1]肖凤翔,鲍敏.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职教论坛,2016(9):26-29.

[2]关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80-81.

[3]李景鹏.论制度和机制[J].天津社会科学,2010(3):49-53.

[4]洪浩.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6(2):117-119.

[5]桑光淇,刘正良.美国职业培训制度运作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83-87.

[责任编辑 李 漪]

2014年度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无锡市五年制高职校德育新思维研究”(项目编号:J/D/2014/021)

孙阳,女,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1

A

1674-7747(2017)14-0070-04

猜你喜欢

五年制职校诚信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项目效果测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