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朝“四夷之乐”
2017-01-28姜依
姜 依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论唐朝“四夷之乐”
姜 依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首先阐明“四夷之乐”音名的由来、含义,进而对《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所载“四夷之乐”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窥探唐朝大力吸纳周边诸国之乐的状况。
唐朝音乐;音乐志;四夷之乐
一、四夷之乐
传说五帝时期有许多少数民族,西周时把边疆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四夷”,边疆少数民族在与周王朝的交往中,他们的音乐被记载于周朝典籍中,《周礼·春官》载:“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所谓“四夷之乐”是指非汉族的其他民族的音乐,即如史书记载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四夷之乐。
二、四方之乐,大聚长安
本文所指“四夷之乐”实指唐太宗时期承于前朝的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由境外传入中原地区的国外音乐及边疆小国所献音乐。现将唐朝吸纳周边诸国之乐的状况及其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东夷之乐
朝鲜半岛自古就有高丽、白济、新罗三个国家,即现在之朝鲜、韩国一带,古称“东夷”。在唐朝时该地的音乐就称“东夷之乐”。
1.高丽乐
唐九部、十部乐中的一部。高丽即今朝鲜地区。公元436年北魏征服北燕,得冯氏政权的高丽伎,传于中原。《旧唐书·音乐志》载:“高丽乐……乐用弹筝一、搊筝一、卧箜篌一、竖箜篌一、琵琶一、义觜笛一、笙一、箫一、小筚篥一、大筚篥一、桃皮筚篥一、腰鼓一、齐鼓一、檐鼓一、贝一。”
2.百济乐
百济乐是外族音乐。百济即今朝鲜半岛西部。《旧唐书·音乐志》载:“乐之存者,筝、笛、桃皮筚篥、箜篌、歌。”其中记载的百济乐器筝、笛、桃皮筚篥、箜篌,都是在百济灭亡以后的唐中宗、开元时期在宫廷中使用的一种杂乐,也说明百济音乐已成为唐朝宫廷音乐之一。
(二)南蛮之乐
中新生代时期,特提斯洋壳和次洋壳依次向北运移,龙首山拱断带遭受强烈挤压,发生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构造变形,将龙首山拱断带切成菱形,形成菱形断块的构造格局。
1.扶南乐
在唐十部乐中与“天竺乐”有关的乐种。扶南即今泰国、柬埔寨一带。《新唐书·礼乐志》所载十部乐中,无扶南乐。《旧唐书·音乐志》:“炀帝(杨广)平林邑国(公元605年),获扶南工人及其匏琴,陋不可用,但以天竺乐转写其声,而不齿乐部。”不齿乐部,即不将其列入乐部序列。扶南的节目是“舞二人,朝霞行缠《新唐书》作“以朝霞为衣”),赤皮靴。”因为不立乐部,没有本乐伎的伴奏,就用天竺乐“转写其声”。
2.天竺乐
唐九部、十部乐之一。天竺即古印度。传入隋代的天竺乐是古印度音乐的一支。《旧唐书·音乐志》载:“天竺乐……舞二人,辫发,朝霞袈裟,行缠碧麻鞋。……乐用铜鼓、羯鼓、毛员鼓、都昙鼓、筚篥、横笛、凤首箜篌、琵琶、铜拔、贝。毛员鼓、都昙鼓今亡。”服装中有僧衣袈裟,应与佛教音乐有关。印度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大约在三国以前,但乐伎之来始于晋代。
3.骠国乐
骠国乐,外族音乐。骠国即今云南西部与缅甸边境。《旧唐书·音乐志》载:“贞元中,其王来献本国乐,凡一十二曲,以乐工三十五人来朝。乐曲皆演释氏经论之辞。”其乐曲内容多与佛教有关。《新唐书·礼乐志》记载了《骠国乐》在成都的演出情况:唐“十七年……至成都,韦皋复谱次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以献。凡工器二十有二,其音八:金、贝、丝、竹、匏、革、牙、角,大抵皆夷狄之器。”其中记载了骠国在贞元年间进献国乐,演奏的曲目有十二首,二十二件乐器,来朝乐工三十五人,可见阵容强大,配器繁多。
(三)西戎之乐
唐十部乐之一,高昌即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隋七部乐、九部乐中,无高昌之名,到唐太宗时才专立乐部。《旧唐书·音乐志》载:“高昌乐……乐用答腊鼓一、腰鼓一、鸡娄鼓一、羯鼓一、箫二、横笛二、筚篥二、琵琶二、五弦琵琶二、铜角一、箜篌一。箜篌今亡。”
2.龟兹乐
南北朝、隋、唐间所传龟兹故地(今新疆库车)之乐。在隋、唐七部、九部、十部乐中专设有“龟兹伎”或“龟兹乐部”。《旧唐书·音乐志》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唐代宫廷设“胡部”以后,龟兹乐便是胡部诸乐之首,从所用乐器可看出疏勒、高昌、安国、康国、天竺、扶南等乐大都是龟兹乐队的缩小形式。《旧唐书·音乐志》载:“龟兹乐……竖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横笛一、箫一、筚篥一、毛员鼓一、都昙鼓一、答腊鼓一、腰鼓一、羯鼓一、鸡娄鼓一、铜拔一、贝一、毛员鼓今亡。”
3.疏勒乐
唐九、十部乐之一,疏勒西域国名,今新疆疏勒、英吉沙二城。北魏平定北燕时得其乐。《旧唐书·音乐志》载:“疏勒乐……乐用竖箜篌、琵琶、五弦琵琶、横笛、箫、筚篥、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共乐工十二人。
4.康国乐
唐九部、十部乐之一。康国即今中亚撒马尔罕附近。著名的“胡旋舞”出于康国乐。《旧唐书·音乐志》载:“康国乐……乐用笛二、正鼓一、和鼓一、铜拔一。”共乐工七人。
5.安国乐
唐九部、十部乐之一。安国是中亚古国即今布哈尔地。北魏平北燕时得其乐。《旧唐书·音乐志》载:“安国乐……乐用琵琶、五弦琵琶、箜篌、箫、横笛、筚篥、正鼓、和鼓、铜拔、箜篌。五弦琵琶今亡。”
(四)北狄乐
北狄乐是古代北方民族在马上吹奏之乐。《旧唐书·音乐志》载:“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乐本是行军之乐,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鲜卑族自汉以来世居北部与西部(今西伯利亚),吐谷浑自东晋以来自今辽宁西迁甘肃、青海之间,部落稽今晋北、陕北一带。唐朝以前“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已成为我国古代鼓吹署的一部分。
唐朝音乐艺术的灿烂辉煌,乃是根植于唐太宗开明而宽松的文艺政策,继承魏、晋、南、北、隋朝音乐,又吸纳周边来献者,诸国之乐,大聚长安,正所谓“纳四夷之乐者,美德广之所及也”。唐朝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呈现出“以我为主,多元并存”的状态,反映出唐朝在音乐文化上的强大自信。
[1] 刘蓝.二十五史音乐志第二卷[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Z].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