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2017-01-28杨明刚

职教通讯 2017年26期
关键词:供给职业院校政治

杨明刚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杨明刚

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梳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要素、现状,结合工作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多元、分层分类的创新机制,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职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供给侧改革

作为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理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思路,供给侧改革理论“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思维”。[1]供给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重在提高供给质量,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使得供给要素配置合理化,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提出以后,引起高度关注并成为社会热词,经济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对政治、教育等与社会紧密相连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借鉴“供给侧改革”思想理念,适时作出调整回应,不断创新实践。

一、供给侧改革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供给侧改革重在提高供给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途径,更应注重供给质量,努力打造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服务精品”。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思潮多元、舆情多变等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借鉴“供给侧改革”思维,紧跟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克服面广量大的困难,避免流于形式,重视个性化、特色化、针对性的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更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供给侧改革关键在于满足需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给养,应强调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服务于学生个性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学生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千篇一律的采用灌输式教育,而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成人、成材,变灌输教育为唤醒教育,唤醒学生的存在感、价值感和责任感,不断向浸润式教育转变。更加突出有针对性的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实现“有效供给”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更好满足受教育者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人生出彩机会。

(三)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

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供需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活动实施,内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外化为受教育者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要具有足够大的引领作用,通过供给的引领,唤醒受教育者内在需求的提升,内在需求的提升同样倒逼供给的不断优化,从而形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供需螺旋式提升的动态平衡。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要素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其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战略思维。分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要素,是提供思想政治教育输出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辅导员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重要元素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主要目的是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等,转化为每个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这就要求辅导员有效组织实施,引领学生接受、启迪学生心智、督促学生实践,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和需求。关于辅导员在职业院校中肩负着除教学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事务,在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新增加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和研究宣传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形成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使高校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对应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岗位需要,辅导员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重要元素。

(二)教师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育人职责。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通过课堂和课堂外两个时空的有效衔接,实现了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三)企业指导老师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特色要素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会有半年或者一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采用校企共管,共同育人模式。顶岗实习是学生真正踏入社会前的校企共同育人的缓冲区,由于学校环境和工作单位的反差,学生在实习期间往往有很大的思想波动,在这个时期,尤其需要加强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和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习机构实际上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在这个时期把思想政治教育延续下去,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2]企业指导老师在顶岗实习阶段与学生接触最多,给予学生技能指导的同时,还对其职业素养、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塑造和引导。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讲,企业指导老师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特色要素。

(四)学生社团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包括学生组织)通过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和交流能力,学生的诉求能够更直接的反馈到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中。学生社团的活力和张力对学生思想和道德素养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内驱动力。[3]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活动的组织、参与、实施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软要素”

文化是通过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等柔性力量,进而陶冶性情、浸染习气,就像生活中的空气,既无形又必须。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既感受不到灌输式的强制,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实现教育与受教双方朝着既定的社会规范和核心价值体系相向而行,达到和谐境界。因而,文化建设作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软要素”不可忽视。

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现状

借鉴供给侧改革思维,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优增效,分析梳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现状,问题主要集中在供给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分配等三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要素不平衡

前面分析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要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学校和企业两个层面、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虽相对全面,但是各供给要素间不平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育人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各供给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辅导员队伍由于所学专业及工作以后的教育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实践不足,导致整体素养不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2)教师队伍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平时缺少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沟通,育人方面整体效果较差。(3)企业指导老师虽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特色要素,但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4)学生社团平时忙于具体事务,缺少理念引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不明显。(5)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来影响学生的道路还很漫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结构不合理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核心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理论教育;另一方面是实践活动,基本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目的是激发或引导学生的高层次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理论教育照本宣科,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真正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更无法满足“95后”学生的现实需求;实践活动载体相对单一,难以有效激发或引领学生需求;理论和实践融合深度不够,存在“两张皮”现象,脱离实践支撑的理论灌输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还占很大比例。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分配不均衡

要想有针对性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大而全,搞大锅饭,没有充分考虑到职业院校生源多元化特点,也较少关注到如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贫困生等不同群体,距离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学生获得感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综上分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现状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供给要素投入虽高,但效益较低,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供给效益;理论和实践融合程度还不够深,要进一步补齐短板;供给的针对性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强化精准施教理念,做到点面结合,不断创新实践。

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一)树立多元共治思想,提高供给要素本领

职业院校只有从领导决策层、职能处室执行层到院系和学生的操作层都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共治理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各供给要素的作用发挥,上下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思想的统一,是具体实践的基础。针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要素特点,提高供给要素本领的途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构建校企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是校企融合、工学交替,这就决定了学生有半年左右时间是在企业实践岗位上度过。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在校企合作中明确校企双方指导老师职责,做到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提升两手都要抓,重点关注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工作实践提升技能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具体,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崇德尚德的综合素质。

2.建好课堂内外两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上下功夫。课堂上增加案例和互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搭建学生交流发言提问平台。课堂外要贯彻全员育人理念,尤其要发挥好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在日常事务处理中,将思想政治通过浸润式教育、服务和管理深入到学生心田。

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职业素养。在全员育人理念下,全校教职员工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和传播者,从校领导到普通教职工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将所有教职员工梳理分为三类队伍,分别是管理队伍、教育队伍和服务队伍。对应三种不同的队伍,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不同的职业素养要求。管理队伍主要是校领导、职能处室领导及工作人员,在制定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要树立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校情、学情实际出发,为学生发展搭建好平台;教育队伍主要是教师,要注重学习先进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理论实践和政治素养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服务队伍主要是学工人员、后勤人员等,这支队伍与学生接触最多,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以学生诉求为导向,做好菜单式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教育和引导。三支队伍协同形成合力,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成人、成材、成功提供给养。

4.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高境界,学校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供给要素。文化氛围营造是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管理模式、教职员工精神面貌和学校办学历史积淀的优良传统、学校的楼宇命名、校园景点布置、一草一木等都发挥着对学生思想政治浸润式的教育功能。在楼宇设计和文化布置中渗透企业文化,将优秀的合作企业文化宣传移植到课堂中、走廊中,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淮安,发挥周恩来故乡的文化影响,在校园内设计海棠园,用周总理精神引导教育学生,开展“周恩来班”创建评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的软实力。

(二)借助融媒体传播,推动供给提档升级

青年学生作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运用者,他们更多依靠互联网和新媒体了解和掌握信息,其思想认识和价值追求更容易受到网络思潮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4]思想政治教育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就要在教育传播的方式上创新实践。课堂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不容忽视,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学习新知识,借助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理论灌输,借助翻转课堂,增加师生之间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课堂外的碎片化时间要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充分发挥好新媒体作用,构建学校、职能处室、院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的微信矩阵,更好适应当今学生特征,用生动鲜活的声音、视频、图片和文字讲好思想政治教育故事,聚焦热点、关注难点,系列化推送学生关注的问题,实现学生在手机终端的即时学习、交流和互动。通过整合传播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时空覆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提档升级。

(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多维助力学生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人的认知、理解和接受都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在具体实践中更加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点、线、面三个维度结合统筹推进。面上重点是普适性的理论教育和活动实践,如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关注的是全体学生。再深入一层就要细分学生,按照学生不同分类和需求加强教育引导,如学生党员要重点强化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干部要重点强化组织、协调、服务的培训,困难生要重点开展“三观”教育和自信自强方面的引导,等等。还有其他不同的学生群体同样要搭建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载体、有所侧重的选取教育内容,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生的“线”这一层面开展的特色做法是引入人生导师制,通过选拔人生导师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匹配对接,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生活引导、价值劝导”等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人生导师相互融合的育人机制,有效弥补面上教育实践相对宽泛的短板。再深入一层就是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助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成人、成材、成功。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工作中树立“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结果导向”,开展“五导向”素质提升工程,每个学期初通过收集学生的需求和目标,深入研究分析目标与现状的差距,针对需求开展菜单式教育服务,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在校三年时间内有成功出彩的机会,评选“千日成长之星”,覆盖学生学习、活动、特长、素质等方方面面,让学生能够增强信心,收获希望。通过点、线、面三个维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工作实效,助力学生成长。

[1]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03-16(16).

[2]燕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35-37.

[3]张晓曦,王克婴.供给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视角[J].经营与管理,2016(9):143-145.

[4]张东伟.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6):125-127.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思政研究重点课题“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杨明刚,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711

A

1674-7747(2017)26-0068-04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供给职业院校政治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