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山西民歌

2017-01-28尹梦瑶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民歌方言山西

尹梦瑶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山西民歌

尹梦瑶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山西地处华北高原,位于黄河中游,过去生活艰苦且交通不便,高亢激昂的民歌就成为了山西人民交流、宣泄情感的方式之一,也是历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形式愈发多样化,山西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保护与传承工作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艺术特征;保护与传承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可追溯千年,民歌是人类早期社会生活中最早出现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山西过去人民生活艰苦,且交通不便,诸多因素使高亢激昂、苍凉厚重的民歌成为山西人民之间交流与宣泄情感的方式之一。山西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形式的不断变化、多种艺术的交汇融合等原因,山西民歌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成为当务之急。

一、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发展现状

山西各地民歌种类繁多,依体裁可大致分为五类,分别是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状况以及语言风俗的不同,因而在民歌的音阶调式、旋律特征、结构节奏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各个地区不同的地方色彩。

(一)艺术特色

种类多样的山西民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鲜明的地方特色。调式多以徵、商调式为主导。调式分布与数量多少的形成,除音乐自身发展外,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历史文化、语言风俗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从而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艺术特征。山西晋北一带,土地贫瘠,人民生活艰苦,而当时由于内蒙西部地区劳动力缺乏,地广人稀,“走西口”便成为了旧时期晋北地区人民特殊的求生方式。两者的旋律结构相似,多以“双四度框架”为基础,音程上多出现大跳,旋律有高亢嘹亮而悠长舒展,苍凉厚重却不失曲调悠扬。山西方言也是作为山西民歌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其特征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叠词的大量使用;二是具有即兴性;三是浅词意深的方言土语。

(二)发展现状

山西民歌是山西省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鉴于其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多项音乐种类、形式被纷纷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音乐形式的多样化、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等因素,山西民歌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在演唱人数与听众的减少、传承人的相继离世以及人们忽视了民歌传承的重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山西民歌逐渐走向了衰亡的趋势。多种因素夹杂下,山西民歌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两难的处境:若坚守传统,但在多种音乐形式并存的时代,民歌的形式与内容会相对落后,而缺少当今社会广大群众对于新兴音乐形式的追求;若改编创新,民歌新作,适应了当前音乐发展的新需求,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经受了种种发展的阻碍、困境,山西民歌的衰亡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歌词内容没有突破,二是创作背景逐渐淡化;三是对传统歌词的完全改造或摒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承与保护

(一)发展困境

语言是构成民歌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对民歌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无论是演唱少数民族音乐还是汉族民歌,其语言大多是建立在当地的方言之上。中国多民族的语言、多地域的方言,不仅在综合艺术的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还在此之中参与了音乐的形式表现,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价值。语言是歌曲的载体,方言则是民歌的载体。在积极推广普通话的今天,语言的统一虽有利于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地区方言、俗语的特色化发展。在寻找语言共性的同时,失去了保护各地方言的特殊性和个性,山西民歌也在此基础上逐渐呈现出衰弱的趋势。就目前所演唱的山西民歌来看,虽有大量的年轻歌手开始加入山西民歌的演唱行列之中,但大多在演唱时使用普通话,摒弃了原有的方言唱词,且唱法及表演风格上完全脱离传统民歌的表演形式,失去了山西民歌的传统音乐色彩与独特的艺术特色。除方言是影响山西民歌发展的因素之外,保护与传承工作也是山西民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传承文化形态与保护的问题中,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口传心授”是作为民歌最重要、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唯一的“文本”。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民歌在民间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笔者认为山西民歌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新老歌手青黄不接;(2)演唱形式趋向商业化,失去传统民歌色彩;(3)民歌文本缺失,保护工作不及时等。新中国成立后也开始陆续出现如《晋中歌谣集成》、《左权歌谣集成》等集成,这些集成的出现同时也为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当下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相关文化推广政策并开展以“山西民歌”为主题的讲座、音乐会、展览活动;社区及学校等工作单位可通过社团活动、“走进社区”、“民歌进校园”等活动在宣传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外,同样也在群众中建立了对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民歌,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道远。收集和整理山西民歌是记录民歌历史及文本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发展新民歌的基础之路。但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继承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下,使山西民歌在不断发展中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枚奇葩。■

[1] 王立国.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实践探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3.

[2] 时爱华.山西民歌的发展困境和传承[J].新乡学院学报,2014,07.

猜你喜欢

民歌方言山西
方严的方言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方言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