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音乐理论课如何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2017-01-28严家祺肖剑菲
谭 春 严家祺 肖剑菲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浅谈高校音乐理论课如何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谭 春 严家祺 肖剑菲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音乐理论是我们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但现在很多高等音乐院校及学习音乐的个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视度不够,使得音乐理论课的教学难以开展,学生对其也没有兴趣。而“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音乐理论课教学又将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本文立足于对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相关教学方法的讨论,以期在地方高校转型下,音乐理论课教学可以取得好的成效。
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方法;适应转型发展
一、云南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归纳
“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是一组课群,分为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史论三大类。音乐理论是为音乐欣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进行的一种准备。”以云南高校音乐教育来说,基础理论课程有基本乐理、艺术概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以及中西方音乐史等。我们不管是学习声乐、钢琴、作曲、指挥,还是对音乐理论进行研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1、基础理论:如果把音乐比作是玩游戏,那基础理论知识就好比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包括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译谱,及一些“概论”(艺术概论,民族音乐概论等)。就进入音乐学习的第一步——基本乐理而言,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发展音乐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如果我们不具备基本乐理能力,音乐学习将无法进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乐理知识,是在为更深一步学习创造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术理论:是重要的工具学科,它建立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主要有作曲理论、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音乐课堂教学技能、MIDI技术、音乐论文写作,音乐教育学等。云南省的高校音乐,绝大部分是师范类学科。就以师范类音乐学习来说,技术理论除了音乐中自身的技术理论,还要学习课堂教学技能,而我们也只有把技术学好,才能将其授予他人。学好技术理论,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好地分析一首作品。
3、史论:音乐教育也属于审美教育,当我们欣赏、感受某个音乐作品时,音乐常识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如:中、西方音乐史,外国民族音乐史等。先得了解一定的音乐常识,才能深入了解学习中西方音乐史名作赏析,否则给一个中世纪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让分析它的特点,你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二、课程设置及特点
1、具有递进性。音乐理论知识,尤其是基础理论是学习其他音乐内容的基础,因此,高校音乐在大一入门时,先学习基本乐理及艺术概论,为以后的“游戏”先熟悉掌握游戏规则,为更深入一步的音乐学习创造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游戏规则之后,开始游戏,将接触到技术理论课程,如本校的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它涵盖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从基本乐理到和声,曲式。同时了解一些民族音乐概论、音乐史等。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有着从基础到综合的递进性。
2、具有间接联系性。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从教学活动联系来看,各学科间都有着联系,比如民族音乐概论会讲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它能支持音乐课其他课程的实施,成为音乐课程的素材,这也可理解为各科理论课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也充分认识到音乐理论课程中会用到相同的重要,比如多声部分析和音乐史中可能都会去分析其音乐家的某个作品,在当前情况下,音乐理论课程或是其他音乐课程资源就有多种利用价值,也能从不同角度,体现不同用途,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它。
3、具有广泛深刻性。音乐理论课程既是广泛的,同时又是具有各自的深度。音乐理论课内容广泛,从识(记)谱法,到音乐要素常识,作曲理论知识和其他各种音乐常识,甚至是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技能等。基础理论,就认真打好基础,技术理论,是要认真学技术,学好才能用。史论的学习则是能提高我们的美学修养,促进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培养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去探索音乐文化。
三、音乐理论课教与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特点:不喜欢音乐理论课,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老师上课就像讲数学,尤其是乐理,枯燥死了,想睡觉。每节课的教学程序都是一样的,基本都是按课本走,有时一节课都在唱视唱、打节奏。不是小组唱就是男女生分开唱,或者全班唱。一点也感觉不到音乐哪里美。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乐趣。一到复习周就得看那一大本一大本的音乐史,很难体会其中的内涵;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教材内容空洞;对课程有着观念上的误解。
2、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一是教学方法死板;二是难以结合实际,讲得太繁杂。填鸭式的教学仍然存在,三是没能和实践相结合,与应用型转型发展相脱节。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如下:
(1)教学模式单一。对不同的受众和不同的课程,教师应该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音乐生,他们与文化生不同。然而,许多高等音乐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掌握这一点,有的教师无法根据音乐理论课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等音乐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反而会影响音乐理论课堂的进步与发展。
(2)理论课中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音乐理论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要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常识,还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有创造性的音乐学习思维。然而,大多数音乐教师只认识到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没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加大了音乐理论课的单调性。
(3)音乐理论课课程多而繁杂。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之后,还要学习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概论。学习了西方音乐史,还要学习外国民族音乐概论。内容也比较空洞。
四、音乐理论课教学现状
1、加强音乐理论教学的灵活化。教师应更新个人音乐理论教学思想,认识到多样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性。音乐理论课本就枯燥,教师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在音乐理论课堂中的共同参与。
2、重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音乐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不应都照课本讲,应让学生学会思考、创新、举一反三。
3、对于“概论”、“史论”繁而杂的问题,应筛选重点来讲,其他的可以作为阅读作业。
4、课程改革构想: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第一年合并为一个学科,第二年独立而来,但教师必须是同一个。前者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后者是其巩固,二者紧密相连,但乐理学得差不多以后,可以将其分开,增加课时。
五、结语
“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音乐理论课教学学习本就不易,何况要使音乐学专业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结合实际需要,对音乐理论课课程、内容删繁就简,选择学生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一味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宽度。大胆创新,在切切实实的教学实践中体现思想的更新,观念的转变,使改革真正落在实处。使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课在拓宽知识的前提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使沉闷、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音乐理论课适应新形势下的应用型的转变。■
[1] 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 李重光.基本乐理[D].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晶.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 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6]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硕士论文集[D].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昆明学院科研课题基金项目研究成果(XJW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