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类专著编修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7-01-28牛艳华
文/周 玮 牛艳华
史志类专著编修体系研究与实践
文/周 玮 牛艳华
“以档案编研理论为依据,以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史志类专著编撰实践为佐证,对史志类专著的编修体系进行了多方位的效能分析,全面论述了史志类专著编修体系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应用与验证实践,总结了该项目的创新点和现实意义”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飞院)是我国目前唯一集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民用飞机、运输机和特种飞机设计研究于一体的国家级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在一飞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成立了院史编辑部,对一飞院走过的五十年历史进行记载、完善。史志类专著编修体系是一飞院院史编辑部在编撰《院史》和《大事记》过程中逐步建立并逐渐完善中固化下来的,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支持编史工作的组织架构、组织管理方式、编写体例、编写内容的遴选和史料的选用原则、装帧设计、编辑出版、提供利用等一整套的保障机制。经过验证,该体系科学、合理,在理念、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有创新之处。
组织领导体系的建立是编史修志工作的根本保证
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形式及手段对档案资料编研活动进行控制,按工作目标实施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其具体内容包括确定组织形式,制定工作制度,进行组织协调。编撰院史是一项内容多、篇幅大、涉及范围广的编研任务,由于工作量大,延续时间长,一般要成立编委会,编委会设主编、副主编、编委、责任编辑,主编负责组织、协调,副主编协助主编工作,编委分工负责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确定编研工作的组织形式后,还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制定并实行岗位责任制,使编研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档案编研工作组织管理的内容,在编撰院史时,一飞院组建了相应的修史机构,明确了领导责任,从组织形式、人员构成、人员分工及工作考核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在设立院史编委会、成立编辑部、组建编辑班子之外,还组建了院史素材搜集、整理、初稿编写团队。编撰团队人选或是院史、大事记所涉及的各个阶段、各项事件的亲历人,或是现阶段从事相关工作的知情人,由他们担任第一作者,对《院史》和《大事记》初稿编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院史编委会的建立,是院领导对编史修史工作重视的具体体现;成立院史编辑办事机构,是加强院史编写过程中沟通协调的重要渠道;编辑部的设立,增强了编修工作的支撑力度;选派院级专务任总编并主抓院史工作,任命院办主任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加强了对院史编写工作的领导;组建拟稿和编辑团队是完成编写院史的保障力量。总之,一飞院编史修志组织领导体系快速和有效的建立,为实现“一套班子,两项任务,一个目标”(健全一套组织人员系统、完成《院史》和《大事记》两项专著的编修、为研究院留下一笔丰富的科研生产史料)的编写规划提供了根本保证。
科学严谨的顶层规划和严格的考核机制是编史修志工作的立身之本
档案编研工作的计划管理就是把工作内容用计划固定下来,通过执行计划来控制工作进程,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样,在史志类专著编撰过程中,合理可行的计划是保证史志专著编撰质量的先决条件。这里的计划具体指编修大纲的编写、编修体例的确定、编撰计划的制定。编修大纲对修史全过程起到了宏观控制、调节和指导的作用;体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史志的写作质量;编撰计划将任务分解到人,节点明确,确保了院史编修工作正常进行。
除了遵循以上编研工作中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更好地界定编修人员的责任,规范和完善编写体系内容,一飞院在院史编撰过程中,将编修的全过程设置多个相应的节点,将进度安排、编写质量与考核机制挂钩,将编修与管理挂钩,形成了一套编史修志的监管体系。
在流程上,编修工作注重有组织、有执行、有过程、有结果、有考核、有修正,形成了一套设置有序、有始有终、闭合完整的考核体系,并将这种考核机制应用到编史修志的全过程,加强控制,保证了院史编修过程的无缝对接,确保了院史的编修质量。
严格过程管理是确保编史修志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编撰过程中,为严格过程管理,编修初期进行样稿评审,中期进行检查,终稿时进行评审,每个阶段严格管理,为院史的编写质量提供了保证。
编写之初,为了及时纠正编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规范和统一编写方法,召开评审会对样稿进行点评,纠正写作误区,明确写作方向、写作注意事项、谋篇布局以及相关要领,为下一步编撰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编写过程中,组织召开院史编辑工作中期汇报会,院领导到会并听取汇报,对编辑组提出的问题和困难逐项解决,使编辑人员明确下一步的编撰要求和努力方向。在完成最后一轮的统稿,即将送版印刷时,召开终稿评审会,主编对文稿的密级界定、印刷数量、发行工作等问题提出建议,在终稿得到全体编委会成员一致通过之后送交印刷厂印刷出版。
此外,还建立了层层审批制度。撰稿人在广泛查询、核实史料,据实撰写的基础上,按《院史资料审批单》走流程,由主管专业副总师对其准确性、真实性进行确认,再由部门领导对所写内容进行全面审核,重要的内容交由主管院领导审核批准,并签字确认。责任编辑、编辑组长、总编各司其职,协调解决编撰过程中的争议,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编写工作效率。
在编写过程中,为了确保编写进度和质量,一飞院还将编修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科研计划、纳入部门领导考核项,与平衡积分卡考核体系挂钩,与绩效管理挂钩,对全体编修人员及有关单位进行考核,促进了编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泛收集史料、精选编写内容是编史修志工作的重要基础
全面占有史料是编史修志的基础。在充分利用馆藏档案的前提下,利用院内的各种媒体和积累的有关资料,加上采访、调研、咨询、座谈、史料征集等形式,编辑部首先获取了丰富的史料素材,这是编史修志的宝贵资源,是开展院史和大事件编写的重要基础。
史志类专著的编修在内容的遴选和参考资料的录用方面通常是以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一飞院的《院史》和《大事记》面向的是院内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所以在内容的遴选和参考资料的选择方面也要围绕院内的实际情况和院史大事记的总篆要求而定。
针对编写内容的遴选和参考资料的使用,编辑部提出全面、准确、系统、具有权威性的要求。同时,根据史料查找渠道较多、种类繁杂的特点,编辑部确定了基本原则,即“广收精取,去伪存真、准确定性、凸显重点”。在编写的前期,重视对史料的收集,要求在史料的完整性和配套性上下功夫;中期注重编写体例的明晰和统一,对文字、语言的表达要反复推敲,力求在表述上做到真实客观;后期采用“增删去留、简繁得当”的思路,力争做到“重大要事必上书、小事琐事不登台”,“应简述的决不赘述,应详述的决不省笔墨”,“既突出重点,又清晰有序”,使院史和大事记真正成为记录一飞院改革和发展历史真实面貌的珍贵史料。
组织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助推编史修志工作的动力
在编修过程中,一飞院创造的“两慢一快三协调”组织管理方法,全面助推了编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两慢”,即细致编写、深入领会大纲。坚持在一定的时间段细编慢写,不以牺牲质量求速度。在写作开始前,对院史大纲的确定经过了反反复复的讨论和修改,前后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加上对编写大纲的宣贯以及编辑、拟稿人对大纲的充分理解和消化,前后占去的时间是全史编修时间的五分之一还要多。
“一快”,即对院领导、部门领导的审核意见快速响应,并及时落实到文稿中去。针对院领导、各部门主管领导提出的意见,各篇编辑及时将修改意见落实到文稿中又返回主管领导审核。及时反馈,迅速落实,是编修过程中对编辑的基本要求。
“三协调”,即注重篇章之间、拟稿人与编辑、领导之间和编辑部内部之间的协调。篇章之间的协调主要是各篇章内容有的会出现重复,有的可能会有遗漏,有的应该进行调整。针对这种情况,总编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后,统一协调和处理;拟稿人与编辑之间的协调是因为对稿件某一方面的内容取舍无法定夺时,由编辑部做通篇考虑后再作商定;领导之间和编辑部内部之间的协调主要是针对各版块内容的取舍、对某些重大事件的描述如何把握等等,需要与主管领导协调沟通后,再进行相关内容的编写。
近年来,随着一飞院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科研型号任务不断增加,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展示平台,以数字档案馆的专题数据库为代表的编研成果层出不穷,诸如档案馆指南、馆藏各类飞机型号档案资料汇编、信息综述等等。为了丰富档案编研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对一飞院史志类专著编修体系的建设和验证实践、创新点及对编修工作的推进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和记录,这种做法具体体现了“为史学研究和决策研究提供参考作用”的要求,是档案三次加工形式的体现,也是一飞院档案编研工作的尝试和创新。通过对史志类专著编修体系开展研究,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记录史志类史料的编写过程,对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提炼,留存一套完整的资料,为今后续写史志类史料提供参考和借鉴,三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有各类评论、述评、评价、分析、研究报告、展望和对策、手册、年鉴、史志和综合性的分析调研报告等,主要起到为史学研究和决策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