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不白说
2017-01-28周云龙
周云龙
“白说”不白说
周云龙
一群人可以用脚投票,可以自由选择跟对的一个人,做对的一些事。
白岩松近日和《上海观察》记者旧话重提,2014年9月的一天,正在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参加校庆活动,突然接到电话说,老台长杨伟光去世了。他顿时热泪盈眶,然后就悄悄走了,一边走一边想到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对了,一群人都对了。”
白岩松智慧,对逝者的评价,组织上可能有好多页纸,并且内含好多形容词,而他只有一句 白氏风格的“白说”。更佩服他的勇气,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点评自己的职场环境,是需要一点勇气的。“白说”,不是白说。
为什么杨伟光台长是那个对的人?白岩松说,杨台长尊重规律、尊重时代,更尊重期待,开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我常常跟年轻同行说:“真的,90年代那样的日子,不给我工资我也会干的。”(见2017年2月21日《上海观察》)
一个人对了,一群人都对了。这是一群人的幸运,也是一群人的期待。当然,一群人都对,应该也有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一群人都对,背后是一个人的功劳、苦劳,更是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的深度融合。
可怕的问题是,“一个人”不对了呢?对的“一个人”,他尊重规律、尊重时代、尊重期待,而不对的“一个人”,可能只要“一群人”尊重他的判断、决策、管理,甚至他的粗暴、无知,此时,“一群人”会是什么状态?他们会“对”吗?他们会都“不对”?走出校门之后,经过、路过社会大学的各类机构、单位,所见所闻大抵都是,一个人不对了,一群人都不对了。不对的那一个人,要么是德缺失,要么是能不足,要么是心太贪,要么是手太长;不对的那一群人,有的可能如鱼得水,有的可能浑水摸鱼,而更多的人可能心有纠结、力有分散、气有不顺,整个人都不好了。团队或集体的精神状态往往是,内耗增加,矛盾增多,人心混乱。
“一个人”很重要,他(她)是关键少数,可是,当他(她)不对的时候,如何纠偏、问责、处置?说得直接点,“一个人”的不对,该怎么即时应对,以免更多的不对,以免“一群人”的不对?“一个人”的不对,该怎么从源头上、体制上避免?目睹二十年职场怪现状,“一个人”往往奈何不了“一群人”的惰性、挥发性,“一群人”也往往奈何不了“一个人”的任性、偏执性,可悲可叹的是,直到“一个人”烂透了,“一群人”往往才会得解脱。
“一个人对了,一群人都对了”,这个令白岩松等一批央视老人热泪盈眶的哭点,细细品味,乃是社会的痛点,其实当算“不对”。“一群人都对了”的前提,为什么要是“一个人对了”?“一群人”的姿态、心态、状态,为什么常常会因为“一个人”而扭曲?“一群人”为什么会因为“一个人”而变脸、换心、伤身?“一群人”为什么不能左右“一个人”的命运而恰恰相反是为他(她)所左右?深挖下去,你会发现,寄希望于 “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的“好官情结”,一大群人心里都有。
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对了,一群人都对了”的情形,有点像偶遇,而且可遇不可求。不只是媒体圈,职场上的朋友大都有这样的切肤之痛,遇到一个好主管,置身一个好环境,人的身心才是彻底愉悦的、舒展的、开放的。而当“一个人不对了”,作为一群人里的一个人,是不是可以勇敢地说一声“不对”?或者学学白岩松,“白说”不会白说。当下,那些网生媒体为什么会不断迸发让人耳目一新的活力?团队里的“一个人”以及“一群人”,其实多半也来自传统媒体,不同的是,一群人可以用脚投票,可以自由选择跟对的一个人,做对的一些事。——这,才是对的路径和方向。
周云龙,年近半百,电视老人。人很普通,话不普通;口音特重,分量不重。恋旧恋自己,偏爱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