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生音乐节奏感训练中的情境创设

2017-01-28邹凌燕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声势节奏感律动

邹凌燕

(江苏如皋九华初级中学,江苏 如皋 226541)

浅析初中生音乐节奏感训练中的情境创设

邹凌燕

(江苏如皋九华初级中学,江苏 如皋 226541)

节奏感的培养是学生音乐启蒙中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巧妙运用“声势”训练、体态律动训练并拓展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获得对节奏的独特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音乐;节奏感;声势;奥尔夫

从音乐学角度上看,节奏感主要包含音乐的速度、节拍以及律动等各类因素。对于音乐欣赏者来说,节奏感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音乐节奏的运动反应。节奏是充满活力的音乐语言,也被看作是音乐的骨骼,对节奏感的培养是音乐启蒙中的重要环节。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曾提出要“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中注重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有助于初中生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学生跟唱为主,学生普遍对于音乐课兴趣不高。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客观方面,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仅仅通过模仿、跟唱或者背诵乐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无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节奏感”中所蕴含的艺术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有限。其次,在主观方面,进入初中阶段,初中生的身心开始变化,在思维方式上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对音乐的接触和认知也有所深入,但是在对音乐的认知和喜好上,仍然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过渡期当中,一方面对新鲜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看,不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兴趣是一个提升初中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而在当前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节奏感的培养对音乐兴趣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通过情境创设训练、挖掘初中生的音乐节奏感,并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失为一种培养初中生音乐兴趣,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情境教学训练初中生的音乐节奏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运用“声势”训练

“声势”即利用人体各部位做出的不同动作发出声响,巧用声势,即通过模仿与表现,将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所发出的节奏展现出来。这种训练方式是卡尔·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当中的一种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小小的“音乐工厂”,利用不同的动作创造出不同的声音节奏,通过“声势”塑造一种由内而外的音乐情境,增强音乐节奏的感染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常见的声势模仿各种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其次,教师在歌曲选择时,可以挑选节奏性较强的音乐,并且不断变换乐器来改变打击声音,用拍手、踏脚等声势动作让学生依据乐器、速度进行打击节奏的训练,体验到节奏带来的感官刺激。当学生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

二、结合体态律动

良好的节拍感是学生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而节拍感可以通过律动来提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体态律动,即依据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从而领悟节奏的律动。在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只会单纯地听歌划节拍,学习来比较枯燥,如结合律动展开学生进行动作节奏的训练,将会让学生更能融入音乐情境,使音乐课堂变得有趣活泼。

如在学习《火车开了》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火车站的场景,让学生互相搭着肩膀排成长队,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模仿火车进站时的轰鸣声,一边模仿一边前进,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又如,在教学《瑶族舞曲》这首富有民族特色。感情丰富的歌曲时,教师可以依据男女分组,鼓励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最后,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让男生和女生一起模拟瑶族人民用舞蹈庆祝节日的欢快场景进行表演,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起到身体的律动和音乐的节奏合二为一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律动进一步了解原本陌生的瑶族歌舞。需要注意的是,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拥有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而非限制学生想象的空间一味模仿已有的节奏。如果学生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或者引导实现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依据大胆创设出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

三、拓展发散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处于活跃期,对音乐节奏所展现的场景往往能够产生丰富的想象,因此教师只有从日常生活所熟悉的场景入手,创设合理的音乐情景,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对所学的音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例如,在以“下雨”这一情境进行音乐节奏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当中雨滴落到地面上产生的各种各样、或强或弱的声音。随后,教师再通过钢琴来模拟演奏一段与下雨这一场景有关的旋律,运用声音的强弱交替,拍子的缓急变换来展现雨的大小变化,并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节奏所表现的场景想象下雨的场景,分辨雨的大小与缓急……又如,教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时,许多学生对于摇篮这一动作以及其中所蕴藏的音乐节奏并不是很熟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划船或模仿树枝在暴风中摆动的样子,感知摇摆带来的独特节奏,从而对摇篮曲的意境有更深一层的感知;同样,在学习民歌如《插秧歌》时,可以先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感知插秧方式,在通过歌曲中节奏轻重缓急的变换来让学生体会插秧人在插秧时内心的情绪变换。■

[1]孙同钢.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节奏感[J].新课程(中学),2015,02:156.

[2]吴亮.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实践探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11:80.

[3]杨秋霞.谈谈初中音乐课堂情境创设的体会[J].中国教师,2013,Z1:110.

猜你喜欢

声势节奏感律动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心理学教授谈《戴尼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