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康复评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28陶吉明张广渊张宏薛夏琰
陶吉明 张广渊 张宏 薛夏琰
微课在康复评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陶吉明 张广渊 张宏 薛夏琰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新兴的教学资源,它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康复医学的学科特点利于微课教学优势的发挥,作者在临床康复评定实践教学中,创新应用微课视频,分享评定微课视频制作中选题、内容设计等过程的心得体会,并提出在实际视频制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最后分析微课教学普遍存在、待解决的难题,结合康复医学的发展,以康复评定学的微课教学实践为契机,探索康复评定微课视频系统化,持续化发展的可行性,推动学科教育的发展。
微课;康复评定;临床实践教学
康复评定学是康复医学的灵魂和核心,它贯穿康复医学教学的始终,因为康复的功能评定必须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其评定内容较体格检查更为细致而详尽,故在康复的临床实践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现今主流微课的五个核心概念是由David Penrose[2]提出的:抓住重点核心;介绍总结贯穿上下文;录制1~3 min的小视频;引导式学习;教学视频和任务的归档管理;其核心理念教学重点突出,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效率奇高,而微课“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康复评定学细致详尽的技能操作知识点的教授,岳阳医院康复医学临床教研室尝试了康复评定的新型教学方法——微课视频教学。
微课视频教学特点鲜明,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3],本教研室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专业四年级临床实习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临床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兼顾微课设计教学、心理、技术、艺术四个视角的统一性[4],制作了若干康复评定学的微课视频,并投入到了临床实践教学中,这类针对某一个评定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的情景化视频课程资源,被证明适用于康复评定学此类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
1 康复评定视频课程的设计流程
1.1 选题的心得
本教研室选题针对的主要是评定学的单个知识点的临床教学,譬如康复评定中膝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肱二头肌肌力的评定、坐位平衡的评定等。由于微课不适用于不能分割或者复杂的学习内容,所以类似神经电生理的评定、心理功能评定的教学效果预期较差,故未选用。结合临床康复教学的要求,选题必须要紧扣教学任务的重点、难点,必须是学生上临床实践操作必备的知识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微课教学事半功倍。
1.2 教学设计
根据梁乐明[5]首要前端分析的教学设计模式,我们仔细分析了康复治疗学同学的专业特征,在设计视频的过程中,尽量应用康复专业的术语,选择的情景也是同学们熟悉的PT床边评估、治疗的场景,结合知识点的不同,配备同学们熟悉的康复评定工具进行示范化操作,在视频学习完成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具体体现在视频后SP病人实例化的评估操作,直接检验学习成果。但评估操作的练习不提倡过多,在学生兴趣、主动的基础上练习为宜。
1.3 视频的导入
由于微课程要求短小精悍,直逼主题,需要开篇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此次的视频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视频开头的设计导入部分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教研室采取声导和视导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膝关节活动范围测量的视频中,我们采用的视频开头就是康复医学科评测关节活动范围常用的量角器,而SP患者同时活动肢体展示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部位,配以教师提问式的声音引导,“我们膝关节正常屈伸的活动范围是多少呢?这位患者的膝屈伸是否受限呢?我们如何用量角器评定他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呢?”如此合理设计视觉及听觉信息,有机结合两种感觉通道进行信息表达,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吸引学生继续看下去、学下去[6]。
1.4 视频教学内容的教授
康复评定教学视频采取教师录制型的微课制作方法,教师既是讲解者又是操作者,所以在视频中要求讲解内容凝练,与技术操作的配合度要高。要求教师应用的都是康复医学专业术语,不赘述,不展开,直指重点教学内容,能恰当应用肢体配合语言示范教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由两位副教授以上资深教师进行把关,反复凝练讲解语言,纠正不当的技术操作动作,进一步规范评定技能操作方法,最终使视频教学内容这一重要部分“小”而“精”。
1.5 视频的收尾
我们采用简洁的语言作为视频的总结语,例如膝关节活动范围测量视频中以“这就是膝关节屈伸范围的评定方法”为结束语,适当简短的语言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同时学生也更有空间去思考和回顾所接收到的视频知识内容。
2 康复评定视频制作的注意事项
2.1 临床教师的示范展示
作为医学临床实践教学微课视频中的讲解老师,着装必须是白大褂,要求整洁大气,并反复演练视频内容,在拍摄过程中沉稳镇定,吐字清晰、顿挫,技术动作和缓标准,切忌表情僵硬,发音含糊,技术动作个性化。
2.2 拍摄注意
镜头的切换不宜过多过快,根据讲解内容在教师、SP患者及评定计量工具之间有序切换,注意拍摄时的角度,避免强光、反光等干扰,拍摄场地要求安静无噪音、无回声,光线柔和、亮暗适中,摄录者持镜头平稳,避免抖动影响画质。摄录者尽量选取同专业背景医务人员,这是因为对临床场景的熟悉,对评定操作规范的专业性直接影响摄录的质量。
2.3 视频软件的后期制作及上传
评定视频拍摄完成后,应用剪辑软件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对于有错误的视频需要重拍重录以免误导学生,一般剪辑的视频在5 min之内,且应避免过多剪辑影响视频连续性,字幕要避免冗长、含糊的字词,切入要恰到好处,紧密配合讲解的内容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视频成形后需要反复审核,教研室可以就几个微课视频进行教学会议讨论,为今后的视频制作积累更多的经验,精益求精。最后把视频上传至本教研室网盘,可在网上提供给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
3 结语思考
微课是支持翻转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新型学习资源[7],尤其适用于繁重医学工作之余还要承担教学任务的临床教师,也与大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模式相适应,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动手能力,同时它能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展开阐述,整合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源,更高效得完成教学计划[8],其临床教学的实用性不言而喻。但康复医学专业的微课教学实践并不多,从趋势上来说更多的康复医学教师正投入到微课教学中来,笔者就此次的康复评定微课应用的情况,引发了如下思考。
(1)微课的翻转教学方式本质上是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同一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能力都不同,如何在微课视频学习之后进行教学互动,此环节的教学设计如何进行?(2)由于康复评定教学视频是以教师录制为主,都是以教师的观念为出发点进行视频制作,如何能较好的把学生角度的视频观感元素融入到微课视频当中?(3)某些教学知识点相对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在视频过后仍需要临床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指导,效价比就传统临床带教更低,如何甄别、如何选题?
这些也可能是临床实践教学中其他学科的微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微课是一种尚在推广,且仍存在争议的教学界“新宠”,它的质疑主要存在于:(1)短时炒作。(2)新瓶装旧酒。(3)是导致知识“碎片化”的元凶。(4)微课并没有技术含量。(5)可能会完全淘汰传统的课堂教学。(6)认为微课类型繁杂,缺乏统一评定标准。郑小军[9]提出这些质疑都是由于人们对微课的时代背景、教学需求、核心本质、优势短板、应用前景、发展趋势等缺乏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这也正是康复医学微课教学发展的制约所在,在今后的临床实践教学中,我们只能步步为营,以学科为单位,以康复医学评定为例,要继续探索不同知识点的微课教学成效,可进行学生教学效果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把成效较好的知识点微课视频在专业范围内共享,集思广益不断更新,能规范化的制作出更多精良的评定小视频,并可以无缝衔接成长时段的评定教学标准化视频,并进行推广,这样通过微课教学的手段,可以全面提升康复评定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康复医学整个学科的发展,这需要同道的一起实践,共同探索。
[1] 王玉龙. 康复功能评定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3.
[2] Shieh 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1,13.
[3] 王觅,贺斌,祝智庭. 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 中国电化教育,2013,33(4):88-94.
[4] 刘红霞,赵蔚,陈雷. 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 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14-19.
[5]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 林雯.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6):26-30.
[7] 谢贵兰.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J]. 教育科学,2015,31(5):94.
[8] 王兴红,许诗,王桂叶. 慕课平台下生理学微课制作与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6-17.
[9] 郑小军,张霞.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6(2):48-54.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Lesson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TAO Jiming ZHANG Guangyuan ZHANG Hong XUE Xiaya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Yueya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fliated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micro lesso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G642.3
A
1674-9308(2017)04-0047-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4.02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437
张宏,E-mail:zhanghongdoctor@sina.com
[Abstract]Micro lesson is an emerging teaching resource which uses videos as carrier and it is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medical edu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re conducive to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the micro lesson to the full. The author shares the experiences of using micro lesson videos in clinical practicing of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which includes how to select topics and how to design the content.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ctual video production. Final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micro lesson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The author takes micro lesson as an opportunity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systematiz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