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探究*
2017-01-28曹旖焕张筱青
曹旖焕 张筱青
(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 阿坝 623002)
中国音乐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探究*
曹旖焕 张筱青
(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 阿坝 623002)
中国音乐剧是在西方音乐剧的基础上创编而来,它的体裁多样化,风格多元化,演唱方法灵活,具有集美声、民族、通俗于一身的特点。本文从中国音乐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剧以及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学习演唱中国音乐剧的意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国音乐剧,为高师声乐教学和培养人才探索出一条新路。
中国音乐剧;高师;声乐;教学
音乐剧是二十世纪以来崛起于欧美的娱乐性商业化通俗歌舞剧,它是歌剧艺术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音乐剧开始进入我国,并迅速得到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西方音乐剧剧目源源不断地被介绍到中国,其特有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舞台美术、音响设计等,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所接受。中国音乐剧可以被称之为“原创音乐剧”和“本土音乐剧”,是我国的艺术家通过学习和借鉴欧美音乐剧创作经验,并结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市场消费需求而创作产生的音乐剧。
声乐是一门技巧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要想学好声乐,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同时还需要演唱大量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境和思想内涵。高等师范院校主要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目的,在声乐教学时常选用艺术歌曲、地方民歌、歌剧选段作为声乐教学素材,几乎不选用中国音乐剧唱段。这种教学方式,作品选材较为单一,不能较好地适应当今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在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如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就需要不断的给学生增加新颖的声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本文主要对中国音乐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一、中国音乐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学缺乏系统化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音乐剧专业的教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已有10多所专业艺术院校开设了音乐剧专业;然而,这些艺术院校进行教学时主要是采取排练经典音乐剧的方式。在教学中,由于西方音乐剧具有模式清晰,舞台表演程式稳定等特点,学生更倾向于排演国外的音乐剧。中国音乐剧着力于本土化发展,但是缺乏宣传力度,使得学生很难接触到原创音乐剧和本土音乐剧,学生可排演的中国音乐剧较少。与此同时,广大高等师范院校也并未专门开设中国音乐剧相关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对中国音乐剧艺术的广泛性和整体性认识很有局限。
(二)教学资源有限
高师教学中,学生鲜有机会亲临中国音乐剧演出舞台进行对音乐剧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只能通过网络视频、音频资源来学习中国音乐剧;然而,网络上完整的中国音乐剧视频资源寥寥可数,这对高师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国音乐剧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教材的选择面较窄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和演唱声乐作品时,大都选择艺术歌曲、中外歌剧选段、地方民歌以及创作歌曲,由于中国音乐剧没有广泛对大众传播,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员熟悉中国音乐剧唱段曲目,使得教师在为学生选择中国音乐剧唱段作为教学训练曲目时,选择的作品面比较窄。
二、引导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剧
(一)借助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剧
中国音乐剧创作素材主要来自于历史、传奇、神话等,大多数作品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兵马俑》、《花木兰》、《曹雪芹》、《锦绣过云楼》等原创民族音乐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情感、气派;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其中。高师声乐教学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教授学生的演唱技巧,还需要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中国音乐剧唱段的人物情感和思想内涵。
《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有着广大受众的历史题材,音乐剧《曹雪芹》主要以曹雪芹与其作品《红楼梦》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讲述了曹雪芹生命中最为悲情的经历,该剧穿插了《红楼梦》的经典片段,用巧妙的艺术形式将二者的暗合点展现在观众面前,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的统一。
在学习音乐剧《曹雪芹》的同时,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应了解《红楼梦》创作背景、历史价值,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通过作品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曹雪芹人生的曲折经历,从另一个视角去品味《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在学习和演唱这部音乐剧时才有更多发自内心深层次的感悟和体味。
(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中国音乐剧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是我国声乐界最常见的三种声乐演唱方法,这三种唱法各有其独特的风格;不论哪种唱法,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基础上,发声方法很接近。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常以美声唱法为主体;美声唱法最主要特点是声区的混合,充分使用共鸣腔体,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声音连贯,气息饱满,力求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对于学习中国音乐剧唱段的学生而言,以美声唱法为基础的发声练习来指导作品演唱是很有必要的。
以音乐剧《兵马俑》唱段《生命如花》教学为例:《生命如花》是第六幕中的唱段,孟莹为心爱的男人杨明求情的一段插曲,该曲采用舞台配唱的形式,表达了孟莹对杨明深刻的爱,以及对命运万般无奈的哀叹。指导学生演唱《生命如花》以美声唱法为基础,要求演唱音色优美、声音有立体感和穿透力,这首唱段旋律兼容流行音乐元素,演唱方法科学性、艺术性、通俗性并存。整首歌音域不高,最高音到小字二组g,在咬字方面遵循美声唱法字正腔圆的特点,要求咬字清晰,敢咬字头,但不可以咬的过死,音色圆润轻盈,明亮不生硬,气息通畅,声音位置统一,气与声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整表达人物的情感。
在美声唱法教学的基础上,民族唱法也是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另一主体。当今的民族唱法是在继承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形成的一种新的唱法。新的民族唱法沿袭了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的特点,又借鉴了美声唱法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特点,演唱风格秀丽轻巧、清脆甜美、高亢嘹亮、热烈激昂。
以音乐剧《星》唱段《轻轻推开一扇窗》教学为例:《轻轻推开一扇窗》这首唱段是女主人公月月歌唱比赛摘冠后沉浸在无限的幸福和喜悦之中,心情无比激动,满怀爱意对心上人阳光的深情告白,音乐旋律通俗流畅,充满诗意。该曲适合用民族唱法演绎,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首先分析这首歌的结构,副歌部分以轻弱音色进入,演唱音色轻盈、灵透,营造出璀璨星空、宁静夜色的氛围,弥散梦幻般的色彩;主歌部分分为三段,在旋律相同的基础上连续移调,逐层推动情感的递增,音乐的情感在移调变化重复处理中向高潮推进,演唱音色开阔宽广、起伏绵延。其次,根据歌曲的结构,再作唱法的调节,副歌部分用民族唱法演唱,声音轻巧、灵动;主歌部分用民族、美声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打开共鸣腔体,声音连贯、饱满。
三、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学习演唱中国音乐剧选段的意义
(一)为培养高水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打下良好基础
高师声乐教学不是培养的歌唱家,而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目标是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就有更高的要求,中国音乐剧这门综合性艺术,能够满足这一教学需要。
(二)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
高师音乐专业不是每一位学生毕业后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群众文化、企业文化等工作,这就更需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剧集多种艺术形式与一体,艺术的通识教育,可以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多元化要求。
四、结语
中国音乐剧引入高师声乐教学的探索,为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理念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在开阔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有推动作用;为促进高师声乐教学思路的拓展,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树立新的目标。
[1]周映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音乐剧[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居其宏.智艳.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3]韦明.中国歌剧音乐剧散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4]訾娟,张旭.中国音乐剧作品选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张利珍.对高师声乐教学能否引进通俗唱法的思考[J].音乐探索,2006,04.
[6]张涛.浅谈民族声乐演唱在中国音乐剧中运用的思考[J].文学艺术,2013,05.
[7]徐寒梅.音乐剧声乐演唱初探[J].黄河之声,2012,13.
[8]张立秀,赵桂珍.试论高师声乐教学引入音乐剧演唱的现实意义[J].音乐创作,2012,11.
阿坝师范学院2015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中国音乐剧唱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探究》研究成果(ASC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