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历史由来浅析
2017-01-28段琼辉胡新岗
李 永,段琼辉,胡新岗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历史由来浅析
李 永,段琼辉,胡新岗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创新创业教育既融合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内涵,又不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当前双创教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深入剖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研究其历史由来,有助于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其精髓,也有助于完善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双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为构建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由来
0 引言
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 “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创新创业就成为本届政府施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里也首度出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一个关键词,而且多次提及。至此,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代主题,我国正在逐步走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5月印发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强调要“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学界的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然而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认识不统一、内涵不明晰、缺乏标志性研究成果等问题。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仔细分析梳理,辨析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厘清了其发展历程,希望为今后此类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1 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由来
1.1 创新教育的内涵
目前,对创新教育的内涵,学界有多重表述。主要观点有周兴国的创新教育指的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潜存于个体身上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能引发出来,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的思想,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3]。”吴虹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重点,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4]。” 王松武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5]。”杨曼英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6]。”虽然各位学者的观点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其内涵基本是一直的,即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思维为宗旨的教育活动。
1.2 创新教育的由来
创新教育活动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产生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步入到知识经济社会时代的产物。因此时代呼唤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是伴随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而诞生的,它适应了时代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98年正式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理念。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国教育学会2004年正式启动的“创新教育研究工程”,指出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胡锦涛同志强调“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旗帜鲜明的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策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多次《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创新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2]。
2 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由来
2.1 创业教育的内涵
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提出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目前国内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和论文也较多,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在内涵方面,学术界的认识主要有如下观点:(1)创业教育是跨学科的专业,它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学生可以立即或在毕业后可创办自己的企业的一种教育[7]。(2)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8]。(3)创业教育的内涵兼杂了“鼓励师生高科技创业的教育”、“鼓励创新、完善素质的教育”、“鼓励各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的教育”等[9]。(4)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它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里品质[10]。
不同的学者对创业教育内涵有不同的论述,但是其本质包含了对学生创业素质和潜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或者毕业后能进行自主创业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知识的储备和创业技能的实践教育。
2.2 创业教育的由来
上个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无形中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几位教育工作者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几个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教育实验,并出版《创业教育》专著,拉开了创业教育的序幕[10]。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正是在这次会议报告中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心的教育”的概念,后来被翻译成“创业教育”,提出了“创业能力”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7]。大约10年后,1998年5月,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首次将创业计划大赛引入了国内大学校园。半年后1998年12月24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教育部正式确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5 年,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在中国开始实施。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建设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至此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
3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由来
3.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简单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在内涵上也有多种表述。李亚员认为其内涵本质尚处于探索中,目前经历了替代论(“潜概念”阶段的内涵阐释)、整体论(“前概念” 阶段的内涵阐释)、综合论(“概念确立”阶段的内涵阐释)、融合论(“后概念”阶段的内涵阐释)的四个发展历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中国原创的概念,有着深刻的本土性的理论和实践渊源,需要更多本土化的发展与实践[11]。张冰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内容,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活动[12]。于建秀认为其基本内涵是事业心与开创能力的培养,本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3]。
课题组仔细研究、分析梳理了相关文献后,认为创新教育是理论基础,着重于开展学生创新理念、知识、理论、思维等理论层面的教育培养;创业教育是实践操作,着重于开展学生创业技能、创业规划、创业比赛、创业转化等校内外各种形式创业实践训练;而创新创业教育是“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活动,既注重创新的理论教学,又培养创业的实践操作,既注重创新理论与思维的启发,又关注这种理论与意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转化与产出,使学生能够在此理论指导下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事物,在学校多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内化巩固所学的创业理论,并激发创新激情,提高创新技能,转化创新成果,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使毕业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3.2 创新创业教育的由来
安徽省委委员、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信长星2001年就使用过“创新创业教育”一词,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到技工学校的教育中来[11]。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概念正式确立是在2010年。教办〔2010〕3号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使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提法,标准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一页。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进行了全新阐释,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14]。”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探索酝酿、 萌芽生长、 繁荣发展三个阶段。其中1978年-2001年属于创新创业教育探索酝酿阶段,2002年-2011年属于创新创业教育萌芽成长阶段,2011年至今进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15]。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高校要完成社会赋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转变高校教育理念,调整和改革教育模式,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16]。
4 结语
当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将成为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剖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由来,准确把握其内涵,有助于推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促进高校双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
[1]唐铁军,王平祥,徐跃进.以创新教育培养现代农业创新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0,02:17-19+29.
[2]赵倩,王楠. 创新教育模式的中外差异对比与解决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06:274-275.
[3]周兴国.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1999,06:9-11.
[4]吴虹.全面准确把握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06:137-138.
[5]王松武,任喜峰.论创新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范例[J].教育探索,2005,06:20-21.
[6]杨曼英.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内涵和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2:69-71.
[7]牛长松,菅峰.创业教育的兴起、内涵及其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07,01:25-29.
[8]李涛,刘明永.论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J].教育探索,2009,08:144-145.
[9]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语义泛化”现象及内涵拓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5,03:72-78.
[10]徐铁辉.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与特点探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60-61.
[11]李亚员.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2016,04:83-87.
[12]张冰,白华.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 高教探索,2014,03:48-52.
[13]于建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及对策研究[J]. 河北企业,2012,09:81. [14]
[14]陈希. 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06:13-17.
[15]白鑫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演进与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2:67-71.
[16]安建强.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4:31-32.
(编辑 马海超)
The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Origi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I Yong, DUAN Qionghui, HU Xingang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 225300, China)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mbines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t is not a simple combina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urr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tudy of its historical origin can help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essence,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t can help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provide human resources for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not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rigin
2016-11-25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16YB070)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李永(1980-)。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和药学专业教学。
段琼辉(1980-),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G712
B
1672-0601(2017)08-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