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本贯通”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2017-08-11吕谊明

职业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本专业课程机械

张 骜,吕谊明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 200231)



“中本贯通”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张 骜,吕谊明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 200231)

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中本贯通”),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共同试点上海市第一批“中本贯通”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本文以《机械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衔接现状为切入点,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探索“中本贯通”专业基础课程有效衔接的路径、方法和保障,为后续贯通培养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中本贯通;机械基础;课程衔接

0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中本贯通”),对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它打破了以往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互相独立的壁垒,克服了中职优秀学生发展空间小,职业迁移能力不足,而本科学制较短,专业归属感低,通识课程比重大,专业实践和技能培训少等不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缺点,为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通道。

1 中本贯通专业课程衔接的思路

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进行贯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娴熟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上应打破原有的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框架,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形成规律和职业技能发展要求出发,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因此中本贯通专业课程衔接的思路为:

1.1 打破体系框架,重构整合课程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彻底打破原有中职、本科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去除重合、交叉内容,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有效整合,课程开发过程中注意哪些是删减课程、重构课程、新增课程,强化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连续性、层递性。同时还要确保相关课程内容能够得到更加深入地展开,知识与技能螺旋上升。

1.2 创建符合学生不同年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课程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对象是初中毕业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具体的可操作的动作技能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但是对比较抽象的理论性和学科性知识则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本科院校,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在思维模式、学习兴趣等方面也渐趋理智,具备了学习深层理论知识和复杂技术技能的身心条件。因此在中职阶段的学习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注重专业理论的提高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应用和升华。

1.3 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设置技能型技术应用的专业课程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不同级别的职业能力标准,设置有相应的学历与之对应,在不同级别的职业能力标准中需要设置相应等级的课程。中本贯通及其专业课程衔接需要建立在不同等级资格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不同级别的职业能力标准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以符合职教体系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因此在中职阶段设置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专业知识课程,在本科阶段设置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专业知识课程,为学生创造学习技能和技术应用的通道。

2 “中本贯通”专业课程衔接的实施

《机械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中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在原中职和本科教学体系中均有涉及。现以该课程在中本贯通中的中职教学为例,分析中本贯通专业课程衔接的方法,该方法的实施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2.1 成立课程衔接教师对接小组,分析课程内容

首先根据中本贯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机械基础》课程涉及理论力学、工程力学、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在中职教学中,这些知识内容均必须讲解,其范围广,但深度浅,无课程设计环节。在本科教学中,该课程分为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三门课,知识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学生前期无实践经验积累。现在“中本贯通”7年一贯制学习,结合中职和本科的各自优势,对该课程实施重构整合。为此,学校专门选配具有在大学、高职和中职从事《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和二工大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相关教师,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成立课程衔接小组。仔细分析中职教育中《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和本科教育中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三门课的课程标准,并且共同下企业调研机械行业、机器人制造等常用的机械构造,分析机械零件、机械结构的应用。达成了如下共识:

2.2 制订《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在第二阶段,由中职和本科教师及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对中职教育的《机械基础》课程和大学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三门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彻底打破原有中职、本科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结合企业生产常用机械,通过删、减、并、增等方法进行知识体系重构,理清知识主线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及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原则,科学规划整合和合理分配在中职和大学所授的知识点,去除重合、交叉内容,有效整合,强化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连续性、层递性和技能训练的持久性,力求不是简单的叠加和交叉,而是有层次的渐进和升华,创建中本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新标准。

制订的“中本贯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有删减)主体格式如下:

2.3 设计教学方案、制订授课计划

在第三阶段,根据“中本贯通”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设计教学方案的思路为:去除交叉和重叠部分,突出专业基础性;遵循知识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结合教学过程考核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是“中本贯通”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修课,要在培养学生对自然客观世界的认识及掌握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对机械知识奥秘不断探索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中本贯通”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机械职业岗位和日常生活中所必要的机械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为此,制订的教学授课计划如下:

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中本贯通教育《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中本贯通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对接大学本科阶段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门课程的学习,是机械类专业工作岗位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从基础入手,了解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常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平面机构的组成与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与齿轮机构、联邮器与离合器、螺纹连接和相关国家标准。为学生今后升本科继续学习作前期准备。

1.2设计思路 ————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教学活动设计参考————

5.实施建议————

5.1教材编写建议————

5.2教学方法建议————

5.3学习评价建议————

5.4资源利用————

教学授课内容课时绪论2第一章常用工程材料与钢的热处理第一节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4第二节常用金属材料6第三节 钢的热处理6习题分析考核2第二章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 第一节静力分析基础6第二节平面基本力系4第三节平面任意力系2习题分析考核2第三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 第一节 拉伸与压缩2第二节 剪切与挤压2第三节 扭转与弯曲2习题分析考核2第四章常用平面机构 第一节 平面机构的组成4第二节 平面连杆机构6第三节凸轮机构2习题分析考核2第五章 齿轮机构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4第二节 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形成和特性4第三节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4习题分析考核2第六章 连接零件 第一节 螺纹连接4第二节 联轴器和离合器2习题分析考核2总复习2

3 建立“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保障体制

3.1 成立“中本职贯通培养领导小组”

从宏观层面出发,“中本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双方校级领导和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制度,专门负责院校之间开展贯通培养模式的统筹协调工作。

3.2 建立专家指导和管理机构

从中观的教学管理和专业发展的管理层面出发,建立专家指导和管理的共同机构,如“中本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本贯通培养教学管理协调小组”,主要由两校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主任或组长,由从事专业教学和管理的相关教师担任成员,负责对专业教学和管理进行制定相关的文本制度,并且落实安排和指导。

3.3 建立课程衔接教师对接小组

在专业带头人和课程教学教师的微观层面上,建立定期交流教研活动制度,就专业教学、实习实训、专业知识梳理、课程体系的重构等进行对接教师的定期教研活动。使任课老师加深对中本贯通教育模式内涵的理解,尤其是进一步深化两校专业核心课程老师对于对接课程教学标准与具体教学内容的落实。

4 结论

由于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在原中职和原本科阶段重复交叉多、知识脉络广、体系结构各自成一体,所以是“中本贯通”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

因此,必须设计符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及发展趋势的专业基础课程结构,突出课程的合理性、连续性、层递性和技能训练的持久性,力求有层次的渐进和升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联办的“中本贯通”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衔接方法,还将进一步推进研究和探索,也望我们的思路和实践对于“中本贯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能有一定的启示。

[1]徐国庆,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 [J].教育研究,2012(5).

[2]壮国桢.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应考虑的三大问题[J].职教论坛,2012(19).

[3]项建华.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4]王志华,董存田,等. 江苏与山东中本衔接项目的比较分析 [J].教育教学论坛,2015(7).

(编辑 赵欣宇)

Study on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ohe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ZHANG Ao, LV Yiming

(Shanghai Industrial Technical School, Shanghai 200231, China)

The cohesion cultivating mode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Shanghai Second Industrial University and Shanghai Industrial Technical School build common pilot of the first “cohe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c)major.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hesion of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mechanical basi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using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s, explore the path, method, and security of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providing certain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cohesion cultivating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cohe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echanical basis; class cohesion

2017-05-10

张骜(1978—)。工科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模具制造技术、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科研。

G712

A

1672-0601(2017)08-0079-03

猜你喜欢

中本专业课程机械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调试机械臂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简单机械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按摩机械臂